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百年历史的黄台路几经变迁
道路两侧老楼与原先有很大变化
而一名从小在黄台路长大的老青岛
依靠幼时对老黄台路的记忆
历时4个月用钢笔手绘了
一幅黄台路老建筑的长卷
昨日,记者在65岁的李青家看到,这幅长卷记录了老青岛人记忆里黄台路的近50座老建筑,半个多世纪前的老街重现纸上。
李青手绘的黄台路长卷,还原六七十年前的老街风貌。
每个老建筑上都有清晰的门牌号。
“城市变化太快,一些岁月精心雕琢的细节逐渐消失,我就用手绘的形式,把我脑海中的城市记忆复原出来。”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李青家中,他正在整理刚完成不久的黄台路手绘长卷。这幅长40米、宽0.3米的黄台路手绘长卷,描绘了西起辽宁路,沿黄台路1号一直延伸到黄台路72号的老建筑,青岛医学院、红领巾剧场、大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地标性建筑跃然纸上。
李青告诉记者,手绘长卷中所涉及的老建筑,绝大部分都是依靠老照片和他的儿时记忆描绘。钢笔画如黑白照片带给人的感受一样,古朴、简洁、有历史韵味。
黄台路(资料图)
“我是老市北,从出生到30多岁,我都是在黄台路度过的,黄台路对我来说,就是家的概念。”65岁的李青告诉记者,他退休前在单位做过机械制图,这是他仅有的与绘画沾点边的经历。创作这个长卷之前,他甚至从未正式画过一张画。
李青说,他的童年时期一直随父母生活在黄台路33号的银行职工宿舍里。“这条路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印在我脑子里。”一直到1994年,父亲乔迁新居,黄台路33号老房交还给单位,自此他回去的机会越来越少。
黄台路(资料图)
“可能是上了年纪,我经常回忆起童年时光,总会想起黄台路,于是产生了一个想法,把黄台路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李青说,现在黄台路的建筑物和风貌,已经和他小时候的记忆不一样了。于是,李青找到从小一起在黄台路长大的发小,一同回黄台路,沿街一栋楼一栋楼地看、一个路口一个路口地回忆。
半世纪前黄台路的轮廓,逐渐在李青眼前清晰起来。为了让绘画能更真实复原黄台路原貌,李青还到图书馆、档案馆查找老照片,凭借老照片和自己的记忆,才着手动笔绘制这幅手绘长卷。
李青在作画的4个月期间,几乎进入“闭关”状态,基本不外出,晚上画到凌晨一点多,早上四五点钟又爬起来接着画。
手绘黄台路长卷
“黄台路这条百年老街,有许多故事,路两侧的老建筑也见证了岛城的历史沧桑。”为筹备手绘黄台路长卷,李青查阅了不少档案书籍。指着自己手绘的黄台路长卷,李青对黄台路上的每栋建筑都如数家珍。
解放前,黄台路上除了昭和海运公司、大信公司、谦和洋行、冈野建筑事务所等少数机构以外,80%是日本人住宅。黄台路45号是一栋二层小楼,这栋小楼已有近百年的历史,70多年前,这里曾作为中共青岛情报联络的秘密站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青岛市委地下党电台的存放地。
当年为配合即将到来的青岛解放,中共华东局城工部、华东军区等部门,相继选拔骨干打入青岛,实行单线领导,设立工作站、情报网和秘密交通线。
手绘黄台路长卷
黄台路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它东连登州路、长阳路、大连路,沿着贮水山的边缘自东向西北一路而下,与华阳路、热河路相接,街道全长724米。黄台路两侧的建筑,与青岛主城区的欧陆风格小楼不同,大都是日本风格的单体小楼。
据1940年当时的记载,黄台路上有日本人私宅46座。而现在日式建筑约有30栋,德式建筑6栋,这些代表日式建筑风格的小楼,记载着一段城市的历史,由此,黄台路被市政府列为“旧城风貌保护区日式建筑一条街”,是我市13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采写 |记者 赵健鹏 通讯员 冯浩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