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青岛冠状病毒肺炎平台

老人在护士站徘徊 只是想让他们听懂“谢谢”二字

2020-03-20 10:35 作者:孙飞 赵波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护师陈付娟为援鄂战“疫”推迟了婚期。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曙光在即,很快要卸下身上这份重担的青岛援鄂医护人员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他们仍然倾尽全力守护患者,续写仁心大爱的战“疫”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直到战“疫”的最后一刻。”近两个月的驰援,浓浓的医患情深,是援鄂医疗队最珍贵的收获。

救治重症患者近两百人,出院患者已过半

截至3月18日,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支援已近40天。青大附院副院长、青大附院援鄂医疗队队长牛海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医疗队累计救治患者96人,其中重症79人,危重症17人,累计开展核酸检测253次,治愈出院60人;医疗队132名医护人员身体健康、零感染,迎来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

牛海涛说,面对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医疗队先后开展了俯卧位通气、重症超声、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超声引导下鼻肠管置入等技术,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

“医护核心制度是确保医疗队医疗护理质量,规范诊疗行为的重要保障。”牛海涛说,医疗队在确保基本核心制度落实的同时,又结合战时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了战时制度及流程,比如:NCP救治流程;无纸化患者电子签名操作流程;病区护理班工作流程;病房清洁区5S标准化管理;口罩脱落或破损处置流程等等。

他们身在抗疫一线,治病救人的同时,保证队员自身的安全同样重要。医疗队自抵达武汉之时即成立感控培训组对全体队员进行穿脱防护用品培训,对酒店防控区、队员入住房间进行区域划分,禁止驻地队员聚集、串门交流,一系列的院感防控措施大大降低了队员的感染风险。

作为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领队,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李永春既要负责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1-9楼病区整体的管理和日常工作,还要不断与队员们调整和完善医疗秩序,更重要的是,他还要统筹保障队员们的生活和安全。

“目前有一部分原来在方舱医院的患者转到我们病区,武汉一些定点医院也要逐步恢复正常医疗秩序,有一部分患者也转到了我们病区。医疗队队员都很有信心,身体健康情况良好。”李永春说,医疗队收治了90名重症患者,实现了零死亡,其中54名患者已康复出院。“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绩,靠的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医护人员的防护服上画上了卡通图案,为患者带来愉悦感。

患者叮嘱年轻护士:你们大老远来,一定要平安回家

“正月十六,我随队出征,原定于4月份举办的婚礼,被无限期延后。”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部院区急诊科护师陈付娟告诉记者, 她和未婚夫彼此约定,无论谁去支援武汉,都要为打赢这场战“疫”拼尽全力。

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陈付娟主要负责为病人抽血、测量生命体征、更换氧气瓶、分发口服药及生活物品等基本的护理工作,但因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这些原本看起来最普通的护理工作也成了一种挑战。“我们既要把工作做到准确无误,也要保护好自己和他人。”陈付娟说,穿着防护服的工作,确实比平时辛苦了不少。但是这种辛苦,格外有价值。“给病人分发早饭时,他们都会说一声‘辛苦了,谢谢你们。’他们的一声感谢总能祛除我们身体的疲惫。”陈付娟提起,让她最感动的是一位阿姨,得知自己没有吃早饭时,就想把热乎乎的早饭让给她。那位阿姨说:“我没事,你们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天天护理我们那么辛苦,你快趁热吃吧。”简单的几句话,却特别暖人心。

陈付娟说,类似的感动还有很多。“记得我陪着两位坐轮椅的病人去做CT检查,需要从病房下楼后乘坐救护车到另一个楼的CT室。乘车途中,我怕13床爷爷着凉,帮他整理衣服、戴好帽子,一旁的54床阿姨感慨:‘你们青岛人心地真好,服务那么细心,你们大老远来,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回家呀!’”

陈付娟是到了武汉后才告诉父母自己出征的消息。“他们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为了让我安心工作,从不主动打电话,只是等着我每日报平安。我特别想念爸妈,我想对他们及千千万万逆行者的爸妈们说,我们在这边一切都好,我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逆行者们携手并肩、共克时艰,治愈的病患越来越多,让武汉这座城市又有了生机。”

老人在护士站徘徊,只是想让我们听懂“谢谢”两个字

“来到武汉一个多月了,工作紧张有序。可喜的是,疫情已逐渐得到控制,很多患者陆续康复出院。我们接管的病房截至目前零死亡,这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青岛市第五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部院区消化内科主管护师姜俊告诉记者,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队员和患者之间建立了特殊的友谊,还收到了许多感谢信和锦旗,在这种特殊时期,这些都是和谐医患关系的美好见证。

