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社会 > 正文

张鹤伦:从伊春“烤串师傅”到德云社相声演员

来源:胶东在线 作者:王坤 | 责任编辑:朗拿度 2016-07-26 06:29:12

从伊春“烤串师傅”到德云社相声演员

    东方卫视《笑傲江湖3》的录制现场,张鹤伦差点儿泪流满面。这个曾经从德云社“三进三出”的相声演员,有些语无伦次:“我结婚、酒席、买钻戒,都是我师父掏的钱……我没什么本事,就会说相声,师父只要您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

    这不是他第一次在电视机镜头面前向师父郭德纲“告白”。和绝大多数德云社相声演员一样,在此前的数次电视访谈里,他都会特别认真地在说“我知道感恩”,而郭德纲总是一旁调侃:“那你什么时候还我钱?”

    只有这一次,郭德纲表情严肃。他说:“孩子,有一天红了之后还能这么想,是你祖宗积德。”

从伊春“烤串师傅”到德云社相声演员

从伊春“烤串师傅”到德云社相声演员

  张鹤伦与搭档郎鹤炎在《笑傲江湖3》现场。

    文|哈尔滨新闻网记者 王坤 实习生 孔紫琪

    “刚来北京内会儿找了个保安的活儿。考德云社觉得自己不差什么,心里有谱就把保安的活儿辞了,结果德云社没要我……我内天晚上就在大街上找了个椅子睡,也没地方去么不是……再加上满嘴东北方言还有眼睛的问题,去了第二次还是没要我,没办法又找了份保安的活儿……内时候就在楼道里听他们说相声唱太平歌词,我这眼泪就不听话啊一直掉……后来第四次登门终于打动了师父……”

    张鹤伦将这段曾接受采访时轻描淡写过的经历,编成相声小段,放进了2016年3月19日他在天桥德云社表演的《日本梆子》里。那天是他31岁的生日,他进德云社的第十年。他把一个伊春烧烤师傅跑到北京学相声的故事,“包”成了一个个带着黑色幽默的包袱,当天台下坐的都是熟悉他的观众,不少人泪流满面。

    2016年4月16日,北京德云社成立20周年庆典在北展举办。从年初东方卫视第二季《欢乐喜剧人》开始,德云社演员已经“全线开花”:除了以岳云鹏、郭麒麟等演员占据大量电视访谈、真人秀和新闻采访,德云社在全国各城市及海外相声专场等商演,几乎占据中国商演市场的一半。

    喜剧人之后,被视作2016下半年最受期待喜剧节目的东方卫视第三季《笑傲江湖》开播。德云社继第二季派出烧饼和曹鹤阳后,这也在众多德云社老观众的意料之中——这一季派出了张鹤伦和郎鹤炎。

    录制《笑傲江湖3》之前,张鹤伦已经在包括北京德云社4个常规小剧场和南京、黑龙江德云社小剧场里演出多年,拥有大量固定观众。德云社青年演员被分成6个队,他是第六队队长。6个队在全国小剧场中轮演,六队每两个半月轮演到黑龙江德云社一次,张鹤伦每次必到。在“京津派”表现风格为主的德云社演员中,融入二人转表演元素的张鹤伦独树一帜。

    与北京小剧场不同的是,黑龙江的观众绝大多数是90后。在曲艺土壤厚重的东北,年轻观众表现得十分苛刻,好笑就是好笑,不好笑也绝对不给面子。张鹤伦和队友在黑龙江小剧场里尝试创作了其他小剧场里看不到的相声剧,从上座率和观众反应来看,他一直是黑龙江德云社人气最高的演员之一。

从伊春“烤串师傅”到德云社相声演员

从伊春“烤串师傅”到德云社相声演员

  张鹤伦在不久前黑龙江德云社小剧场的表演。

    草根儿

    早年进入德云社的那批徒弟不乏苦出身。郭德纲的儿徒和亲徒大多如此。这种励志、亲切又令人心疼的底层身世,让德云社有着相似经历的“大角儿”和“小角儿”,获得了观众可以平视的喜爱。

    往往许多遭遇过穷困洗礼的人,对名气和金钱表现出的急迫感也格外强烈。张鹤伦似乎显得有些“不紧不慢”,如同他在舞台上经常塑造的形象:是东北人典型的直肠子跟痞气。

    他本名张立民,1985年出生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一个冬天零下30多摄氏度、以烧烤闻名的林城。他在那里经营一家烧烤店,和那里许多人一样,从小接触二人转。每次随当地文化局下乡慰问,表演的也是清唱二人转。这种表演不给报酬,回来接着烤串,日子简单快乐。

