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头条图片 > 正文

青岛:体育+,让生活更美好

2024-06-24 10:11 责任编辑:中石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竞技成绩节节攀高,全民健身活力迸发,赛事消费持续火热,体育赛事“好资源”、碧海蓝天“好颜值”正在转化为体旅融合“好价值”。体育与城市双向奔赴,为青岛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澎湃动力——

青岛:体育+,让生活更美好

6月23日,又是一年国际奥林匹克日。当日,青岛用一场“奥林匹克健步行”展示这座海滨城市的活力与风采。一位网友写下这样一段话:“在这场体育与城市的‘双向奔赴’中,赛事的高规格、高曝光和职业联赛的高速成长同频共振,成绩的节节攀高、球迷的群体扩容与日趋浓厚的城市体育氛围互相应和,全民健身的活力迸发、赛事消费的持续火热与城市品牌的形象共塑美好‘相遇’……”

青岛,正以争创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目标,从每一块健身场地、每一场赛事活动、每一次健身指导入手,全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凝聚体育的向上力量。

CBA赛场,青岛球队将这座城市的年轻活力带到了篮球场内。本版摄影 王雷

顶层设计护航体育发展,“力度”有“力量”

体育发展的赛道上百舸争流,全民健身始终是当今时代主旋律。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大健康战略下,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成为人们的“刚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身边的体育公园越建越多,健身路径智能“聪明”,健身赛事线上线下全面开花,科学健身指导来到百姓身边,围绕人民群众需求,群众赛事、健身场地、科学指导等供给不断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走向更高水平,为实现体育强国、健康中国两大目标注入强大动力。70年间,“以人民为中心”成为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的根本遵循,体育的价值也不断走向多元,并日渐和青少年成长、文化、旅游、健康等领域融合,成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如何达到发展目标?顶层设计是关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时期,也是青岛顺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青岛响应国家号召,于今年印发《2024年全市体育工作要点》,通过一系列法规文件,统揽青岛体育整体规划。

2023年,《青岛市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并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青岛首部地方体育法规,《条例》共50条,包括总则、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民健身活动、服务保障和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6章,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明晰部门职责,以法治力量助推青岛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

市体育局局长蔡全记介绍,《条例》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优化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明确了三个“着力”,即着力解决难以就近健身的问题,着力解决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专项规划落地难的问题和着力解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开放不充分的问题;二是重点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一方面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向基层延伸,另一方面丰富青少年联合教育体育活动开展;三是优化全民健身综合保障,细化了各类保障措施。对组织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制定和发布科学健身指南、体育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等作了规定,规范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活动和高风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监督管理。

5月10日,市政府印发《青岛市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分为总体要求、创建任务、工作保障3个部分,内容包括提升群众身边健身场地设施、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社会体育组织建设、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推进体育产业协调快速发展、突出特色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等,进一步明确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工作各项要求。

为进一步推动青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青岛出台全省首个海上旅游运动船艇管理办法,以“小切口”立法破题。

自2017年以来,青岛马拉松已成功举办六届。图为2024青岛马拉松比赛。

青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被誉为中国“帆船之都”,近年来,随着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重要体育赛事相继落户,带动了海上旅游新业态的发展。为加强海上旅游运动船艇管理,保障海上旅游安全,提升海上旅游品质,市政府出台《青岛市海上旅游运动船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4年5月2日起施行。这是国内首个以运动船艇为管理对象的海上旅游管理办法,对于海上运动船艇分类、主管部门、从业人员等做出明确说明。该《办法》将高效推进海上旅游运动船艇管理立法,助力海上旅游品质提升。

近日,市体育局发布《青岛市加快推进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在《实施意见》中明确总体目标为:到2026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冰雪运动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冰雪运动发展迈上新台阶,冰雪运动普及度大幅提高,冰雪运动竞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冰雪产业总规模超过50亿元。该《实施意见》是在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大力普及冰雪运动,提升冰雪运动竞技水平,促进冰雪产业发展的背景下,结合青岛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沿着“全民健身路”,奔向健康幸福。青岛不断强化顶层设计,通过接连出台政策性文件,让全民健身组织领导更加有力,以清晰的思路和目标指导全民健身工作开展、促进全民健身政策体系完善。

高水平职业联赛已经成为青岛人在“家门口”就能享用的“体育大餐”。图为中超海牛队比赛现场。

竞技体育再上新台阶,“流量”变“增量”