2月11日,是姜俊值班组进病房工作的第一天,有一位老爷爷一直在护士站徘徊,他们多次劝阻,老人却迟迟不肯回去,嘴里说着他们听不太懂的方言。最后老爷爷做了一个感谢的手势,大家才明白,原来他只是想向医护人员表达感谢。

姜俊记得,有一天早晨5点,她像往常一样穿梭于各个病房,采血、监测生命体征、整理床单、发药、发饭、协助不能自理的病人进食……忙碌中一转身,却发现有一位老爷爷出现在护士站,步履蹒跚,嘴里说着清晰的“谢谢”两个字,同时给护士站的护士们竖起了大拇指,最后还和大家来了一个隔空握手。“那一刻,我的心都被融化了,眼睛也模糊了。”

“3月14日,老爷爷出院。出院前,他来护士站和我们告别,跟我们道一声‘辛苦了’,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肯定。”姜俊说,每个人仿佛都忘了自己的汗流浃背,都忘记了厚厚的防护服下疲惫的身体,看到一位位患者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康复出院,内心真的很高兴。“希望疫情结束,大家真的能对我们护理工作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尊重。”

■护士尹艺睿和队友们穿着画着卡通图案的防护服为患者们服务。

哄“爹爹”开心,他们在防护服上画卡通“喜羊羊”

自2月9日抵达武汉后,青岛市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护士尹艺睿已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连续奋战了39天。尹艺睿说,虽然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好,武汉的14家方舱医院已因患者“清零”而全部休舱,但由于青岛市援鄂医疗队所在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收治的都是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所以自己和战友们目前的任务仍然很重。

尹艺睿告诉记者,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除了在生理上遭受病痛的折磨外,心理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虽然他们在生活、医疗方面都得到了最好的照顾,但每天看到的除了病友,就是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再加上活动范围有限,没有家人陪伴,难免会感到孤独,并因此而紧张焦虑。”为了缓解患者们的紧张焦虑情绪,尹艺睿和战友们绞尽脑汁,不断推陈出新,终于发现往防护服上画卡通画是个老少皆宜的好办法。

据尹艺睿介绍,青岛市援鄂医疗队负责救治的一位“爹爹”(在武汉话中是爷爷的意思),疫情暴发前在敬老院颐养天年,有很多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好朋友陪伴,而且有每天出门遛弯儿、晒太阳的习惯。进入隔离病房后,“爹爹”天天吵着要坐轮椅去户外转转,但由于病情进展加上隔离受限,他动不动就闹脾气,干什么事都要看心情,高兴了就多吃几口饭,不高兴要哄着才肯吃几口,“我们好几次给他采血化验、做CT检查都遭到了拒绝,因为他的不配合,经常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心理疏导才能完成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为了哄“爹爹”开心,尹艺睿和同事们想了很多办法,却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有人提议不妨借鉴其他医疗队的成功经验,把卡通人物画在防护服上。一开始,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觉得卡通人物对“爹爹”来说有点太小儿科,可没承想看到防护服上的“喜羊羊”图案,“爹爹”居然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那是大家第一次看到他的笑容。“‘爹爹’知道我们这是在讨他欢心,那天表现得特别乖,饭吃得很好,做CT也很配合,大家这才发现,原来单纯、童真的东西很容易打动人。”尹艺睿说。

一名即将在今年迎来中考的小妹妹,也是尹艺睿和同事们的重点照顾对象。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坚强乐观的小妹妹每天都坚持上网课、写作业。尹艺睿特别找到美术功底不错的衣晓琳护士长,请她往防护服上画了两只“爱心兔”,胸前、背后各一只。那天晚上,尹艺睿上夜班时,发现小妹妹正在挑灯学习,于是指着胸前的“爱心兔”说:“小妹妹,送你的,加油呀!”小妹妹当即放下手中的笔,开心地对着她比了一个“心”,“那一刻我感觉好温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递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希望她能早日康复,在中考时取得满意的成绩,考取理想的高中。”

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超人、奥特曼、皮卡丘都被画上了防护服,卡通防护服成为隔离病区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尹艺睿说,通过这件事,她突然真正理解了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患者20分钟摁了6次呼叫器,每次都得到悉心安慰

青岛市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护士于晴还记得自己刚到武汉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正处于高峰期,隔离病区内的患者大都寡言少语,脸上写满了对未知的不安和焦虑,非常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危,“这让我感觉到他们不仅需要对疾病的治疗,还需要身边人的安慰,我尝试去和他们聊天,逐渐拉近彼此的心灵距离。”

