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2014青岛市政府51部门“三民”述职(14日下午)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 | 责任编辑:上上签 2014-12-14 12:42:26

2014青岛市政府51部门“三民”述职(14日下午)

市文广新局局长 李明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一年。市文广新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文化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民生,科学规划,创新服务,文惠市民,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2014年工作情况

    (一)聚焦文化民生,努力提升市民幸福指数

    文化民生是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衡量尺度,市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内容方式,为市民文化生活提供更多选择。组织开展了2014青岛市“无与伦比”市民五王才艺大赛,成为全国第一个面向市民,同时在一个平台进行五项艺术门类海选的市民才艺展示舞台。通过海选“歌王、舞王、戏王、琴王、秀王”,引领市民“唱响中国好歌曲,舞出中华好风采,演绎经典好戏曲,琴颂古今好乐章,展现传统好技艺”。大赛将组织开展比赛200余场,吸引现场观众20余万人次,打造全城欢动、全民参与的群众文化盛典。在市图书馆推出移动阅读平台,使市民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享有阅读服务;推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用“不打烊”的图书馆为广大市民提供全天候服务。开展“艺术彩虹”文化走基层300场次,把五彩缤纷的文艺演出、艺术培训带到部队、中小学以及社区百姓身边。开展“情系新市民”农民工流动服务150场次,提升外来人员城市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青岛交响乐团2014音乐季安排交响音乐会、室内乐音乐会、雅乐惠民演出等30余场音乐会。全市城市影院前三季度放映电影36万场,观众576万人次,实现票房1.99亿,超过去年全年票房总额。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55处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提供书刊借阅301万册次,培训市民15万人次,举办各类展览350多个,服务市民超过700万人次。组织“欢乐青岛广场周周演”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万余项,举办市级惠民演出300余场,放映农村公益电影70296场。对全市1156个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升级,编印完成《农村心理教育普及读本》等6种图书共15万册,配送至全市6040家农家书屋和经济较落后村镇。

    全面实施全民阅读工程,让书香飘满岛城大街小巷。编印《全民阅读活动指南》、《青岛手绘书店分布图》8000份向市民发放,举办机关干部“我读一本书”征文、书香企业评选、中小学读书节、“红领巾图书角”进校园、传统文化经典美文家庭诵读、书香社区评选、青岛阅读大讲堂等阅读活动100余项。举办2014青岛首届农村读书节,开展图书进万家、书架进农家等惠民益农活动95项,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向广大农村拓展。城阳、胶州、莱西等区市送图书下乡8万余册,打造了“阅读推广服务进社区”、“图书漂流”等特色活动,吸引更多市民参与。2014年全民阅读活动参与人数超过百万人次。

    稳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制定印发了《青岛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规划》,对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千万平米”社会事业公共设施文化项目全年计划续建新建16个文化设施项目,计划施工面积31.86万平方米,截止到第三季度完成施工面积17.6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7.29亿元。完成市文化艺术中心美术馆、群艺馆功能定位和规模设计方案。市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项获市发改委批复立项,市美术馆维修改造项目完工并于12月中旬重新开放。

    (二)聚焦“青岛表达”,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大

    鲜明厚重的文化符号最能代表一个城市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城市的风气,最能决定一座城市的人文高度。

    在11月30日召开的第6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青岛成功当选为2015年“东亚文化之都”,让青岛的文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青岛将按照会议通过的《横滨联合声明》,与韩国清州、日本新泻共同推动三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东亚文化之都”是中日韩三国重点打造的、亚洲第一个国际性文化城市命名活动。青岛凭借多方面的优势,成为2015年度我国唯一入选城市,切实增进东亚区域文化合作,实现以文惠民,以文兴城。

    进一步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涌现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舞剧《红高粱》、广播剧《中国船长》、报告文学《国家记忆》等3部作品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占山东省获奖数量的一半。报告文学《中国民办教育调查》获鲁迅文学奖,木偶戏《农夫与蛇新传》获首届全国木偶大赛银奖,茂腔《支书张玉刚》等7部作品获第十一届省“文艺精品工程”优秀作品奖,17件作品在“泰山文艺奖”评选中获奖。全年获得省级以上重点文艺奖项120余项。

    成功举办多项重大文化活动,努力提升市民文化生活品质。第四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中为市民带来16个国家(地区)36名选手的一流演奏,2014青岛文化艺术季邀请莫言、欧阳中石来青举行讲座、书画展等活动近百项,使市民近距离领略大师的风采。2014青岛音乐节在3个月的时间里组织音乐赛事、交响音乐会、合唱和器乐音乐会等演出近20场次,通过低票价和免费欣赏等途径,使更多市民有机会走近高雅艺术。

    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为青岛塑造良好的国际文化形象。青岛交响乐团在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赴法国等国家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欧洲巡演。舞剧《红高粱》随山东省政府代表团,赴澳大利亚进行专场演出。举办“中国青岛印度电影周”,使市民有机会与印度电影“零距离”接触。全年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50余项。

