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 百宝箱
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乡村文明遍布山东 成齐鲁文明画卷点睛之笔

来源:齐鲁网-- 2012-09-10 18:17:12 字号:TT

  编者按:九月是收获的季节,层林尽染的金黄色处处昭示着丰收的喜悦。在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聚焦"乡村文明行动"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成员一行将踏上齐鲁大地,亲身领略这片土地在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村庄、文化惠民等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感受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神奇的变化。从9月10日开始,齐鲁网推出系列评论报道《聚焦乡村文明行动: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聚

焦"乡村文明行动"

  "梦金园杯"全国网络媒体山东行

  系列评论之二: 乡村文明 齐鲁文明画卷"点睛之笔"

  齐鲁网评论员 郑保军

  农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乡村文明是中国现代文明的基石,乡村建设这一历史课题上,曾引发众多学者的关注和思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晏阳初曾把乡村建设运动与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相提并论,将其作为现代中国的救国运动。梁漱溟更是从中国儒家的伦理思想出发,试图通过在乡村办学,继承乡村传统,建设新的乡村文化结构。

  建国以来,我国的农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逐渐提高,生活条件日益改善,文化教育日趋完善,一改历史上"愚、弱、穷"的形象。但由于缺乏长期科学的规划,加之部分农民价值意识的缺失,在经济文化飞速前进的今天,农村依然流连在落后的边缘,被许多发达地区所排斥。显然,这有其自身的原因,也存在政策和经济上的缺位。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为进一步推进山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1年4月,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农村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的意见》,今年又把深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列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和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1931年3月,梁漱溟等在邹平县成立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是当时中国乡村建设运动最有名最成功的一次,但最终没有得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80年后的今天,山东深入调查基层实际情况,全面实施乡村文明行动,这是乡村建设的历史延续,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次崭新的探索,更是站在城乡发展全局高度具有时代意义的科学发展战略。

  山东是经济强省,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2011年省财政在"三农"工作上支出达到1885.6亿元,较上年增长31.1%;近年来,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奔赴基层,服务农村,团结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与此同时,"第一书记"行动在山东省全面展开,今年4月份,171个省直单位选派出582名"第一书记"到582个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山东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响应"走转改"号召,深入群众"接地气",田野乡间感受农村风貌,真实全面报道基层情况。这些都为乡村文明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保障、组织保障、宣传保障。

  随着"乡村文明行动"陆续开展,全社会资源向农村倾斜,山东各地的村容村貌和农民的生活环境变化显著,首批治理的7000个村卫生条件和环境面貌明显改善,3.7万个村设置了垃圾收集点,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1430个,6607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全省县以上剧团下乡演出2万多场,观众950万人次,乡镇文化站"遍地开花"……农民像城里人一样生活不再是遥不可及梦。

  乡村文明行动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推进,不能浅尝辄止。乡村文明建设不是简单的自然环境回归,而是文明与生态的完美融合,体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和谐发展,既要青山绿水,又要真金白银。乡村文明发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保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顺利进行。提升乡村文明程度,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才能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文化山东,需扎根乡村文明的沃土;乡村文明,齐鲁文明画卷的"点睛之笔"。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