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流亭“胡公祠”
文图/青岛新闻网记者 任俊峰
“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这句民谣在青岛广为流传。追溯这句民谣的源头,城阳流亭传奇人物胡峄阳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如今,“峄阳”文化广为传播,已经成为当地的文化符号。
胡峄阳(1639年~1718年),生于即墨县仁化乡流亭村。胡峄阳的家庭虽称不上书香门第,但家学也颇有渊源。其曾祖父胡文翠明万历年间曾在河南汝宁府西平县任典史,清乾隆、同治版《即墨县志》中,均列其名。至其父胡际泰,虽已致力农桑,但一直继承祖德,诗书相伴,虽然家境每况愈下,但一直注重子女教育,并对胡峄阳寄予厚望。
这从他给胡峄阳取的名字上便可见一斑:山东邹县峄山之南有洞,孔夫子曾在此聚徒讲学,胡际泰希望自己的儿子以后也成为通晓诗书之人,于是便给他取字“峄阳”;而峄山周边盛产桐木,古传桐木乃凤凰栖居之吉木,故取名“良桐”,期望儿子步圣人后尘,做崇尚礼仪、品行高洁之人。
胡峄阳画像
胡峄阳就读于流亭家塾,因塾馆靠近流亭大集,像孟母三迁那样,其父把他转到洼里塾馆就读,并在洼里塾馆西南柳溪北岸筑房三间。茅屋三间虽小,但周围环境清幽,溪水潺潺,垂柳依依,这三间茅屋是胡峄阳幼年读书成长之处,亦是他晚年隐居著述之所。
峄阳故里——城阳流亭
1655年,16岁的胡峄阳赴莱州府复试。当时的科举考试,生员入场时,为防夹带材料作弊,要经过监场人员一一搜身才能进入考场。胡峄阳对清初的剃发、留辫、易装政策非常抵触,生性倔强,且具有叛逆精神,在入场被搜身时,不能忍受,拂袖而去。自此终身不仕,开启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
胡峄阳文化园
随着双亲去世,胡峄阳开始开馆授徒。同时精研儒学经典,著书立说。虽然箪食瓢饮、蓬室瓮牖度日,但胡峄阳坚守“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取,一介不与”的修身之道。春风化雨经年,胡峄阳品行高洁,闻名遐迩。
一年一度的“青岛非遗大集”在胡峄阳文化园举行(资料图)
道教名山崂山,文脉充沛,渊源有自。从童恢廉政到郑玄讲学,从法海寺到康成书院,书院众多,人文荟萃。胡峄阳经常与即墨文化望族蓝氏、黄氏等世家硕学大儒做学术交流,并在即墨黄氏书院玉蕊楼做专题讲座,与百福庵道长蒋清山、莱阳名士孙笃先交往甚密。
一年一度的“青岛非遗大集”在胡峄阳文化园举行(资料图)
胡峄阳去世后,葬于洼里村。百福庵道长蒋清山送挽联:歉而不歉,乱而不乱 ,居之唯崂山最稳;儒也为儒,仙也为仙,精神与墨水同长。 胡峄阳去世之后,其后昆、门生,设祠堂,以资纪念。民间关于胡峄阳预测洪水,占卜生死的传说诞生,胡峄阳的传说流传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即墨,城阳,崂山等地设庙祭拜。胡峄阳被民间神化,成为保佑平安的神仙。
民间捏塑艺人(资料图)
2014年,胡峄阳传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胡峄阳为后人留下广博的文化遗产、深厚的精神资源,流亭小学将胡峄阳著作编成教材列入校本课程,胡峄阳传说故事会在城阳大地开展。为了传承这一文化遗产,人们还成立胡峄阳研究会、青岛峄阳柳腔剧团,把胡峄阳传说结集成书并出版,整理峄阳古曲等,这些努力让胡峄阳传说变得生动起来。
胡峄阳在流亭成为品牌
胡公祠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