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青岛新闻 > 正文

聚焦青岛教育:5年开创"学有优教"新时代(图)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徐恺 | 责任编辑:郑言 2017-03-29 22:30:09

青岛十九中

    青岛新闻网3月29日讯(记者 徐恺)中国共产党青岛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29日上午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回顾过去五年,青岛教育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让城乡居民学有优教为目标,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智力支撑和知识贡献,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处于副省级城市前列,简政放权等16项改革发展经验被教育部推广。

    坚持学有优教

    让“城乡居民学有优教”,关键是提高教育供给能力。2012年以来,全市共投入225亿元,新建改扩建760所中小学,新增600多万平方米校舍,投入资金和新建改扩建学校分别是“十五”“十一五”十年总和的3.4倍和1.38倍。累计投入3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029所(其中农村园916所),提供优质学位19万个,全市达省定办园条件标准的幼儿园比例由原来的37%提高到了90%,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所占比例达80%。

    根据教育部课题组发布的《2015年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我市学前教育普及水平指数、市域内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指数、中职毕业生双证水平指数等9个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位。

    教育资源不均衡,主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有关。坚持扶弱扩优并重,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

    在扶弱方面,推进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和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先后投入资金16亿元,全市普通中小学均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97.8%的中小学达到市定现代化学校标准。实施“全面改薄”工程,2016年完成100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今年年底完成全面改薄任务。

    在扩优方面,一是做强硬件。从办学模式改革破题,全面推广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等改革,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做优软件。坚持均衡配置原则,创新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建立教师县管校聘制度和定期交流制度。

山大青岛校区

    2015年底各区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青岛教育公平推进指数、义务教育县际均衡指数均居15个副省级城市领先水平。

    加强政策支持,从制度设计上“筑巢引凤”,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施办法》等文件,在资金、政策、人才、土地和校区建设等方面出台优惠的支持政策。

    截至目前,已经签约来青的高校达29所,其中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等13所高校已经正式运行。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5所高校青岛(黄岛)校区的建设工作;加快推动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打造以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四位一体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积极争取中国康复大学等高校落户青岛。

金融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技能训练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逐步确立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一样,是国家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智力保障。

    出台实施《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从经费、师资、实习实训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解决校企合作、经费保障等“老大难”问题。

    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2013年,我市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开展了中职与本科的“3+4”分段贯通培养试点,全市现有17所中职和本科学校参与改革,全年共招收760名学生,数量占到全省的三分之一。推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全市15所中职学校合作,开展连续5年大专学历的技能人才培养试点。

    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全市现有15家职业教育生产性公共实训基地、30个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单位,深入开展校企一体化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2016年中职学生就业率达98.5%,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2012年以来,我市在全国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497枚奖牌,连续五年位列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前六名。

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

    教育综合改革亮点纷呈

    加强顶层设计。新修订出台《青岛市学前教育条例》《青岛市职业教育条例》等2个地方性教育法规和1个政府规章《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出台《关于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意见》等改革政策文件,夯实政策保障和制度基础。

    坚持试点先行。“十二五”期间,全市教育系统统筹设计了14大项、43小项改革试点任务,交给79个单位先行试点。设计了20大项改革试点任务,即将在全市全面铺开。

    坚持示范引领。2013年起,设立“教育改革创新奖”和“优先发展教育贡献奖”,推广表彰改革的先进典型。4年来已推出教育体制改革成果54项,均指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非事业编制幼儿教师待遇保障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同时承担高职综合改革等12项国家级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等多项省级改革试点任务,10项成果入选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17项成果被国家教育体改专报推广。2016年10月,省教育厅批准设立青岛市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金融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技能训练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聚焦课堂教学主渠道,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适合的教育。“四个一”工程,即设计好每一门课程、编好每一本教材、上好每一节课、布置好每一次作业。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推进体育和艺术教育改革。我市获批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了83所,数量居计划单列市之首。成功承办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我市共获得13个一等奖,较上一届翻了近一番,唱响了“面向全体学生,人人享有艺术”的艺术教育“青岛主张”。坚持“标准+特色”的学校办学思路。中小学校办学特色已覆盖外语、艺术、体育、海洋教育等多个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学生的综合素质获得提高。2016年夏季高考一本达线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同比提高5.9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主动给教师减压,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一是坚持科学用人,让学校在教师选聘上拥有自主权。建立了1+N教师补充机制,在统一招考的同时,采取学校自主引进高层次人才、赴高校直选紧缺专业人才、自主招聘免费师范生和职业学校特聘高水平专业教师兼职教师等五种教师补充方式,并采取教师招聘面试前置的方式,满足学校个性化特色发展的需要。

    二是强化待遇保障,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完善学校内部治理机构,切实落实教师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同时,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乡村教师关爱工程,全面实施了乡村教师免费体检制度,妥善解决了乡村教师上下班交通和周转房问题,加强乡村教师培训,真正做到了让城乡教师在工作上更加体面、在生活上更有尊严。

    三是促进专业成长,让教师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建立了“全覆盖、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师全员培训体系,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在全市成立了30个名师和19个名校长工作室。

    目前,我市普通中小学共有齐鲁名校长26名、齐鲁名师30名,职业教育共有齐鲁名校长7名、齐鲁名师7名。齐鲁名校长、名师人数在17地市中位居首位。

平安校车

    学生上下学交通、在校午餐有保障

    2015年,制定出台《青岛市校车安全管理办法》,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运营,部门监管,财政补贴”的运营模式,近年来累计投入6.5亿元,在全市重点是农村地区配备1800辆专用校车,惠及12万学生,有效保障了学生上下学的交通安全。

    2014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近3.7亿元,建成726所标准化中小学食堂,食堂覆盖率由2013年底的54.1%上升到目前的71%,在学校食堂就餐人数由39万人增加到77万人,学生就餐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今年将启动第二轮新建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工作,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再建337所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基本实现全市中小学校校校有食堂的目标。

    加大投入保障每一名学生就学。2012年-2016年教育经费总投入1182亿元,是前五年的2.28倍。其中,2016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达 250.83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到 18.54%,分别比2011年提高 127.83亿元和 1.37个百分点。

    确保“应助尽助”,建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奖、助、贷、补、免一体的学生资助体系,自2012年以来,各级财政投入20.78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儿童)顺利入学。

    做到“应入尽入”,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推动青岛市中心聋校改造升级,全面启动青岛市盲校新校的建设工作,特殊教育实现全免费。

国际教育信息化会议

    以信息化和国际化为两翼助推教育现代化

    建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小学全部完成“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基本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90%的中小学建成智慧校园,在同类城市中居前列。

    全市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达到58个,在青高校开展国际合作项目39个,全市中小学校与国外缔结友好学校近300个,现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9所。

专递课堂

    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吸引社会力量投资教育

    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意见、非营利性民办中小学校出资人奖励办法(试行)和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办法。

    落实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同等待遇。开展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师养老保险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试点;实行民办与公办学校同等的“两免一补”政策和生均公用经费政策。

    目前,全市共有民办学校922所(其中学历86所、非学历培训机构836所),资产总值达70.2亿元,民办学历教育学校和师生数量以及民办教育机构的固定资产总额,较2011年增长近一倍,基本形成与公办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未来几年,全市教育系统将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让城乡居民学有优教”为目标,以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以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为保障,全面构建城乡一体、多元开放、公平优质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到2020年,普及15年优质基础教育,实现高水平、有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形成区域性优势明显的人力资源集聚高地,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