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新闻中心>青岛新闻> > 正文

致曾深爱的齐东路:此生最爱你的夕阳(组图)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 | 责任编辑: 2017-11-19 15:46:52

齐东路是条非常有意思的老路。

中学一直在39中,许多同学都住在这条路上,然而多年以来,却傻傻的分不清哪条是真正的齐东路。

这里有几个公交车站标明是齐东路站,因而总是将车站附近和五路口附近的一片区域统统认为是齐东路。

后来发现,不但是我,在长长的岁月里许许多多的岛城人竟异口同声的把大连山以南,信号山以北,京山以西,伏龙山以东的些许上上下下左转右拐的街道马路统统地叫作齐东路。而且这种习惯叫法已延续了好几代了,甚至可以追溯到解放前了。

齐东路其实西起龙山路,东至登州路兴安路路口,长约1公里,中间又被莱芜二路分为了两段。在两条路交叉口周边,快餐店、洗衣店、面包房、饭店、药店、水果店、花店、百货店、啤酒屋、发廊、粮店、菜市场、银行占据了所有的门头,这里是周边百姓的生活中心。

现如今路口药店的位置,曾是著名的齐东路菜店。曾有位网友写过一段回忆:

“著名的齐东路菜店就在这个五岔路口的交界处。计划经济凭票供用的时代,周边的孩子谁没在这排过队?进了腊月门,家家小孩都放寒假,上一辈的人都在家里置办年货,一户五瓶的青岛啤酒,一封大前门都是我们这帮孩子耷拉着鼻涕斯文扫地的从副食品店里排队买回去的。冬储大白菜的时节那里更是盛况空前,大人喊孩子叫老人张罗着跟副食品店的营业员把持着那坨绿色的大地秤,一直到天傍黑,齐东路菜店门口跟刚打完仗一样,烂菜叶遍地一片狼藉。而买回大白菜的家中,这个钟点白菜炖粉条的香味已经扑鼻了……”

齐东路菜店的马路南边,原先是齐东路邮电支局。那个年代,谁家有个包裹寄点东西去外地,都要经他们的手,邮和电没分家的时代,安装几千块钱的座机也都得在这和人家嬉皮笑脸的套近乎还不知道管不管用。我的初恋情书是否从这里寄出,早已模糊。如今这里已成一家快餐店,连门口绿色的邮筒也一并移到记忆里了。

从五岔口向西沿着缓坡上行,齐东路又开启了青岛的老街模式,道路蜿蜒于伏龙山和信号山之间,两侧洋房依山而建。相比八大关等著名风景区,这条老街隐于市井,别有一番百姓生活的惬意景象。

青岛历史较久的道路。大多起过三茬名字,德占时期、日占时期和现在的命名。

齐东路开发得比较晚,所以没有德国名,只曾有日本路名“小仓通”。青岛现在的命名体系是1922年青岛收回之后形成的。中华民国在成立胶澳商埠之初,对路名进行了大规模变更。以“江苏”、“湖南”、“广州”、“泰安”等集省名、市名、县名为一体的命名方式,变更后的大部分路名沿用至今。齐东路现在的名字源于山东省齐东县地名。齐东县位于今山东邹平县境内,已于1958年11月撤销建制。

德国人占领青岛时,把市区分为青岛区和鲍岛区。青岛区是欧人区,开发比较早。

齐东路这一片不在青岛区,所以也迟迟没有开发。到1928年,齐东路也只有6座洋楼。但是随后的发展,却让齐东路后来居上,成为原青岛区之外洋楼最集中最美的一条路。

齐东路上有好多条带着楼梯的支路,向上通向伏龙山,向下通到信号山路。在没有私家车的年代,这些小路为周边居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齐东路道路两侧亭亭如盖的树冠,掩映着造型风格不同的建筑。门和墙都是结结实实的花岗岩石块砌成,单看门洞,每户宽窄高矮皆不一样,有的留两个偏门,有的只是窄窄的门脸,几乎没有重复。

齐东路向西上坡到头有一段青石板路,是通往信号山公园的一个入口。

左侧是信号山支路,人们习惯称之为大楼梯,共有120蹬台阶。早些年,周边居民要去掖县路煤店买煤,这段楼梯对他们来讲,可是不小的折磨。

齐东路上坡到顶继续前行,便是一段急转而下又蜿蜒曲折的陡坡。

著名作家刘白羽曾描写道:“伏龙山、信号山间的一条街道,有着曲折上升的深巷伸向山巅,路左边是向下倾斜的陡坡,窄窄的小巷带着一磴磴石阶弯曲而下,引向深谷。望着那一道道小巷摇曳着各式各样的楼影、树影、花影、人影,在烟雨的迷离朦胧中,这山城是何等的美呵!

2006年5月,青岛市规划局公布了经市政府批准的182处第二批市级优秀历史建筑。其中齐东路有17处洋楼入选,而大部分洋楼就建在这段陡坡之上。遗憾地是,只是公布了,并没有挂牌。老百姓并不知道这些建筑的历史和价值,也就谈不上保护了。

齐东路8号是个颇有故事的老院儿。美国人詹姆斯1927年来青岛,任美孚火油公司青岛分公司经理,在齐东路8号建了住宅。1934年颐中烟草公司收购了大英烟草公司,聘他任青岛分公司经理。他的儿子詹姆斯·罗德里克1928年生在这里,所以自称是青岛人,并取了一个汉文名字“李洁明”。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他们全家返回美国,李洁明获华盛顿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李洁明任美国驻华大使,全家一起曾来访旧居。

栾宝德,曾任胶济铁路局副局长,四方机厂总工程师、厂长。他在詹姆斯一家回美国时买下了齐东路8号。后来日本人拟将淄川龙泉寺一组北魏石雕含两尊丈八石佛窃至日本,已经运到淄河店火车站了,栾宝德将它们用火车抢运到青岛,置于原四方公园内保存。这组艺术珍品现在市文博中心。

齐东路1号曾是延国符宅,“二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了善后救济总署,中国成立有鲁(山东)青(青岛)分署,分发救济物资,延国符是署长。

位于齐东路龙山路路口有一座花园,花园中间有一座洋楼,造型师欧陆与中国混搭风格,是齐东路上最有特色的房子,过去称之为“丛公馆”,建于1925年至1928年。民族资本家丛良弼是这里最早的主人。

丛良弼籍贯山东蓬莱,曾是富甲一方的实业家。他年轻时赴日本大阪经商,任天津东顺德驻大阪公号经理,后在烟台自开东顺泰商号,并设分号于天津、青岛和大阪,主要经营火柴生意。1913年,丛良弼自大阪集资20万元,在济南开办了一家火柴厂,定名为振业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火柴工业的创始人。到1934年,青岛已有火柴厂13个,成为全国重要的火柴生产基地。

丛良弼是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他还担任过慈善组织青岛红十字会的会长。他的儿子解放后担任省政协常委。丛良弼的孙子丛兆桓是著名昆曲名家,曾任北方昆曲剧院院长。丛兆桓的女儿则是电影明星丛珊。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