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揭秘齐鲁神女 航天城走起山东style

来源:青岛晚报-- 2013-06-10 14:18:49 字号:TT

揭秘齐鲁神女 航天城走起山东style

揭秘齐鲁神女 航天城走起山东style

揭秘齐鲁神女 航天城走起山东style

    东风航天城内有两万多人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而里面的山东人数量则达到了1/5,他们分布在各个岗位上,直接或间接地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奋斗着。而随着山东姑娘王亚平有望成为我国的第二名“神女”,航天城内更是刮起了一股“山东风”。

    王亚平新照网上惊艳

    6月8日下午,记者抵达嘉峪关国际机场,随即前往20多公里之外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办事处。在途中刷微博时,记者突然发现一张“神舟十号”备选航天员——烟台姑娘王亚平的照片出现在屏幕上,王亚平身穿白色航天服,典雅大气。记者经过打听确认,这是一张王亚平的标准航天员照片,是一组纪念金银条的素材,并不是以前网络上出现的电脑合成照,这应该是身穿航天服的王亚平照片首次披露。很快,王亚平的这张照片在网络上被疯传,王亚平也被网友称为全世界最漂亮的女航天员。

    山东乡音遍布航天城

    9日上午一早,记者乘包车从酒泉市区出发,前往两百余公里外的发射场。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行驶,于上午11点多抵达目的地,一座有两万多人生活和工作的小城——东风航天城。

    东风航天城是伴随着发射中心出现而发展起来的。记者采访发现,这里的山东老乡可真不少,山东人在这里的口碑也很好。

    在东风礼堂前,一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陪着一个小男孩放风筝,老人姓刘,1972年从菏泽来到这里当兵,从此在这里扎根,在他的朋友圈中有几十个山东人在航天城工作。说起航天城的山东人,老人如数家珍: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是曹县人,赵军是济南人。于志坚是青岛平度人;神舟飞船总指挥袁家军祖籍是蓬莱;飞船系统总设计师戚发轫故乡在龙口、宿双宁的家乡在莱州,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任务的总指挥李继耐是滕州人……

    记者了解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自从建立以来,先后有11人出任基地司令,而其中有6任是山东人。

揭秘齐鲁神女 航天城走起山东style

揭秘齐鲁神女 航天城走起山东style

    他见证8次神舟飞天

    在航天城的胡杨路上,有一家不起眼的包子铺——齐鲁包子铺,别看这家店铺小,城里的山东人几乎都光顾过这里。这家包子铺在2001年开张营业,老板娘叫吴秀荣,老公叫李岩春,两人共同打理小店。小本生意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特殊,但随着来这里吃饭的山东人越来越多,这里渐渐成为山东人的聚会中心,同时也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包子铺的名声是越来越大,连在基地视察的领导们也经常慕名而来。 “很多人来这里吃包子上瘾,最主要的还是见了老乡心里亲啊。 ”吴秀荣笑着对记者说。

    老两口还有一个让人羡慕的事情,就是儿子也在发射中心当兵。近水楼台先得月,从2001年的神舟二号开始,他们已经见证了从神二到神九的八次飞天之旅。

    老乡赠送记者自行车

    王亚平很有可能成为我国第二名女航天员,这使得航天城里的山东人倍感自豪,外地人都会说“你们山东的姑娘这次上去了,恭喜”之类的话,山东人则会回答“俺家孩子真争气”这样的话,像夸自己家孩子一般。为了节省采访时间,记者计划租借一辆自行车或者摩托车。在胡杨路上,记者看到一家修理自行车的小店铺,修车人今年60多岁,正在给一辆自行车补胎。一开口,就听出他也是个山东人。他说他姓朱,来自泰安宁阳。当他得知记者来自山东,前来采访神舟十号时,立即扔给记者一把钥匙,指着旁边一辆自行车说:“随便骑,走的时候送回来行了。 ”并且说什么也不肯收钱,他说:“咱平平上天,你大老远来采访平平,我是你们大爷辈的,收什么钱,赶紧忙你的去吧。 ”

    相关链接

    焦立中曾经叫响“山东”

    王亚平即将踏上太空之旅,这让“山东”这个名字成为热词。在2004年,“山东”在太空中已经颇有名气。 2004年,国际空间站出现了首任华人站长,也是首个进行太空行走的华人,他就是美籍华人焦立中。焦立中的父母都是山东人,父亲是菏泽人,母亲是青岛人,虽然焦立中出生在美国,但是一直对家乡充满感情,他将自己在国际空间站中的呼号称为“山东”,并且在国际空间站中对青岛进行了拍摄,这也是青岛的首张太空特写。

    记者遇最严格安保检查

    从酒泉市区前往东风航天城有两百多公里的路程。为了确保“神舟十号”安全发射,各部门精心部署了安全保卫工作。在进入东风航天城的关卡处,记者经历了非常严格和仔细的检查,检查的范围包括车辆的相关手续、保险、牌照、灯光、车身反光条、轮胎磨损程度、苫布、车辆外围安全护栏、改装马槽、灯光以及车厢内、车斗上以及汽车底盘。甚至包括记者所携带的各种设备。

    船箭整装待飞天 发射场天气好转记者近距离探访发射塔架

    阴沉了两天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区从9日中午开始天气好转,记者抵达中心进行身份注册后取得了采访证件,随即同其它媒体20余家媒体一起受邀走进发射中心总装车间,近距离“接触”包裹着长征2F运载火箭和神十飞船组合体的发射塔架,这也是“神舟”十号载人航天任务进行前发射场最后一次对媒体开放,记者距离火箭最近时仅有20米。

