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舌界祖师爷王尔德说:真相很少纯粹,也不简单。如果王尔德活在现在,他没准会加上一句——“如今更是这样”。
因为当下很多人都解锁了一门技巧:“带节奏”。
什么叫“带节奏”?
这则新闻里的当事人,就来了个以身说法——
视频截图
据未来网燃新闻报道,近日,上海某小区一对母子在楼栋门口扔垃圾,被一老外发现并指责其没有素质,双方发生争吵。事情到这,无非是琐碎的邻里纠纷。
但随后一幕挺耐人寻味:那对母子中的儿子报警,说老外“骂中国人是垃圾”。结果那位老外在一旁大喊:没有没有没有,说谎说谎!
本来只是不文明举动与“多管闲事”之间的对峙,差点被上升到辱华与反族群歧视的层面。
幸亏视频还原了来龙去脉,将事件性质拉回到地面:问题关键跟辱华无关,跟乱扔垃圾有关。
1
明明是因乱丢垃圾被指责,偏说老外“骂中国人是垃圾”……不得不说,涉事男子带(加)节奏(戏)的能力是影帝级别的。
他很会转移概念,搞“升维”打击:在乱丢垃圾这事上,自己输了理,那就换个Point反戈一击,给对方扣上“侮辱中国人”的帽子。
这帽子一扣,就相当于祭出了致命杀招:将乱扔垃圾引发的私人纠纷提到了羞辱国格的高度,也将那位老外推到了狭隘民族主义的炮口前。
这波操作,真的“秀”。
秀在偷换论题,秀在拿大词压人,秀在精准拿捏了舆论的G点——眼下民众不是对“超国民待遇”极度敏感吗?不是对“豪横老外”各种不爽吗?他手一指:来,这有“活靶子”。
在当前背景下,这招与其说是“无中生有”,不如说是“杀人诛心”。
毕竟,扔垃圾事小,辱华事大,很多原本对准“乱扔垃圾者”的矛头,或许就顾及民族大义调转了枪口。
如果没有摄像头记录下了全程,如果他再来一出“掐头去尾”,顶着“辱华”帽子的那位歪果仁,大概率要被舆论机关枪突突成了筛子。
2
但很多时候,是即是,非即非,没那么容易颠倒。
要知道,摄像头未必会被带着跑。
在这事上,那位老外没犯以偏概全的谬误,将炮火对准所有中国人,倒是涉事男子在玩捆绑大法,将“中国人”绑上自身的战车。这些都被摄像头记录在案。
不过,有视频也未必就有真相,青岛崂山老外插队事件就是例子。
这事最早爆出的视频显示,几名老外插队,还扔掉市民登记表,嚷道“中国人出去”,社区服务人员还让市民“给个面子”……相当蛮横。
此事曝出后,立马激起了全民公愤,特别是那句“中国人出去”,刺痛了太多人。
说真的,乍看这视频,我也很气愤:画面中老外那找茬滋事的既视感,不断撩拨着我的愤怒神经。
可在几名老外被处理后,网上流传起了事件另一个版本的“真相”。我这才意识到,我上当了。
这段视频更全。视频中,当事老外称,是服务人员让他们排在队伍前面;那句引发众怒的“Chinese get out!”(中国人出去)也是剪辑而成,原委是有市民让他们“滚出中国”,他作了回击,结果被掐头去尾,语境也被篡改。
套用“被平均”之类的被字句式,这大概就是“被辱华”吧。
最终,起初那段极具煽动性的视频,成功地将公众对“超国民待遇”的不满能量导入到了“排外”程式中。
拿崂山这事来说,公众批判的“内外有别”“外籍优先”靶子未必就塌掉了,可说几位老外有意“辱华”,却未必公允。
视频截图
3
这两起事件,如出一辙之处就是:有人带节奏。
他们懂得“利用”社会情绪,懂得制造“扭曲力场”。
他们是在“顺势”的基础上“造势”:在涉外籍人士问题上,公众的情绪燃点很低。他们就深谙这点,并用错讹信息去将其引燃。
这显然值得防范:究其本质,仍是煽动。煽动盲目仇外,煽动族类排斥,煽动群际撕裂。
不可否认,现实中,在某些基层地区,给外籍人士“超国民待遇”、对他们看人下菜碟的现象,的确存在;个别外国人恃宠而骄、不守规则,同样存在。
二者媾和,很容易激起公众对外国人“高人一等”的反感,对他们被特殊对待的愤懑。
这类乱象的确值得鞭挞,但我们也该警惕有人借此做文章——没有靶子制造靶子也要上,好从公众的愤怒中获益。
至于事实层面的硬伤,他们才不care。
他们不只是迎合民间的某些情绪,更是在助长那些狭隘心态;他们也不只是将人们的意绪当流量收割的“跑马场”,更是在撒下排外情绪泛起的酵母。
像扔垃圾之事出来后,就有人阴阳怪气地说:他们把垃圾扔门口,还不是因为没人贴心伺候、提供“1天送20多趟快递”般的保姆式服务?在这里,逻辑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是情绪。
但这其实就是“作恶”、“使坏”。
这样“虚设标靶”,别无益处,只能是将公众带到“情绪先行”的坑里。
某种程度上,这就是以定制“豪横模型”的方式“强刺激”社会情绪。表面上看,这为公众提供了现实情绪出口,但此举诱发的敌对意绪弊害极深。
这样“带节奏”,无法导向正义,只能是激起更多狭隘的民粹情绪。
学者白鲁恂说:民族主义的发展必须超越种族或民族归宿的要求,建立实质性的内容去激发大众的情感,设立规范和准则。而这还停留在“华夷焉能杂处”的层次上,也跟开放性社会要求反向对峙。
开放的社会,应该对此类排外情绪说不;理性的社会,应该对这类煽动做法说不。
说到底,要开放不要仇外,要理性不要极端。利用国人对“超国民待遇”的敏感乱带节奏,也是在“播毒”,这跟个别老外恃宠而骄一样,都该被警惕。
(来源:新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