“一城双超”“田径之乡”“帆船之都”……如今的青岛被冠以多种多样的响亮头衔,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之城。职业联赛的繁荣发展、竞赛成绩的节节攀升正在为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为青岛体育事业打开崭新局面。

随着巴黎奥运会脚步渐近,四年一度的体育盛典又将陪伴热爱运动的人们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奥运会已经进入倒计时,各项比赛运动员名单也正陆续尘埃落定。近期,国际赛场频频传来喜讯,数名青岛健儿即将为国出战,剑指巴黎奥运。

本次青岛入选奥运军团人数再创新高,在参赛项目上也实现新突破。上届东京奥运会女乒冠军得主陈梦成为今年青岛最大的夺金希望,她将身兼女单和女团两个项目,有机会在巴黎实现卫冕,女篮主力后卫王思雨、年仅17岁的中国泳坛新星张展硕同样有望向奖牌发起冲击。作为“帆船之都”,青岛“水军”当仁不让,帆船项目胡晓宇、吕怡筱,皮划艇项目卜廷凯、殷梦蝶以及赛艇项目刘晓鑫共5人将参与水上项目角逐,联手冲击最好成绩。此外,田径选手姜志超、马振霞,“神枪手”于海成也已确认入选,橄榄球与射箭名额正等待最终发布。

近年来,青岛在全国乃至世界级大型赛事中势头正盛。杭州亚运会上,18名青岛籍运动员为中国代表团斩获10枚金牌3枚银牌,所获金牌和奖牌数居全省第一,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中,青岛市体育代表团勇夺公开组31金28银25铜,金牌总数位列69个参赛代表团第三名(奥运全运项目全国第二名)、计划单列市第一名;继李文龙冬奥摘银后,青岛选手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上斩获2金3银2铜,金牌总数占全省三分之一,位列全省第一……

竞技体育成绩蒸蒸日上,职业联赛水平同样水涨船高。如今,高水平职业联赛已经成为青岛人在“家门口”就能享用的“体育大餐”。目前,青岛拥有2支中超、1支中甲、1支女甲、1支五人制足球俱乐部,1支CBA篮球俱乐部、1支三人篮球俱乐部和1支羽超俱乐部,顶级职业赛事数量随之实现倍增,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随着“一城双超”目标的实现,青岛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足球之城”,并正在加快建设脚步,青岛球迷在“家门口”就能感受浓厚的足球氛围。今年3月,中超联赛开启,青岛海牛和西海岸两支中超球队登场,两个主场成为足球迷们的打卡地。青岛海牛足球俱乐部的主场设在青春足球场,青岛西海岸足球俱乐部的主场位于西海岸大学城体育场,观赛人数场均约2万人,30场主场比赛将带动消费超1.5亿元。3月30日,中国职业足球历史上首次中超“青岛德比”更是火热上演,在现场15000多名球迷见证下,两队队员一同打出了“百年足球城同城兄弟情”的横幅,用一场精彩的“青岛德比”为百年足球城献礼,成为中国足坛的一段佳话。

CBA赛场,青岛新军也将这座城市的年轻活力带到了篮球场内。上赛季,青岛国信水产男篮在主教练刘维伟的带领下提前五轮锁定了季后赛席位,最终获得了常规赛第七名的好成绩并闯入季后赛。青岛男篮杨瀚森、赵嘉义、王睿泽、段昂君先后入选中国男篮集训队,杨瀚森更是独揽当赛季CBA最佳星锐球员、最佳防守球员。主场门票售卖火爆,线上观看场均流量增长速度排名第一,球衣及周边产品供不应求……青岛男篮成为流量与实力的结合体,深受广大球迷喜爱。

当前,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已成为打造城市名片、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加速城市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近年来,青岛加大赛事招引培育力度,制定赛事引进扶持奖励措施,对社会力量举办的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国际体育赛事给予扶持和奖励,充分释放体育赛事在带动产业发展、激发城市活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相继落户了一批国际国内高端赛事和单项体育赛事的锦标赛、分站赛、巡回赛和积分赛等有影响力的赛事。

“因为一次比赛,爱上一座城市”,青岛积极打造本土品牌赛事,注重品质提升。自2017年以来,青岛马拉松已成功举办六届。青岛马拉松品质逐年提升,以专业、优质、高水平的赛事服务和赛事保障,先后多次被中国田协评选为“金牌赛事”,被世界田联授予“路跑标牌”赛事。今年,2500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跑者齐聚青岛,共享青马体育盛宴,一场马拉松就创造了3.49亿元的综合经济效益。如今,青岛马拉松如岛城一年一度的盛大庆典,备受瞩目,已渐渐融入城市生活,推动城市发展,成为青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实践的金字招牌和亮丽名片。

