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珈玮 李子骄 编辑:赵洪栋 部分素材来源:深圳卫视)
位于贵州关岭县晒甲山上的红崖天书因其神秘难解,被誉为“黔中第一奇迹”,数百年来,吸引着众多学者探索破解。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农学博士薛欣喜就是其中一位。他对流传至今的红崖天书多个版本进行解读,认为红崖天书是明建文帝遁逃贵州时的“罪己密诏”和祭文。
书中的神秘历史引人关注,书外的解谜经历也分外精彩。
薛欣喜在贵州考察红崖天书 图源:关岭发布微信公众号
缘起:兴趣使然,放飞思路
红崖天书,原名“红岩碑”,是深藏在贵州省安顺市的一处神秘景观,为中国八大神秘文字之一。目前已知的有六篇,它们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约十五公里晒甲山半山上。解读红崖天书,不仅可以还原中国神秘文字的真相,而且能够揭秘建文帝下落谜踪这一明史第一悬案,填补明朝历史的一段空白。
红崖天书 图源:深圳卫视
最初,薛欣喜只是利用业余时间,通过网络查阅有关红崖天书的信息。在看到前人的解读时,他觉得有一些纰漏或错误之处,于是,开始根据史书和县志的记载,自己进行解读。“在2016年无意中知道了红崖天书的存在,又得知当年郭沫若先生也曾有意破解红崖天书,我一直是古文字和书法方面的爱好者,就对它产生了研究和解读的兴趣。”
红崖天书图文并茂,形意结合,形声结合,多元多义。一个字符,一旦位置变化,就可能产生另一个字、一个图案,甚至是一句话。薛欣喜介绍说,“中国汉字书法讲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红崖天书中得到了完美的表现。为了能弄明白这些字的组合,我尝试用‘3D式立体视角’解读,比如把它们放大后打印出来,再用剪刀剪好,自己拼凑。有时候还需要用双面胶把两个部分粘在一起,从中间嵌入丝线,让它可以动起来。”
做这些研究工作的时候,薛欣喜全神贯注,书房的门,也是常常关闭的。家人见状,也决不会推门而入,这是多年来他们之间培养的默契。“感谢家人的理解支持,给出一方天地让我沉浸其中,不被打扰。”
薛欣喜在查阅资料 图源:深圳卫视
探索:不耻下问,全力以赴
文字是历史的最好铁证。
然而,刚开始研究时,薛欣喜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门外汉”。“我对历史研究不多,特别是古文字。最初很难找到感兴趣的专家,因为他们一般只研究先秦文字,侧重甲骨文、金文、汉简、楚帛等。记得有一次,得知古文字年会要召开,我连夜驱车前往,希望能有所收获。”
“综合建文帝逊国历史记载和瞿鸿锡摹本天书内容,经过考证,我认为它是明朝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为祭祀金陵惨死诸臣,以隐秘形式发布的‘罪己密诏’和祭文”。
神秘的红崖天书,文字记载起始于明朝,金石考古兴盛于清朝。事实上,自1995年以来,通过国内外媒体的宣传,一度掀起破译红崖天书的高潮,参与破译者不少。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有两种学说:一是建文(皇帝偕随员)遁迹说,二是讨燕檄诏说。学术争鸣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薛欣喜以为以上两者皆有不妥之处,而自己的解说也常会被人质疑。“一开始都不大相信,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的记载,那么多历史专家都没研究出来,我一个跨界的外行人怎么可以呢。此外,破译本身就很难,比如红崖天书摹本有数十个版本,但多有雷同,或清晰度较差难以辨别,或因人为原因明显产生变异失真。因此,需要对不同摹本进行鉴别,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摹本。”
面对质疑声,薛欣喜说:“虽然一些质疑不是很合理,但会激励我去找到更好的解答的方式。听取后,和他人再沟通讨论,每一次都觉得有所收获,我也很感激。”
薛欣喜在研究红崖天书的字符 图源:深圳卫视
未来: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
2019年,薛欣喜首次来到红崖天书真迹现场。那时,已经看不到天书的本来面貌,仅能根据残存部分比划,隐约辨认与历史照片中的对应字迹。“即便如此,还是被震撼了。天书朝向西部,前面是小山丘,就像一座高高的纪念碑,又像在大家前面设了一座陵墓。我认为,这些自然环境也和祭文非常吻合,印证了我的一些想法吧。”
区区十九个字符或图符,兼具“甲金篆隶、行草楷书字体”于一体,集汉字字体之全貌,薛欣喜认为,红崖天书具有高超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薛欣喜说,“它的内涵很丰富,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近些年,我也陪同外国友人来这里参观,觉得它具有国际影响力,也希望它能成为文化‘出海’的一个有利载体。”
自“公共考古”兴起,考古科学从“庙堂”走向了公众,薛欣喜一直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人关注和了解红崖天书。“除了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之外,红崖天书本身所承载的故事也曲折动人。通过这些年的研究,一共解读出6个版本,共计10万多字。我现在也和青岛二中合作,给学生们讲解相关知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与影视传媒联姻,将其打造成又一历史IP影视爆款,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也有助于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
薛欣喜 图源:关岭发布微信公众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薛欣喜说,这些年之所以执着"解码"红崖天书,除兴趣之外,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在解读红崖天书的过程中,收获颇多。我们应该敬畏自然,景仰祖先,不要觉得自己已站在人类发展的制高点,而要知道自己只是站在祖先、前辈和巨人的肩膀上。”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子骄 张珈玮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