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头条图片 > 正文

从山海相依到海天一线 青岛地铁4号线车站集体亮相

2022-12-21 06:42 作者:孙志文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青岛新闻网12月21日讯(记者 孙志文 摄影报道)青岛地铁4号线自太平山脚下起,北上穿越老城区,由海泊河向东,从浮山后一路向东延伸到崂山,最后到大河东,连接起了沿线的旅游景点、学校和医院,被称作青岛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金腰带”。12月20日,青岛新闻网记者走进即将开通的4号线,探访了融入自然风光与青岛人文设计理念的地铁车站。

据了解,地铁4号线的设计团队在实地调研和与当地文史专家充分沟通之后,通过对沿线文化深度理解,提取了“城市园林”的线路文化属性,将4号线线路主题定位为“太平旭日,山海畅行”。从城市底蕴、宜居之都、山海风光三个层面展开文化提取,将青岛地铁打造成沉浸式体验的公共艺术空间,把青岛地域文化和城市精神气质进行了艺术化表达。站内设计寻找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动态化地展现发展中的青岛,呈现出城市文化中充满活力的一面。

从山海相依,到海天一线,均折射出百年青岛的历史渊源。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文化风貌,都折射出开放包容、多元交汇的城市基因,从市南滨海风景区到崂山风景区,乘客均可以体验舒适、快速畅行在山海之间的感受。


▲海泊桥(海慈医疗)站

▲海泊桥(海慈医疗)站

海泊桥(海慈医疗)站点文化创意源自于海泊河,站内公共艺术品《海泊流韵》展现了海泊河是青岛水源地的概念,采用了琉璃马赛克壁画特有的质感,来展现河水波光粼粼,汇入大海的视觉场,营造出大自然赋予海泊河的生命肌理创造出川流不息、浮光潋滟的意境。利用马赛克拼贴形成的曲线表现水流的韵律,设计提取的色彩与形态均源自于河流,共同展现海泊河与青岛城市的历史变迁。

▲西吴家村站

▲西吴家村站

西吴家村的设计风格源自里院。里院作为青岛特有的一种民居方式,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遍及青岛,更是青岛原住民的集体记忆,鞍山路一带是密集的居民住宅区,里院的院落大小不等,小到一户一里,大到百户一里,其建筑融合了中式四合院和西方商住式公寓的建筑风格,从中能够反应出青岛中西融汇的城市底蕴。艺术家通过对于青岛老城区日常生活的提炼,将特色建筑作为空间的主要表现内容,以抽象的艺术手法提炼了里院“口、日、凸、回”等不同的几何形态,运用在空间设计中,将充满烟火气息的里院重新呈现在观者面前,色彩同样源自里院建筑红瓦黄墙的特点。

▲洪山坡(妇儿医院)站

▲洪山坡(妇儿医院)站

洪山坡(妇儿医院)站空间的主基调是亮丽、多变的色彩,柔和、温柔的曲线来体现儿童朝气蓬勃,与女性温暖、包容的气质。将从彩虹、医疗体系中提取出蓝白绿等颜色,运用在顶部天花设计中,让空间更加纯粹干净。不对称的设计用来展现儿童思维的自由与开放,具有流动、变化的气息。

▲劲松三路站

▲劲松三路站

劲松三路站位于浮山区域,设计方面提取浮山九顶的地缘文化,在站内选择九根柱子进行特色化设计,绿色代表着浮山是青岛的城市绿肺,与顶部流线型的方通组合,诠释出青岛特有的平流雾在浮山流淌、蔓延的景象。

▲沙子口站

▲沙子口站

沙子口站空间设计呈现海洋文化与青岛地理的特色风貌,通过崂山云雾与山石的形态、色彩,整体塑造出轻盈愉快的空间感受,结合于渔民息息相关的艺术品,传递出青岛人民依海而生的文化特点。

▲大河东站

▲大河东站

大河东站是青岛地铁4号线最东端的车站,作为直通崂山游客中心的站点,设计体现出崂山海天相接、山海一色的自然风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