    在距离北京1500多公里以外的东北城市,电视荧幕里的相声是张立民对相声的全部认知。直到2006年,他从网上看到郭德纲的相声视频,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一直最想要的表演风格:比二人转含蓄得多,有对生活特有的理解与幽默。

    他决心去北京跟郭德纲学相声,当时所有亲戚都以为他说梦话:相声根本不如“学钣金喷漆或厨师美发”有发展;张立民患有轻微的眼球震颤,看人时眼睛会抖,这种人哪儿上得了电视;再说小城市出来的人,没人脉没背景,容易被北京人瞧不起……所有人都在反对,母亲还是塞给儿子1300块钱,她觉得钱花光了,儿子就会死心。

    东北人喜欢闯,不仅闯进去,更要闯出来。当年闯关东的一代冒死闯进东北,因此东北人生性胆子大,而且喜欢吃开口饭,天生具备三分表演天赋。张立民坐火车来到北京,找了间35块钱一晚的漏雨小旅馆住下,兴奋得一夜未眠。次日广德楼招考现场,他跟着几百个带快板和乐器的考生排队,考试时先是操东北口音说了段《报菜名》贯口,又根据学过的郭德纲视频,唱了段太平歌词,接着反串了京剧选段,最后唱了拿手的二人转。尽管很自信,但当得知自己通过了,还是兴奋异常。而他没想到的是,其实当天评委们考虑到他二人转风格过于严重,又把他淘汰了。

    当时一身轻松的张立民一高兴,把钱都花光了。几天后公布学员名单,他才知道自己没被录取。苦苦哀求,德云社破例安排他旁听。

    旁听期间,张立民找了份保安的工作在北京糊口。他上班时间嘴里老是嘟嘟囔囔背相声台词,很快被开除了。德云社第二轮考试,张立民因普通话不过关再遭淘汰。他花了30块钱,买了张票在场下学习,散场时公交车停运,蜷在德云社门口的天桥小广场睡了一宿。

    当年12月,张立民第三次站上德云社考场。他唱了段京韵大鼓《剑阁闻铃》,令郭德纲和妻子王惠眼前一亮。他的东北口音已经明显改善,而此前,他靠保安的工作在北京落脚,每晚在宿舍里练习普通话,常常一句话要对着镜子练上千遍。

    这场考试之后,“三进三出”的伊春小伙儿张立民被郭德纲正式收为“鹤”字科弟子,取艺名张鹤伦。

    现在,张鹤伦已经有很多观众专门全国各地跟着他跑。在黑龙江德云社每次演出两个星期,很多观众就在小剧场里听满两个星期。他们管这个身材微胖、台上又痞又坏、随时调侃师父身高的男人叫“小白”。不久前,“小白”有次演出前严重腹泻,他们看着他在台上又蹦又跳,攒底时返了3次场。

    他开始不断面对掌声的喧嚣。德云社的“包袱”在全国相声界遍地开花,其中很多是张鹤伦的原创。他的内心异常沉静。大部分创作灵感来自坐公交车和每晚演出后凌晨三四点钟。他告诉哈尔滨新闻网记者,有时往往从后半夜编创到凌晨,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兴致勃勃跟搭档郎鹤炎一说,立即被推翻。如果不服,到现场硬试,果真不行。

    他说,很多事情,并不是只要努力了就会有结果。幽默是骨子里的东西,而只要努力方向对了,观众总有一天会买账。

    这个伊春烤串师傅,5年前结了婚,目前以相声为专职,生活在北京。每次在黑龙江德云社的周日晚演出完,他都会直奔火车站,利用周一唯一一天休息日,回老家看望母亲。

从伊春“烤串师傅”到德云社相声演员

  张鹤伦在微博上晒出和母亲的合影。

    师徒父子

    人们大抵能从岳云鹏的身世经历中,读取到德云社目前最为典型的一种师徒情感方式。

    在德云社大部分演员的奋斗故事里,郭德纲与徒弟师徒父子。张鹤伦最为感激的是郭德纲在他婚姻这件事上给予的支撑。2011年他结婚那会儿,还并没有什么名气,郭德纲一手为他操办了婚礼。张鹤伦觉得师父在他的概念里,不是把他从烤串师傅变为相声演员的“贵人”那么简单。在他最重要的人生大事上,郭德纲是父母的角色。

