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 正文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市民旧档案中发现日军侵占青岛物证 收入纪念馆

来源:青岛晚报-- 2014-05-19 14:47:30 字号:TT

市民旧档案中发现日军侵占青岛物证 收入纪念馆

市民旧档案中发现日军侵占青岛物证 收入纪念馆

市民旧档案中发现日军侵占青岛物证 收入纪念馆

市民旧档案中发现日军侵占青岛物证 收入纪念馆

    昨天上午,当青岛市民刘吉林将档案亲自交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沈强手中后,心里的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自从本报报道他从一个收废品的小贩手中,抢救出了差点变成废纸的三本涉及日本曾经对青岛进行经济掠夺的老档案后,不但在本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了远在北京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专家的兴趣。 5月14日,该馆研究员专程从北京来到青岛,征集了部分珍贵且有法律效力的档案。这是抗战纪念馆自1987年建馆以来首次在青岛征集关于日军侵略我国的原始档案,并将作为珍品在随后的展览中进行陈列。值得一提的是,纪念馆专家从档案中又发现了珍贵的证据——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的证据。

    现场◆◆ 馆长亲自接受档案捐赠

    “今年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就是让展品连通观众,让观众通过展品来真实地了解历史。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文保部副主任何丁告诉记者,在得知刘吉林抢救档案的事情以后,抗战纪念馆领导非常重视,决定在征集成功的前提下,在博物馆日当天在北京举行一个高规格的捐赠仪式,并邀请刘吉林和本报记者到位于北京卢沟桥旁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 18日上午,在数百人的见证下,刘吉林在博物馆日北京主会场——周口店猿人博物馆新馆前将珍贵的档案亲手交给了抗战馆馆长沈强。拿到捐赠证书后刘吉林激动地告诉记者:“能让世界人民看到这些东西是我的心愿,今天我的心愿达成了,我非常欣慰和自豪。如果我今后还能找到相关的物品,一定还会无偿捐献给纪念馆。 ”

    据何丁副主任介绍,这些档案因为都是一手资料,具有当时日本官员的亲笔签名和印章,是一种证明国家行为的铁证,所以非常珍贵。为了能够保证这些一手档案不受到岁月的侵蚀,原件将存到恒温恒湿的保管室中,展出的物品则是由高级复制师根据原件复制的。“我们的复制品会和原品一模一样,哪怕上面有一个小洞都会表现出来,刘先生以后可以随时来看。 ”何丁告诉记者。

    鉴定◆◆ 档案珍贵可做法律证据

    “没想到这些档案保存这么完好,还有当时的亲笔签名和印章,这是非常珍贵的日本侵略历史物证。 ”5月14日中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副研究馆员乔玲梅和她的同事一起从北京来到青岛,直奔档案的发现者刘吉林家中而去,一进门顾不上休息,便捧着三大摞档案仔细地看了起来。

    “这些档案真全,无论是从开始征地还是到后面的建筑平面图,真的没有想到。 ”乔老师一边翻看一边自言自语,看到有特别重要的便会记录下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筛选,在经过刘吉林的同意后,最终他们选择了91页档案进行征集。记者看到,这些档案的内容基本上是日本当年在这里的征地合同以及各个时期的工作记录,上面不仅有当时日本领事的亲笔签名、印章,还有当年日本国内银行为征地建厂贷款的凭证。 “这些档案都显示的是国家行为,是日本侵华的铁证,非常珍贵,非常感谢你能将这些捐赠给我们。 ”乔玲梅一边和刘吉林说,一边非常认真地开具了一张档案征集收据,收据上面的编号将作为今后档案在库房内的编码。

    发现◆◆ 日军首次侵占青岛物证

    在乔玲梅一行查阅档案的时候,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那就是在这本档案中不仅有1937-1945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的证明,更有一本很薄的档案清晰地记录着“大正十一年”,也就是1922年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的文字,也就是说,这些档案的起始时间是从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的,今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百周年,这个线索的发现无疑非常重要。记者了解到,日本人建立和控制的青岛九大纱厂很多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便已经建立,日本战败后当时的政府将这些厂房几乎全部炸毁。但是在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期间,只用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便恢复了这九大纱厂一大半的产能,为日军在中国的侵略行动提供物质支持。

    无独有偶,在今天的捐赠仪式上,来自北京的潘先生也捐给了纪念馆12枚日本军功章,其中里面一枚竟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和德国在青岛之战胜利后为有功人员颁发的勋章,这枚勋章同样非常罕见,和刘吉林提供的档案中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的历史相互为证,实在是巧合。

    参观◆◆ 为历史出一份力是责任

    5月17日中午,记者和刘吉林一起来到北京,下午在抗战馆负责人的带领下一同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据文保部副主任何丁介绍,这座纪念馆建于1987年,馆名由邓小平题写,是一座全面反映抗日战争的主题性展馆。记者在馆内看到,展览以时间为顺序,分为七个展馆,将中国人民建立抗日战线、反法西斯战争所做的斗争表现得非常充分,以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的有关遗物和文稿为主,其中有些文物已成孤品。馆藏抗日战争时期重要文献、书刊、档案、资料数千件。但是刘吉林所捐赠的日本当年购买土地以及建造工厂等经济掠夺行为等这类的资料却没有。“刘先生捐赠的档案将给博物馆的馆藏和更全面地反映日本侵华的历史增添重要物证。 ”何丁副主任说。

    从纪念馆出来,记者看到刘吉林的心情比刚来的时候沉重了许多。纪念馆位于宛平城内,这是1937年“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进攻的第一座城池,至今在城墙上还能看到许多当时留下的弹孔。走出宛平城的西城门,一座布满狮子雕塑的桥映入眼帘,这就是鼎鼎有名的卢沟桥,也是“七七事变”的起始点。走在卢沟桥上,刘吉林和何丁副主任探讨着各种问题,但是记者看到,在桥的尽头,刘吉林不时地远眺对面的宛平城城墙,发出阵阵叹息。 “一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这是一份珍贵的档案,但是来到这个地方,站在当年日本侵华的起点上,感觉完全不一样了,我捐这些档案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是在为历史出一份力。”刘吉林说。

    新闻背景

    废品店里抢回珍贵档案

    刘吉林今年五十多岁,是青岛碱厂的一名职工,从小就住在我市李沧区板桥坊,他还在附近开了一个小商店。刘吉林平时就有收藏的爱好,经常会在附近的老村落、老房子里溜达,遇到有拆迁的便能收集点老茶壶、老钟表等老物件。

    “当时建火车北站,周围要进行大规模拆迁,国棉七厂和八厂都在拆迁之列。我喜欢收藏,就比较注意这些事情。当时来了个收废品的,我就问他收没收到老书老本子之类的东西,没想到那个人说有些盖章的合同。我当时就觉得可能不寻常,就跟着这个收废品的去了他的仓库,没想到一打开我就惊呆了:这不是日本人当时留下的建厂档案吗?足足三大本,这可是城市发展的一手资料,更是日本侵华的铁证。 ”刘吉林告诉记者。

    隐约感觉到自己得到的三大本资料价值不小,5月3日,刘吉林第一时间拨打本报热线82860085,将此事告诉了记者。

-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