    (三)聚焦政策驱动,文化产业实力整体提升

    文化产业是转方式、调结构、增就业、促发展的强力支撑。2014年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预计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突破800亿。

    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为文化产业装上“政策引擎”。与市发改委联合编制了高端影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全国首个与国际接轨的影视产业政策,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生态,目前已集聚40余家影视行业入驻青岛西海岸新区,彰显了政策的后发优势。制定了《关于开展文化金融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产业基金及文化创意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化金融政策。

    积极推动文化产业载体建设,服务助推企业成长。“千万平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累计施工273.85万平米,竣工187.89万平米,投入运营面积100.84万平米。青岛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于3月21日正式挂牌。青岛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青岛海都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被授予第四批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荣誉称号;青岛工艺美术集团被评为全省首批版权示范单位;黎马敦包装有限公司获“国家印刷示范企业”称号,填补了青岛市空白;青岛炜瑞印务有限公司等6家印刷企业通过绿色印刷认证,总数达到14家,位居省内第一。

    大力培育优势文化产业,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引进国家儿童音乐文化工程示范区项目,为岛城广大少年儿童提供一流水平的儿童音乐剧。支持和推进东方影都、国家电影交易中心、央视微电影频道制作基地等影视产业项目建设,预计将新增文化类就业岗位10万个。

    积极推动文化经贸发展,为文化企业搭建展示交易平台。成功举办2014青岛(国际)工艺美术博览会,参会人员8万人次,实现交易额4.5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举办2014“书香青岛”优秀图书惠民展和中国青岛国际包装印刷技术设备展览会。组织青岛左撇子民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等文化企业参加第十六届(大阪)出口商品展览会。编印《青岛市2014年度文化创意产业招商融资手册》。组织动漫企业参加第四届深圳动漫交易会、第十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等活动。

    (四)聚焦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保护成绩可喜

    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血脉,坚持以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特别注重文物保护重点工程组织实施。编制了青岛德国建筑群等一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保护利用规划,启动实施了总督楼旧址等文物修缮工程。组织开展乡村记忆工程普查工作,让我们在城市变迁中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特别注重考古研究等基础性工作。实施即墨故城遗址考古勘探,开展青岛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相关历史文献研究和考古工作,不断挖掘我市古代文化遗存的文化内涵。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力争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设计和建造的水下考古专业船选择青岛作为母港并首航。

    特别注重“博物馆城”建设。制定了《关于拓宽文化惠民渠道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若干政策》,新增11家博物馆,全市注册博物馆达到41家。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全市30余处博物馆、纪念馆开展活动96项,接待观众超过5万人。全市博物馆系统共举办陈列展览活动160余项,参观人数超过450万人次,其中免费参观人数近2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

    特别注重名人故居保护。创新名人故居保护新机制,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治三种模式,分类分步对故居进行修缮改造。现已对22处故居实施名人故居保护标识挂牌工程。建立八大关文化宣传监督员队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故居保护利用宣传工作。在张玺故居、华岗故居、闻一多故居设置展览橱窗或展览区域,营造名人故居文化氛围。编纂出版《山海之间—-在青岛看文化名人故居》、设计制作名人故居系列明信片、手绘地图、书签等文化创意产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特别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实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资金扶持工程,对全市5个市级重点非遗项目和35个市级传承人给予资金扶持,合计42.5万元,被评为“2013年度山东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之一。

    (五)聚焦市民诉求,努力提高行政效能

    高度重视市民诉求,认真做好“两线一网”等市民建议意见的办理工作,2014年受理市民诉求事项238件,全部办结。对2013年“三民活动”中的281条市民意见,全部按期办复。

    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全年受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442项,连续三年实现行政审批服务办结率100%,群众非常满意率100%。坚持行政审批阳光公示制度, 263件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在媒体公示。在全国率先正式上线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全市近3000家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办理有关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为企业节省大量成本。承接省级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6项。完成了文化市场年审工作,共2620家文化经营单位参加年审,通过年审2251家,不予年审或者未通过年审134家,依法注销网吧176家、娱乐场所59家。圆满完成元旦、春节,省及全国两会等各个重要保障期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完成了全市34家影视机构、7家广播电视站、16家全国号报纸、48家期刊、40家记者站、80余家内部资料、1400多家印刷企业和700多家发行单位的年度核验工作。组织全市1387名新闻采编从业人员进行了岗位考试。加强行业安全管理,全年全市文化行业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尽管我们一直在全力以赴,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深化文化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进展有待加快,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平衡,文艺精品整体创作实力还不够强,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大项目还不够多,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还不协调等,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并逐步解决。对此,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勇于担当,唯有只争朝夕,唯有持之以恒,唯有善做善成,才能实现跨越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015年,我们将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主线,实施文化发展“三一四一”战略,完善“规划引领、政策驱动、跨界融合”三项机制,打造一个世界级影视文化高地,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文化精品生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四大跨越,构筑一个文化人才自由港,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文化青岛做出更大的贡献!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