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1月19日讯 18日,青岛高新区主导产业人才培训基地签约仪式在紫荆苑隆重举行,青岛高新区分别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市技术学院、山东轻工工程学校签署合作协议,14家主导产业企业也与三所院校就全方位合作签订协议。
根据协议,青岛高新区将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共同设置岗位课程、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和就业平台,建立产、学、研深度合作机制。各院校将优先向高新区主导产业企业推荐需求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并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安排师资提供技术支持,协助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开展订单式培养和定向式技能培训,最终实现教育发展和企业创新创业的互动双赢。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要素。高新区向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政策引人才、平台聚人才、产业兴人才、环境留人才”,推动引智引才向高端化聚焦,人才服务向纵深化推进,人才环境向国际化发展。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市技师学院以及山东轻工工程学校都以培养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为主,是国家、省、市重要的人才培训基地,为海尔、海信、联想等知名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专业人才。高新区与三所院校联合共建人才培训基地,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供求对接”的新型合作机制,是高新区实施“人才先导”战略、打造“人才特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的服务于企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有利于进一步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进而为高新区主导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据介绍,青岛高新区围绕“1+5”主导产业,即,以发展科技服务业为支撑,加快壮大软件与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蓝色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研发、节能技术与新材料产业,重点引进领军型人才、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加快“人才特区”建设,全面打造升级版的“蓝色高新区”。建成青岛蓝色人才港,获批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累计引进院士6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9人、归国留学人员180人,以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00多人。引进IBM、中科院声学所、中船重工、新松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项目297个,总投资1379亿元,成为全市创新发展的蓝色引擎。随着高端产业的加速聚集,高新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提上重要日程,亟需建立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此次与院校的合作是高新区落实“人才先导”战略的新尝试,标志着“产学”合作向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的延伸。同时,高新区主导产业企业与院校的全方位合作,充分借助学校应用人才培养优势,能够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随着合作的深入,学校与地方经济的关系将更加密切,实现企业腾飞、学校壮大、产业发展的三赢局面。(记者 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