    十公里外就能看见发射塔架

    9日上午,当记者所乘的车辆距离东风航天城检查站还有大约十公里的时候,车辆右前方的茫茫戈壁上突然冒出来两个“立柱”,通过镜头才辨认出,这是发射中心的两个发射工位,其中左面稍小一点的是曾经发射过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工位,右面比较大的就是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的专用工位。

    在路上行驶了3个多小时,映入眼帘的基本都是无尽的戈壁和大片的黄沙,突然冒出的 “立柱”让同车的几个人都兴奋不已。

    火箭飞船垂直完成最后组装

    下午3时,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国内20余家媒体统一乘车来到发射场区进行采访。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记者首先来到了总装车间,这里是飞船和火箭进行组装整体测试的厂房。

    晴朗的天空下,厂房显得异常高大,但是走进去发现里面比在外面看更加壮观和复杂。发射测试站主任陈铁胜向记者介绍,该厂房高93米,内高85米,是亚洲最高的单层建筑。之所以要这么大一个开间的建筑,是由于飞船、火箭塔组合体总高近60米,加上吊装需要,厂房内部必须留有超高层大跨度无隔断空间。

    在厂房中间,是一直到顶的工作平台,分成很多层。一至十二层为标准层,每一层都有向中央伸出的工作平台,工作人员能够在平台上面对火箭实行安装和检查测试。

    陈铁胜介绍说,火箭和飞船是在这里一节一节组装的,组装成功后就是垂直状态。这间厂房有两个同样的工位,可以同时满足组装和测试两支火箭。

    据了解,在以前,火箭是横着组装,然后水平拉到发射架再竖起来,这个过程麻烦而且容易出现问题,目前俄罗斯的运载火箭依旧采用这种方式。后来我国改用了“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及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先进模式。 6月3日,神舟十号箭、船组合体就是从这个厂房里竖着平移到发射塔。这里到发射塔的距离是1.5公里,走完全程用了大约一个半小时。

    虽看不见但神十就在那里

    在参观总装车间的时候,很多媒体记者已经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眼神和心早就飞到了1.5公里之外的发射塔前去了。

    1.5公里在城市中不算一个短距离,但是在高大的发射塔架前,即便距离这么远,依旧能感受到发射塔逼人的气势。在距离塔架还有300多米的地方,记者很清楚地看到不断有科研人员在塔架上走动,塔架里面包裹着的正是长征2F火箭与神舟十号的组合体。由于塔架是关闭的,这时还看不到船箭全貌,只有部分箭体露在外面。记者们纷纷寻找合适机位,为发射当天进行演练。

    记者了解到,发射塔架是整个发射中心的核心,也是标志性建筑,高达百余米,全部为钢架结构。其主要任务是完成飞船火箭组合体功能检查、推进剂加注、航天员进舱、点火发射、航天员应急救生等工作。夜间,几十支探照灯同时照亮塔架的轮廓,使之成为戈壁中最辉煌的建筑。

    等了18年 他还在苦“炼”

    我国首批航天员吴杰多次与“太空梦”失之交臂

    他是我国首批航天员、他是飞天第一人杨利伟的教练、他是取得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指令长资格的唯一外国人,他曾经入选神舟六号飞船备选乘组,但是他等了18年仍然没有圆自己的太空梦。神十任务名单中,他的名字仍旧没有出现。他是吴杰。

    他是杨利伟的教练

    吴杰此次并没有入选飞行乘组梯队,所以并没有入住问天阁。但是航天城的男女老少没少议论并不被人熟知的我国首批航天员之一的吴杰。

    记者从东风航天城纪念馆中了解到,吴杰是河南荥阳人,1980年9月入伍,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 2005年6月曾入选“神六”飞行乘组梯队。 1992年,我国重新启动中断多年的载人航天工程,1995年10月下旬,国家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在1500多名符合条件的飞行员中,吴杰和一名来自安徽的李庆龙胜出,被送往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进行训练,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此时中国航天员大队还没有成立。在航天员大队成立后,吴杰和李庆龙和新选拔出的12名航天员开始了长达5年的学习和训练。5年中,他们充当的角色既是航天员,又是教练员,杨利伟当时就是他的“徒弟”。

    他令外国同行吃惊

    1995年年底,吴杰被送往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进行训练。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在国际宇航界享有盛誉,被称为航天员的摇篮,为很多国家培训出了合格的航天员。航天员们在这里一般要进行为期3到4年的培训,而吴杰完成这些课程只用了短短一年。训练结束时,吴杰以4+的优异成绩获得由7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全票通过,被授予“联盟号飞船(目前往返天地间为国际空间站补给的唯一载人飞船)指令长”最高证书,成为除俄罗斯之外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外国人。

    我们大家都祝福他

    9日,在东风广场记者询问了几名老人对吴杰的看法。67的孙文说,既然能挺过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就说明是超人,心理素质更应该非常强大。虽然这是一种长时间的“折磨”,但是希望吴杰明白百炼成钢这句话,我们大家都祝福他。而吴杰已通过媒体表示:“只要我没有脱离航天员队伍,我就有这么一种希望,我就会去尽我百倍的努力。 ”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