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新闻 社区 房产 汽车 财经 旅游 健康 教育 美食 婚嫁 打折 营销
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 综合新闻 > 正文

郑守仪院士获青岛市科技最高奖 奖金50万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5-06-06 06:28:43 字号:A- A+

郑守仪院士获青岛市科技最高奖 奖金50万

郑守仪院士获青岛市科技最高奖 奖金50万

    早报讯 郑守仪院士获得我市2014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最高奖,奖金为50万元。昨天上午,我市科技奖励大会举行,共计151项获奖,其中最高奖1人,自然奖11项,发明奖18项,进步奖119项,合作奖2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郑守仪获得2014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鱼类卵黄蛋白原和卵黄蛋白免疫功能以及母源性免疫研究”等5项成果获得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电解法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等4项成果获得青岛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电子束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化应用”等8项成果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等50项成果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外籍专家马克·路德、朴光淳获得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的科学技术奖励近年来不断优化,体现出一些新特点。比如: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获奖数量多,有67项成果获奖,比上年增长12%,占获奖项目总数的45%;成果质量高,一、二等奖的占比分别达42%和48%,均比去年增长了近5个百分点。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成果加快涌现,海洋领域获奖成果质量大幅提升,12项一等奖中5项涉海,其中发明一等奖4项中3项涉海。

    人物

    用了半个世纪研究有孔虫

    郑守仪出生于193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获得2014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为了实现回祖国去服务的迫切愿望,她放弃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在几位华侨的帮助下,于1956年从菲律宾回到祖国。

    郑守仪研究员开创并全面发展了我国现代有孔虫分类学与生态学研究。

    上世纪60年代,与郑执中教授合作进行中国海现代浮游有孔虫分类与生态研究,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70年代,重点进行底栖有孔虫研究,突破主要凭外部形态鉴定种类的传统方法,改革创新研究手段,使我国现代有孔虫研究在高起点上后来居上;研究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直至部分南海诸岛的数千个监测站所采的有孔虫。鉴定了我国1500余种有孔虫,约占世界已知现生种类的近1/4,还绘制了近万幅有孔虫形态图,发现了1个新科、1个新亚科、25个新属、290个新种。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中国海有孔虫区系、生态特征和多项有孔虫参数的分布规律,她建立的隔编织虫新属 ,纠正了前人近百年的误识。

    2001年,郑守仪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郑守仪荣获有孔虫研究领域的国际最高奖——美国库什曼“有孔虫”研究杰出人才奖,这标志着我国的有孔虫研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郑守仪研究员致力于海洋科普,开创了国内外罕见的有孔虫放大模型和大型雕塑的研发工作,雕琢了250多个有孔虫属种的形态逼真的放大模型,获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多项外观设计专利。在此基础上,中科院海洋所与青岛西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于2006年共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生动物有孔虫科普基地,并被市科协命名为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中科院海洋所与广东中山三乡镇政府共建了全球独一无二的、坐落114个大型石雕的有孔虫雕塑园。《Science》杂志遂以“宏观的微型生物”为题,向世人通报“自然界比许多雕塑家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在中国新建的一座公园里得到了验证”。

    “获奖很高兴,我现在一直在做研究,也做科普,只有让更多学生了解有孔虫,更多接触科学,享受科学的魅力,才会有更多优秀的科学家涌现。”郑守仪院士表示,科普与科研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郑守仪院士正在为来自北京的一批中小学生上课,讲述海洋中的神奇生物有孔虫,将学生们带进了一个陌生而奇妙的世界。(记者 陈珂 王建亮 摄影报道)

    原标题:郑守仪院士获最高奖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莫非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