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母亲河青岛河:青岛山下流淌 已被石板覆盖

来源:大众网-- 2013-04-07 13:23:49 字号:TT
青岛母亲河青岛河:青岛山下流淌 已被石板覆盖

位于大学路与黄县路之间几十米长的水沟旁修起了木栈道,这一段是青岛河的中游

青岛母亲河青岛河:青岛山下流淌 已被石板覆盖

河道就"藏"在老建筑的下方

青岛母亲河青岛河:青岛山下流淌 已被石板覆盖

河道内不断有污水流出

    青岛河概况

    青岛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发源于青岛山,水流下来后就在如今的青岛39中汇聚。河水沿着登州路 、龙江路经过大学路一直流入青岛湾(今天后宫附近),全长不到2.5公里。

    青岛河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上游被称为掖县路大沟 ,上世纪 70年代因建战备干道,被覆盖成平地盖了若干高楼;中游黄县路与大学路之间至今尚存不足70米的露天河床一段 ;下游从原红十字会一带至入海处。后来都被叫做掖县路大沟,城市规划发展中就没有了青岛河的称呼。

    如果不是百年的石头桥栏坚守着不足70米的一条小河,或许没有人对这条河的来历产生兴趣。在大学路和黄县路路口,行人走在木栈道上,几乎没有人会关注旁边的桥下小沟其实是条名叫“青岛河”的小河,曾经被誉为青岛的母亲河。“可以说没有青岛河就没有现在的青岛,青岛河入海口在明朝开放海禁后成为海运港口,使得青岛逐步发展起商业,带动起整个青岛的发展。”岛城文史专家鲁海说,如今的青岛河从源头处(现青岛39中)出发,上游都被填平,如今从掖县路到入海都是暗渠。

    现状 百年残桥坚守“母亲河”

    “其实在这些消失的河流里,最有故事的就是青岛河,青岛河在青岛的地图上消失了,只有一段留存在黄县路和大学路路口附近。”连日来,记者在寻找消失的河流河道时,有不少读者来电说起“青岛河”的存在,不过对于青岛河的变迁知之甚少。

    4月6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黄县路和大学路交会处,看到了仅存的不到70米的“青岛河”。记者看到,在木栈道下面流淌出一条不足半米宽的小河,河水有点浑浊,从黄县路经过大学路一直往海边流去。“这里以前叫做青岛河,2010年建设了这个木栈道。”家住附近66岁的居民应先生告诉记者。

    原青岛市地名办主任辛悦伟就住在黄县路的一栋普通居民楼内,对于青岛河的变迁他也有一些了解。隔着他家的窗户,77岁的辛悦伟指着靠近黄县路的单侧石桥告诉记者,当时这里就是德占时期德国人建在青岛河上的石桥,北侧的桥已在城市建设中被拆,而南侧桥还保存至今,已经有百年历史。

    曾经 上世纪30年代还水量充沛

    岛城文史专家鲁海告诉记者,对于青岛河,他很有感情。“我有一段时间是住在那附近的,当时我们念中学,黄县路与大学路路口一带的青岛河还比较宽,河上建了一道石坝,将河水围出一个人工湖。”鲁海说,那时候是上世纪30年代,人工湖还有个下湖,当时叫做大小两湖,湖水水满而漾,就会流入水量在汛期尤其充足。

    “当时小河的两侧都是绿杨树很多,我们当时还成立了绿杨文学社。”鲁海说,当时的河水很清澈,他们就在河边朗诵诗歌,谈文学创作。4月6日,记者在现场探访时询问附近的一位张先生,他也提起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水还是很清的。“我们当时还经常下河摸鱼的,当时一年四季都有水流。”

    变迁 后来更名“掖县路大沟”

    “青岛河可以说是青岛的母亲河,名称来自于小青岛。”鲁海告诉记者,小青岛是“青岛”一词的文化源头,原来名为青岛,后改名小青岛。而在小青岛对岸的村、河、山等后来都以“青岛”冠名,有了青岛村、青岛河、青岛山、青岛口等。青岛河是一条季节性河流,发源于青岛山,青岛山的水流下来就在如今的青岛39中汇聚,“河水沿着登州路、龙江路经过大学路一直流入现在的育才中学流入青岛湾,全长不到2.5公里”。

    据鲁海介绍,青岛河可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上游被称为掖县路大沟,在河上筑有一道堤。这一段青岛河,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因建战备干道,被覆盖成平地盖了若干高楼。中游黄县路与大学路之间至今尚存不足70米的露天河床一段,下游从原红十字会一带至入海处。据资料介绍,1937年建红十字会,把这一段用石板覆盖,上面盖了土,下面仍是河。

    “后来都叫做掖县路大沟,后来城市规划发展中就没有青岛河的称呼了。”辛悦伟告诉记者,华山路、龙江路 、掖县路等几乎都是青岛河流域,从青岛山、信号山等山上流下来的水都形成一些沟渠流入大海,“德占时期的青岛,德国人都是顺着沟建道路,所以很多沟渠都被填平了”。

    地位 “没有青岛河就没有如今青岛”

    鲁海说,青岛河在青岛的历史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青岛河就没有如今的青岛”。谈及原因,鲁海告诉记者,现在建立港口都需要提前建立一个防波堤,而小青岛则是天然的一个防波堤,加之青岛湾有青岛河水注入,海水涨潮时,大的海船在涨潮时可逆河而入,据说,可驶入到今博物馆一带,河岸于是成为顺岸式码头。在明代青岛当时隶属于即墨县的时候,由于青岛河入海口成青岛口。

    “青岛河入海口的两岸就是天然的码头,现在天后宫还有一块同治年间的碑文,上面写着在乾隆年间旅客商人云集于此。”鲁海告诉记者,都说“先有天后宫,后有青岛市”,正是由于有着天然的海口优势,青岛才在19世纪末开埠。而记者翻阅资料发现,在《青岛市志·城市规划建筑志》中描写道:“青岛建置后,登州总兵章高元主持下在青岛村东畔(今人民会堂址)建总兵府,俗称老衙门,修筑军营、炮台,青岛湾建栈桥码头。此后,青岛逐步形成初具规模的市镇。至1897年,青岛口已有商店、作坊71家。天后宫附近(今常州路一带)已辟为市场。”(郝园园 王滨)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