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俄罗斯阅兵> 俄罗斯阅兵新闻 > 正文

中国三军仪仗队9日亮相红场阅兵 无女仪仗队员

来源:新京报 作者: 2015-05-09 08:20:10 字号:A- A+

    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将正式亮相莫斯科红场,参加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

    “最初俄方计划中方参阅人数为75人,经双方协调后,增至102人。”三军仪仗队政委刘海明告诉记者,中国方队人数最多,其他9个国外方队均为70人左右。此外,中国方队还将首次采用8×12长条队形。

    此次代表中国赴俄罗斯参加阅兵的方队有何特点?他们是如何筛选出来的?为什么选择《喀秋莎》作为伴奏曲?为什么参阅方队中没有女仪仗队员的身影?记者将为你逐一揭秘。 据新华社

    优中选优

    每天训练10个半小时

    据介绍,三军仪仗队于4月初接到上级任务,当月15日开始组建方队。本次方队属于新老搭配组合,其中年纪最小的仅18岁,年纪最大的34岁。队员们经历了层层筛选,随后便是艰苦重复的训练。

    刘海明说,参与阅兵训练的预备队员共有150多人,分为九个排面进行严格训练。第一排面队员平均身高为1.93米,第九排面平均身高为1.87米。队员们每天训练时间达10个半小时。此次将抽调出表现最好的6个排面前往俄罗斯。

    在网络热传的预演视频上,中国方阵整齐划一、英武帅气的表现令网友惊呼“帅呆了”,但在光鲜的背后,队员们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刘海明告诉记者,队员们每天训练时间达10个半小时。正步训练分6个科目:踢腿、摆臂、一步两动、快慢步、一步一动和连贯正步。还需训练托枪、端枪、枪放下、举枪敬礼等。要求脚线、枪线、头线、帽线、手线、步幅线六线笔直。为了训练耐力,队员们在双腿绑上2斤重的沙袋负重训练。由于走路太多,队员们经常将鞋底磨穿,半个月就要重新钉一副鞋掌。

    此外,仪仗队还邀请中华礼仪学院的老师对参阅队员们进行指导,包括面部表情的训练、如何微笑等。“两眼居中、面部放松、嘴角上翘、满面春风”,这是队员们在训练过程中总结的小口诀。

    首次变阵

    “长条”队列适应红场

    中国方队在正式阅兵式的表现令观众满怀期待。在俄带队的三军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告诉记者,中国方队在正式阅兵式上,会伴着《喀秋莎》的乐曲行进,但不会唱歌。

    “《喀秋莎》是俄罗斯的名曲,它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选择这首曲子,是为了表达对反法西斯老战士的尊重和缅怀,也借此向整个卫国战争的老战士致以最高的敬意。”李本涛说。

    据介绍,三军仪仗队队员在平时训练时,以每分钟行进110-116步为主。由于《喀秋莎》节奏较快,队员步伐速度需要相应地提高到每分钟120步。临时变更频率增加了难度,但这并不影响中国方队的选择。李本涛说,平时的严格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队员们很快就适应了新的步伐节奏。

    三军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一直记得靶场的第一次彩排合练。当中国军人用俄语唱起《喀秋莎》,以铿锵演绎柔情,52个俄罗斯阅兵方队齐声喝彩,有人边听边掉泪,有人加入合唱。

    李本涛告诉记者,正式参加受阅的102名官兵中,3名旗组成员护卫五星红旗,3名指挥分队长成一列行进。其余96名官兵编成8×12的“长条”队列,陆海空各成4列,以适应红场的狭长行进路线。

    未出国门

    女仪仗兵称有点遗憾

    9日,中国军队将正式亮相红场参加阅兵。这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第五次代表中国走出国门,向外界展示中国形象。刘海明表示,参加这次阅兵,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纪念,是对抗战老兵、抗战胜利国军民的尊重。

    据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自1952年组建以来,已累计完成了3800次仪仗司仪任务,其中,仅2014一年,仪仗司仪任务就达222场次。“近年来,仪仗司仪任务日益增多,三军仪仗队走出国门的次数也将不断攀升。”刘海明说,“三军仪仗队展示了我国作为和平大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没能参加这次阅兵的女仪仗队员们感到遗憾。2014年首次亮相的女仪仗队队员刘颖告诉记者,女队员都非常希望能有机会走出国门,向外国军民展示我军形象。“会有一点遗憾,但我们要服从上级的安排和任务的需要,期待下次能有机会。”刘颖说。

    刘海明说,此次参阅方队虽然没有女仪仗队员,但女战士们都已经做好了走出国门的准备,“我们都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女仪仗队员一样会走出国门,展示国家和军队的形象,吸引世界目光。”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海风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