    张鹤伦在2007年3月正式进入德云社,那时郭德纲已经有了名气。系统学习阶段,学员们跟着德云社总教习高峰学本事。生活中遇到的大事小情,张鹤伦尽量独立克服。但之后几年,遇到工作上的事儿想不开,常会去找师父求问。他曾在微博上说:有一次有事想不明白,演出结束后深夜去师父家,师父已经睡了,但还是穿上衣服下来出来听他聊困惑,耐心讲解,让他豁然开朗。

    所有师徒故事的背后,有不同方式的情感表达。与栾云平、烧饼等儿徒相比,亲徒张鹤伦的内心似乎多了一种“分寸感”。

    在黑龙江德云社,艺术总监于金洋与演员们年龄相仿,很支持他们“玩点儿不一样的”,对他们提出的各种刁钻的道具要求都尽量满足。张鹤伦和六队队友那段时间在黑龙江小剧场里“脑洞大开”,几部新作品一出,网上照片一传,台下开始场场爆满。在黑龙江德云社后台,当哈尔滨新闻网记者问他“在‘天高皇帝远’的黑龙江何必这么卖力气”时,他回答:“对得起观众的票钱。只要我努力,观众就会发朋友圈交流,会知道我,认可我。我师父不偏不倚,这个行业不养闲人,观众喜欢才是硬道理。我觉得无论我身在哪儿,我师父都在看着我。”

从伊春“烤串师傅”到德云社相声演员

  张鹤伦6月末曾在黑龙江德云社后台接受哈尔滨新闻网专访。

    张鹤伦在正式进入德云社3个月之后,第一次在北京德云社登台,与人合说了一段《八扇屏》。他有意模仿赵振铎、赵世忠的范本,说得比较闷,紧张得一身汗,观众没响。随后第二次表演,他试着加入了一点儿二人转表演元素,现场有响了。他意识到,自己并不适合中规中矩的表演,但他曾因二人转痕迹过重遭到过淘汰,二人转与相声之间究竟如何平衡、如何拿捏,实在纠结。

    这一切被郭德纲看在眼里。

    传统相声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德云社业务研究的核心。相声内容和表演方式要紧贴时代,郭德纲也擅长针对每一名相声演员身上的特质,找到适合他表演的风格方式。比如他允许烧饼和张云雷戴耳钉,允许郭麒麟在年轻受众的网络喜剧节目中穿便装说相声。他允许张鹤伦借鉴一部分二人转表演形式,包括把二人转《皇亲梦》编创到相声里。如果张鹤伦放得太开,他会及时提醒他往回收。郭德纲为张鹤伦安排的搭档郎鹤焱,两人已合作5年。郎鹤焱以台风稳重见长,有时候张鹤伦撒得过开,郎鹤焱会找准机会把节奏压下来。

    张鹤伦在德云社的10年间,东北笑星在中国曲艺舞台上繁花没落。张鹤伦却从相声与二人转两种艺术中间,找到了含蓄与夸张的平衡点,并最终成为他的“特别武器”。

从伊春“烤串师傅”到德云社相声演员

从伊春“烤串师傅”到德云社相声演员

  张鹤伦在黑龙江德云社表演《青楼梦》。

    德云社近两年涌现出一批“小鲜肉”。张鹤伦“对自己长相没信心”,他羡慕“小鲜肉”:观众那么喜欢,在台上怎么表演,观众都爱看。台上耗尽力气,大部分相声演员私底下性格过闷。张鹤伦平日爱好单一,拙于同时干几件事。表演之外的大部分时间,要看大量音频视频资料。也经常看微博粉丝数:粉丝突然少了,就会使劲想“最近干了什么事”;粉丝突涨,“心里反倒更没底”。

    干这种“看人脸色”的行业,也容易敏感和清醒。在7月16日淄博商演中,张鹤伦一回后台就发了条微博,埋怨自己“电量不足”;《笑傲江湖》播出前,他发微博调侃自己:“我们摘了些高(略)雅(污)段子说,节目组都管我叫小火车(污污污),估计今晚能播的也就剩下名字和介绍……”

