【德式建筑的中国印记】系列报道之七
(记者 鄂梦遥 实习生 王润科)
编者按: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的德式建筑以其“红瓦”的特色,为这座海滨城市增添了优美而又浪漫的气质。在青岛的德式建筑群中,有一批建筑出自中国设计师之手。近日,在“首届中德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青岛论坛”上,公布了一批中国人设计的德式建筑。它们有哪些?都在哪些地方?本网推出系列报道,探访这些建筑的前世今生。
一座“脱节”的旧建筑立在建筑群的一角处格外显眼。没有与旁边建筑紧紧相依,而是以三面示人,是这座建筑的特点,更是设计师的独具匠心。谦虚,大方,实用。
在马路的拐角,这座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62号的中行青岛分行,建于1934年。该建筑由中国设计师陆谦受(同期他还设计了青岛金城银行)、吴景奇设计。它地处于重要交通十字路口的一角,机智聪慧的设计师因地制宜的把棱角改成一个小平面,腾出了多余的空间为行人车辆行走,又让整座建筑变得与众不同。这也体现了设计师陆谦受的思想:一件成功的建筑作品,第一不能离开实用的需要;第二不能离开时代的背景;第三不能离开美术的原理;第四不能离开文化的精神。
花岗岩大方石砌基,凹槽线花岗石贴面,平屋顶。主立面东向,入口较高。整组建筑立面几乎没有任何装饰,接近当时为建筑业推崇的现代风格。而简洁明快,也是这座建筑建造时的初衷。
通过6级台阶直入门厅,花岗石嵌门套,两侧墙面在窗套与大门问装饰有密集的横向凹凸发条,强化了主入口位置。
南侧窗户设计均衡,纵横3组,建筑立面也是秉着简洁明快。这一侧的墙体分为三部分由东向西层层叠加,将一个银行的营业部分与办公部分分离开来,极大地增强了其实用功能。
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也是作为一个国人设计师的独到之处,细微之处也能处理的得心应手。
中行青岛分行的设计师是被称为“银行设计专业户”的陆谦受。自童年起,他就随同父亲前往不列颠岛国,这让他童年,少年乃至青少年的生活始终伴随着英国古典主义建筑,1930年毕业于伦敦英国建筑学会建筑学院。细探陆谦受的设计,几乎全都集中于一种建筑类型上,那就是银行。看看以下的清单,就可以明白这位银行设计专业户有着何等热忱:上海中国银行总行、上海中国银行西区分行、汉口路华商证券交易所、中国银行行员宿舍、南京珠宝廊中国银行、青岛中国银行行员宿舍、苏州中国银行、南京金城银行等。
建筑本身既是一种工具,又是一种具有象征性与表现力的语言。在中行青岛分行这座建筑中,不仅体现了设计者陆谦受个人移动的一部微观历史,更包含了青岛这座城市的宏观成长历史。 毕竟建筑终究不是空荡的区域和冰冷的围墙,它关乎人和历史。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