有一次,于晴上夜班,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八旬老大爷在短短20分钟内摁了6次呼叫器,一会儿让护士帮他翻身,一会儿要关灯,一会儿又要检查留置针、多盖一层被子……“当时,老大爷一直盯着我们的眼睛,似乎在寻求一个答案。我读出了他的心思,他是想通过一次次的护理诉求,证实这些‘小娃娃’们确实不厌其烦,是真心在为他付出。第六次进入隔离病房时,我拍了拍老大爷的肩膀表示安慰,他得到了想要的答案,缓缓抬起手,意思是跟我说晚安,然后安心入睡。”

于晴说,有些患者因为情绪低落,食欲全无,连续多日没有好好吃饭,导致体内的电解质紊乱。这个时候,她就会想方设法“劝膳”。为了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于晴和战友们经常会把自己的水果、辅食送给他们。为了更好地与患者交流,于晴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当地方言,如今已小有成就,有患者说她的武汉话已经“有些热干面的味道了”。

随着与患者逐渐亲密,于晴发现自己产生了一个情感“触点”,那就是每当患者真诚地说“谢谢”时,她的护目镜里总是会因热泪盈眶而很快起一层雾,“其实我为他们做的仅仅是再普通不过的治疗操作和生活护理,却能点燃他们心中的感恩。每一句‘谢谢’,都是对我的最大肯定,都在激励着我对他们好一些,再好一些,我相信小小的能量可以治愈患者身体和心灵中的些许创伤。最近,我看到了更多患者开心的笑脸,听到了更多患者爽朗的笑声,也送别了更多治愈出院的患者,我们距离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越来越近了。”

青岛市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护士崔雅鑫也与患者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天晚上9点多,崔雅鑫在巡视时发现一个隔离病房内还有亮光,于是轻轻推开门走了进去,看到病房内的3位患者都还没睡。考虑到她们均病情稳定且情绪不错,崔雅鑫便提议教她们一套有助于身体恢复的呼吸操。由于简单易学,3位患者很快就掌握了这套呼吸操,看到她们脸上的笑容,崔雅鑫很开心也很自豪,“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也成长了,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

■医护人员送患者出院。

一封短短的患者家属来信,十余次提到“感谢”

“上午9点,陆学超主任医师、冷传礼副主任医师进入病区内查房;接近中午12点,两人忙完后脱下防护服时,全身都湿透了,冷传礼的鼻梁被护目镜和口罩压破了;下午2点,两位医生从病房出来,没顾上休息就继续工作,下午3点又参加了疑难病例讨论;他们用毅力与汗水在终结这场战“疫”的征程中一路向前!”这是青岛市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神经内科护士长陈璇在抵达武汉后第30天所做的工作记录。

青岛援鄂医护人员的无私付出,让患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得到了患者家属们的充分肯定,他们的感激之情化作笔下的文字,表达着对医护人员的崇高敬意和深深感谢。日前,青岛市援鄂医疗队便收到了一位患者家属的手写感谢信,虽然篇幅不长,信中却十余次提到“感谢”。

“我妈妈的病情进展很快,刚从其他医院的ICU转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时意识不清,经过青岛医护人员30多天的辛苦付出,妈妈终于被抢救了回来。不过在病毒的侵袭下,妈妈并发了脑中风,她本身还有高血压和腰椎间盘突出,现在完全不能动,她已经很多天没有见过家人,现在处于非常不安、害怕着急的状态。我们无法在妈妈身边照顾她、陪着她,只能委托各位白衣天使受累,替我们暂时照顾妈妈,感谢各位的付出,感谢青岛医护人员的不放弃给了妈妈生的希望,给了我们一家人团聚的可能。”

“妈妈转危为安,凝聚了太多青岛医护人员的付出和努力。感谢你们,让我们见证了奇迹,给了我们活下去、好起来的希望!感谢各位!请大家保护好自己,一定要平安健康地与家人团聚!感谢大家!”

这封感谢信中的一字一句无不彰显着浓浓的医患情,青岛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患者家属发自肺腑的感激,一来一往间,见证着疫情无情,人间大爱。

在武汉奋战了近40天,青岛市援鄂医疗队队员、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重症医学科护师李贵兴也深深感受到了医患之间的真情,“我发现每位患者都和蔼可亲,善解人意,对我们给予了充分尊重和信任。我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大家一起努力,共克时艰。”李贵兴告诉记者,自己和未婚妻原定于2月15日走进婚姻殿堂,但由于自己驰援武汉,两人不得不推迟了婚期,“她非常理解我,每天都叮嘱我一定要注意安全,干好工作,不要担心家里。已在全球蔓延开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看到了中国的担当,中国的团结,中国的体制优势,让我重新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

不同的故事,同样的深情。而千言万语最后都汇成了一句“谢谢你们”!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孙飞 赵波)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