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 正文

青岛市市南区:完善制度助志愿服务一路前行

来源:大众日报-- 2014-08-13 17:04:44 字号:TT

 

8月10日,市南区举行“为善行义举护航,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座谈会,律师服务团团长郭斌(左二)发言。

    律师团队护航善行义举

    8月10日,市南区举行“为善行义举护航,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座谈会,会上,市南区文明办联合山东诚功师事务所成立“善行义举诚功律师志愿服务团”。

    律师服务团由该律师事务所主任郭斌牵头,市南区各个青年律师代表组织形成,服务团的律师们将通过为社会公益、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等公益性质活动提供志愿服务,践行善行义举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的传播。

    郭斌表示,在忠于事实与法律的前提下,律师志愿服务团将践行志愿奉献的精神,捍卫善行义举行为人的合法权益,无偿为善行义举行为人提供法律服务,塑造出一支市南区“榜样律师团队”,为善行义举保驾护航,树正气、传递正能量,做“道德与法治”的守望者。

    “在有的地方,热心人出于好心,帮助了他人,结果却被讹诈,好人没有得到好报,这种导向对善行义举有害无益。”市南区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小到路遇倒地老人、大到做一些别的好事,因为担心遭遇法律纠纷而不敢出手的现象,经过酝酿,市南区成立了这样一支“榜样律师团队”,希望能够为那些在市南区助人为乐而遭遇纠纷的好心人,由律师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解决助人为乐的后顾之忧。

    市南区中山路街道的社区工作者商鹏曾帮助倒地老人的事迹广为流传。座谈会上,他认为:“有了律师团队的保驾护航,可以帮助做好事的人避免后顾之忧。我相信,社会上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助人为乐的行列中。”

    存入“爱心” 支取“爱心”

    8月8日,市南区八大关街道推出了“帮到家”爱心银行,将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化作积分,积分达到一定等级即可兑换景点门票、住宿、餐饮、体检、摄影等服务项目,以此推动志愿服务在全社会的良性循环……

    市南区文明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推进志愿服务中,市南区着力打造“帮到家”志愿服务品牌,采取搭建平台、探索模式、社区实践、制度规范等措施,在65个社区建立志愿服务站,先后组织开展“认对门、帮到家——邻里守望”社区志愿服务,探索“社工加义工”服务模式,推进志愿服务向广度发展、向基层推进。他说:“但在志愿服务制度化方面,遇到了困难、困惑和发展瓶颈,特别是一些关键环节,如激励机制、工时认证等方面,亟需突破。”

    “志愿服务既要以‘自愿、无偿、利他’为前提,又要给予必要的嘉许、回馈,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位负责人认为,八大关街道试水志愿服务回馈激励机制建立的“爱心银行”,为志愿者用服务工时换取一定的社区服务提供了渠道,满足了志愿者互助互惠的意愿,“志愿者为他人真诚付出,受到的回馈是爱心单位提供的爱心服务,真正起到了‘存入的是爱心,支取的也是爱心’的爱心接力站作用,志愿者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

    长期从事志愿服务的市民张旭认为,以前做志愿服务属于无私奉献,对报酬等并不在意。现在,有了爱心银行,通过储蓄爱心、适当回馈,让志愿者的服务行为得到回报,不仅可以激励志愿者更好地投入志愿服务,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志愿服务群体加入其中,促进志愿服务在全社会的良性循环。

    长效机制化解“旱涝不均”

    当前,由于志愿者和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志愿服务“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一些福利院、养老院志愿者“爆棚”,从“爱如潮水”变成“爱如洪水”,而一些困难群体对志愿者望眼欲穿,却始终见不着志愿者的踪影。

    针对这种状况,市南区文明办、共青团市南区委等单位,联合各类资源,利用志愿者的自身知识和资源优势,探索长期社区志愿服务新形式,为社区老人和孩子提供长期志愿服务。

    7月24日,青岛大学东校区第二团支部和湛山街道联合组建“小葵花”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在暑假会举行一周志愿服务,今后将会每周或者半月组织一次,形成常态实践教育基地,将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社区老幼两代人的需求有机结合。

    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辅导员华梁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志愿服务的长期性,我们特意多选择大一的学生参加,这样起码可以坚持4年。”

    华梁之前作为湛山社区工作人员,几年的社区工作让她深知社区对志愿服务的需求。“以往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多是去一些养老院,或者去义卖报纸,造成扎堆现象,以我在社区几年的工作经历来看,其实社区有更多的人需要帮助。”

    探索长效志愿机制,市南区还在云南路街道办事处推出了社区志愿服务大集,每月一次,如今已经坚持了9期,服务群众两三千人次。□薄克国 报道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