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岛东风盐场
相传当地部落首领夙沙,有一天打了半罐海水正放到火上煮,突然一头野猪从眼前飞奔而过,夙沙拔腿就追,等他扛着打死的野猪回来,罐里的水已经快熬干了,罐底部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细末。他用手指蘸了一点尝尝,味道又咸又鲜。夙沙用烤熟的猪肉蘸着吃了起来,感觉味道很鲜美。那白白的细末就是从海水中熬制出来的盐。曾在胶州湾北部阴岛北岸平缓的海滩上,经过若干年潮起潮落、风吹日晒,自然形成了一层白色的盐花,人们用木板刮起来收集到一起 ,经过加工,用于食用、交租、交换商品,这种取盐方式是“刮碱取盐”。相传在汉代,山东半岛南部胶州湾内天气大旱,人们在掘井取水浇田时,发现井水比海水咸了许多,放在锅里煮,果然比海水取盐还多几倍,先民从此开始了掘井取水煮盐。
如今的盐田晒盐,就是在海边围出一片地来,涨潮的时候海水引入蒸发池,这样经过风吹日晒蒸发,从一个池子先后导入另外的几个池子里,蒸发浓缩到饱和再导入结晶池,经过风吹日晒,浓缩结晶就会逐渐析出大盐粒子来。时移世易、岁月变迁,红岛地区的人们就这样一代代接受着先祖和自然的馈赠。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