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十四五”,青岛这样开局 |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

2021-12-23 06:36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用更大勇气、更有力举措破除更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青岛深入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省委“九大改革攻坚”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项目和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论业绩,打开大门谋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抓改革,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在更高层面、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搞活一座城”。

用好改革“冲击钻”

瞄准“关键穴位”攻坚突破

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把更多精力聚焦到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上来。青岛坚持把改革作为所有工作的方法论,聚焦“关键穴位”,着力打造改革“冲击钻”,奋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攻坚突破。

今年4月30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发布。青岛确定将十个方面作为改革的主攻方向,重点实施重大战略平台牵引改革突破行动、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改革突破行动、推动更高水平开放改革突破行动等“十大改革突破行动”,包括33个方面、185条重点任务。一项项重磅改革举措,为做好今年改革工作指明了工作重点和方向,推动全市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

近年来,中央先后赋予青岛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一系列重大平台。青岛坚决担起先行先试的国家使命,加快推动国家级平台的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改革示范效应——

上合示范区始终把制度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勇于“自我革命”,对标高标准,主动谋划、积极打造“智创上合”的制度创新品牌。除了探索建立省、市、区行政审批三级事项联办机制,上合示范区还积极推进打造“欧亚班列+TIR”日韩陆海快线集结中心、开展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创新开展“上合·银关通”关税保函业务等35项创新业务,用制度创新“软环境”撑起发展“硬实力”,已累计引进吉利卫星互联网等总投资1715亿元的50余个项目,新增印度璐印辣椒除柄机等20余个上合元素项目。今年前三季度,上合示范区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1.2%,面向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同比增长98%。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深入开展首创性、差异性、集成性改革探索,国家赋予的106项试点任务全部实施,总结形成143个创新案例,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园区”。青岛片区、黄岛海关、山东港口青岛港携手成立了区关港联合研究中心,形成了“陆海联动,海铁直运”、货物储运状态分类监管等一系列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批复以来市场主体量质大幅提升,新增市场主体2.05万家;新增世界500强企业31家,新增过亿美元外资项目16家。今年以来,实际利用外资5.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呈现出活跃发展态势。

项目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青岛健全重点产业链发展促进机制,大力实施“项目落地年”,前三季度,全市开工在建项目数量达到6169个,同比增加486个,完成投资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速6.3%,均高于全国、全省。欧力士、京东方、富士康等项目进展迅速。以“四新”经济的突破发展带动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引进培育“四新”经济成效卓著。前三季度,“四新”经济项目总数超过3600个,投资同比增长14.2%;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4.4%、19.4%和30%。

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改革

激发城市发展动力活力

改革是破除各种体制机制弊端,推动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今年以来,青岛聚焦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四个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具体化、项目化、清单化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今年3月,《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10月,《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出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政务服务中感受到高效便捷和公平正义。加快推行审批材料“极简化”,身份证、营业执照等74项高频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即可免予出示,社会组织、卫生许可、医疗保健等12个领域199个高频事项实现“零材料”办理;全市共推出1662项“一事全办”服务主题,前三季度办件量达526万件;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建成全市统一的掌上政务服务平台“爱山东·青e办”;在全省率先实现“智能秒批”,上线运行全省首个、国内领先的“智能办”平台,发布22个业务领域、401个政务服务事项全程无人工干预审批,工作时间压缩至“秒”级。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着眼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法治保障,加强便捷高效均等普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青岛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年”活动,组织39家市直单位、10个区(市)政府负责人向市民报告法治工作。全面推开10区(市)公共法律服务分中心试点,市级大厅提供咨询2.6万人次。在全省率先实现法律援助“全域受理、全域指派”、“胶东五市跨城通办、就地受理”。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058件,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1955次,其中正职出庭170次,出庭应诉率保持100%。“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惠企”成为全国典型、全省样板。

全市上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城市发展的动力活力——

市北区打造RCEP经贸合作创新实践样板,系统推进产业升级、贸易便利、服务开放、投资自由、规则应用、金融创新“六大先行”,深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在RCEP框架下完善对企服务、沟通、交流机制先行先试,提供全过程、集成式整体解决方案。

崂山区以“鼓励创新”为重点,聚焦鼓励企业创新、宽容审慎监管、为担当者担当,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出台鼓励创新20条,各街道各部门形成制度创新清单247项、问题突破清单243项,推出“标准地”“一业一证”“首错免罚”等一批创新举措,进一步建立起尊重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鲜明导向。

莱西市积极盘活低效闲置土地,为闲置土地建“户口”,通过私人订制为闲置土地找“婆家”,以“五个一批”为抓手,唤醒“沉睡”资源。截至目前,有效盘活低效闲置土地5002.77亩,破解项目建设土地“紧缺”和“闲置”双重矛盾,走出了一条经济新常态下盘活存量的新路子,有力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

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创新探索

“微改革”撬动民生“大突破”

如果说全面深化改革如大潮奔涌,那么“微改革”就是积跬步、积小流,以精准点穴的“小切口”,撬动民生改善的“大变化”,汇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今年以来,青岛创新推出了“微改革”这一制度性安排,从“离群众最近的地方”进行改革探索,聚焦开放发展、城市治理、民生事业、政务服务等重点领域,通过改革破题、以点带面,破解青岛改革发展中的难点、痛点、堵点,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激发起全社会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目前,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四梁八柱’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各项改革任务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细化,开展‘微改革’‘微创新’,有利于激发基层首创精神,汇集群众改革智慧,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细。”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改革办副主任姜剑超介绍,青岛开展“微改革”“微创新”,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聚焦群众最为关注的领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改革破题、以点带面,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另一方面,旨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政府、社会、市场等多主体有效联动,使改革既通天线又接地气,充分调动群众、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厚植基层治理的群众基础。

聚焦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市委改革办积极推动民生领域改革,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各部门各单位强化改革思维,用好改革办法,推进深层次问题解决,打造“微改革”品牌项目,全市各级推荐了100余个“微改革”案例。各级各部门坚持“群众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谋划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接地气的“微改革”举措——

市城市管理局打造“星期三问城管”政民互动平台,每周三主动设置议题,倾听市民来电诉求,举全市城市管理系统之力,聚焦解决市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截至11月底,“星期三问城管”活动已举办66期,累计接收办理反馈市民来电诉求1776件,办结1720件,办结率96.85%。

为破解看病贵的难题,市医保局创新推出“琴岛e保”商业健康保险,推动形成“政府指导+商业保险市场化运营”医疗保障新模式,让商业保险更惠民。“琴岛e保”上线仅一个月时间,全市就有100万个家庭参保,参保人数超过150万,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市教育局大力推动数据赋能招生流程再造,打破部门数据共享瓶颈,实现了全市义务教育招生报名“一网通办”,家长报名“零跑腿”,学生入学“零证明”。过去需要两三个周完成的审核工作,现在一两分钟即可完成,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市市场监管局推动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着力打造了一批既有“高颜值”又有“烟火气”的农贸市场,走出一条以建设高品质农贸市场为目标,以规范化、智慧化、便民化、特色化为重点的“四化一高”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新路子。

……

以“小变革”惠及“大民生”,用“小切口”撬动“大突破”,“微改革”“微创新”抓住了百姓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利益最切身、矛盾最突出的问题,拉近了改革与群众的距离,补齐了民生短板,提升了治理水平,改善了政务服务,优化了营商环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佳旎)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