“近年来,青岛紧盯体育强市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体育赛事在带动产业发展、激发城市活力等方面的作用,大力培育发展赛事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蔡全记表示,下一步,青岛将持续擦亮“帆船之都”“赛事之城”城市名片,积极培育发展赛事经济,打造一批观赏性强、参与度高的体育赛事,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体育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冰雪运动发展迈上新台阶。

城市体育建设多点开花,“坚实”更“坚定”

为什么要争创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青岛的创建宗旨给出清晰回答:着力解决“健身去哪儿”“健身组织在哪儿”“如何健好身”等群众关心问题,把健身场地建在群众身边,把赛事活动办在群众身边,把科学健身指导送到群众身边,让全民健身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下楼就能锻炼,体育公园确实让我们享受到‘健身就在身边’的便利。”家住八大峡体育公园周边小区的居民徐群丽向记者道出了她的获得感。在青岛的努力下,城市“金角银边”变身,健身场地“嵌入”青岛人“家门口”。到2024年,市政府已连续10年把场地设施建设列入“市办实事”。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体育公园、国民体质监测站20处,更新新建健身步道设施200处,创新建设全民健身体育公园,每年市、区市两级联合建设10个全民健身体育公园,青岛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3平方米,基本建成了城市社区“8分钟健身圈”,实现农村健身工程全覆盖。如今,体育丰富了山头公园、口袋公园、城市广场等原有的功能,一个个富有生态底色和烟火气息的公园城市健身新场景出现在市民的“家门口”,也探索出一条集成化、嵌入式建设健身设施、提升城市能级的新路。

在今年5月份结束的2023-2024赛季耐克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中,青岛六十七中男篮顽强拼搏、奋勇争先,最终夺得耐高联赛总决赛全国亚军,在岛城掀起校园篮球的“青春风暴”。这不仅是青岛校园篮球在耐高联赛中的最好成绩,也是山东校园篮球在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作为全国校园篮球特色校,青岛六十七中是市篮球橄榄球运动管理中心体教融合联合办学的合作单位,也是青岛首批教体融合示范校。在本届耐高联赛中,青岛六十七中派出的16名参赛球员,有14名是市篮球橄榄球运动管理中心体教融合联合办学队员。

值得一提的是,因材施教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既解决了运动员“出口难”问题,又为运动员健康成人成才铺平了发展道路。篮球队主力陈家政刚刚与CBA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签约,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王凯、王证双胞胎兄弟也已经被职业梯队相中,而球队另一名核心队员丁小峰则参加了浙江大学的篮球单招,并以93.57的高分拔得头筹。下一步,市篮球橄榄球运动管理中心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健全优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畅通运动员上升通道,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双赢,为运动员健康成人成才开辟新路径,为青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各类全民健身赛事蓬勃发展,高水平职业赛事精彩纷呈,自主品牌赛事崭露头角……如今,青岛层次分明、特色鲜明的体育赛事体系影响力凸显,渗透到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也为全市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克利伯环球帆船赛,“青岛号”回家。

2024年,市体育局联合市文化和旅游局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助推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让体育赛事“好资源”、碧海蓝天“好颜值”转化为体旅融合“好价值”,激活青岛体育旅游市场的巨大潜能,积极为青岛高质量发展贡献澎湃动力。以赛促旅、以旅兴赛,城市因赛事而火热,赛事因城市而多彩。在城市与赛事的双向奔赴与互相成就之中,青岛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体育的初心和使命,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盯建设体育强市目标,以赛事名片提升青岛城市影响力,积极推动体育赛事与文化旅游资源互进、互通、互惠,为擦亮体育之城、历史文化名城、滨海度假旅游城市等城市品牌展现体育和文旅担当,助推体育赛事东风成为加快青岛城市建设经济、文化发展的助推器。

“今年,市体育局将按照争创‘两个城市’、实现‘两个突破’的总体思路,推动体育强市建设再迈上一个新台阶,力争2025年入选第二批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蔡全记介绍。满足百姓日常健身需求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青岛正从多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设施布局,提高设施质量和使用体验,为市民“谋福利”,让市民能够“自在”健身,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2024年,青岛体育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体育的初心和使命,紧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盯建设体育强市目标,以赛事名片提升青岛城市影响力,让运动成为习惯、让体育走进生活,不断培育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展现青岛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许诺 实习生 宋沁妍)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