    有老观众评价郭德纲捧人“以前看本事,如今看人性”。《笑傲江湖3》派出张鹤伦和郎鹤焱,在很多人看来颇具深意。

    就在节目录制期间,两次离开德云社的相声演员赵云侠发表了一篇长微博,希望得到昔日师父郭德纲原谅。微博上,郭德纲回了3个字:“回来吧……”

    7月21日晚,郭德纲之子郭麒麟和搭档阎鹤祥特地来到德云社三里屯剧场,为师兄赵云侠的节目攒底。

    新玩法儿

    学唱是张鹤伦的长项。他不仅会唱歌,“京评梆曲”也都唱得有模有样。除了靠正唱赢得掌声,一些歪唱也收到观众的欢迎,其中就包括他的“金牌曲目”、传唱度不逊《五环之歌》的《妹妹来看我》。网上热传的还有他改编的《八扇屏》《斗地主》《梦西游》《给我一个汉子》《狼的诱惑》《小妹听我说》等。

    《笑傲江湖3》录制现场,冯小刚直截了当:“你觉得烧饼说得好还是你说得好?”张鹤伦说:“他是师哥,我先让着他。”郭德纲告诉冯小刚:张鹤伦比岳云鹏更有实力,平时他就喜欢创作,产量颇丰。

从伊春“烤串师傅”到德云社相声演员

    在于金洋看来,张鹤伦的创作频率很快,仅在黑龙江德云社待两周,几乎天天有新包袱出现。相声新作品通常不能一下子推出来,而是要在现成作品中一点一点使新“包袱”,试验成熟了,再把所有“包袱”重新穿成新作品。而不久前在德云社三里屯剧场演的《桃园三结义》,由于郎鹤炎犯了痛风,张鹤伦临时将攒底的对口改成群口,并和队友只花了一个多小时,磨合出了这个全新段子。

    比起岳云鹏的“贱”,张鹤伦把“痞”和“污”使用得十分灵活。除了原创和小曲改编,他还尝试在作品中加入一些时事的部分。这是相声演员中一般很少愿意去碰的。

    舞台上,“痞气”也带有东北人“喜斗”和“互相杠上”的特质。张鹤伦形容他们的活儿是“平地抠饼,对面拿贼”,他在心里跟观众“杠上”:“我在台上演,你在台下看,就看我演得行不行,看我对不对得起你的票钱。”

    在他看来,当今相声的“生意”其实是“熟意”,认识你才买你的票,不认识你就不买你的票。但同时一定要“把点开活”,比如当天如果发现新观众多,表演中一定要压着节奏,让观众理解一个“包袱”后,再翻下一个“包袱”。地域差别也是考量因素之一。

    “现挂”也是“痞子”张鹤伦所拿手的。演员一上场,台下观众喊“我要给你生猴子”,岳云鹏往往会羞涩地说“那大姐你包我呗”,张鹤伦则是“大哥你快上来呀”。

从伊春“烤串师傅”到德云社相声演员

从伊春“烤串师傅”到德云社相声演员

  图片说明:张鹤伦在黑龙江德云社演出现场。

    老观众有时喜欢“刨活儿”,一来二去往往容易变成演员和观众说相声。张鹤伦的抗干扰能力很强,能迅速转到别的包袱上,或是迅速把这个“包袱”灭掉。回到台下,他开始反思:老观众想要更惊艳的东西,这就需要技巧,把新老观众的融合点找到。

    这个当年在中国北方小城里烤串的男人,如今在中国最著名的相声社里得心应手。他有着幽默的天赋,也有着强大的耐力。岳云鹏曾在接受采访时说,相声是他18岁前从未接触过的东西,是他饿肚子时候选择的职业,他曾为了生活选择了相声,而最后,他爱上了它。对张鹤伦来说,相声一直是他的梦想。他一路从伊春到北京,花了10年,把梦想实现得明晰而具体。这个故事的重点,并不是一部不忘初心的草根成功记。而是在喧嚣与强大的诱惑面前,一个普通人如何自我共处,他如何找到自己。

    褪下舞台上的“痞气”,张鹤伦心平气和。像绝大多数德云社青年相声演员一样,他努力去体会高峰的低调与“匠心”,并满意于“已经足够好的现在”。

    身为队长,他并不过多跟年轻队友沟通。他像师父郭德纲一样,大多数时候选择不动声色。只偶尔提醒他们:“别怕累,别只为了出名。要是真的喜欢。”

从伊春“烤串师傅”到德云社相声演员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