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4月26日讯(记者 于泓 通讯员 李鲲鹏)北京时间4月26日12时42分,“青科大一号”卫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2时53分19秒入轨。
青岛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马连湘,副校长陈克正,原副校长王文哲,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军,高密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文琦,在发射现场观看了卫星发射过程。
青岛科技大学校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员王福通陪同观看,青岛科技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校友工作办公室、高密校区管理办公室以及高密市政府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陪同参加活动。
据悉,自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来,青岛科技大学积极响应号召,聚焦“十大产业”迅速行动,“青科大一号”卫星的发射是青岛科技大学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举措,也是青岛科技大学政产学研融合的最新成果。“青科大一号”卫星数据接收基地设置在青岛科技大学大数据学院,该卫星产生的大数据将为政府、社会、行业及创客等提供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数据及解决方案,对于服务和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报道
青岛日报:厉害了!“青科大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山东高校首颗
让一颗凝聚着青岛学科力量的卫星上天,
在500公里高空之上服务于“智慧城市”建设,
这个梦想成为了现实。
26日中午12时42分,
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随着点火的指令发出,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
将“青科大一号”卫星发射升空,
12时53分19秒卫星入轨。
这是首颗以山东省高校命名的卫星!
是青岛科技大学政产学研融合
及其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成果。
65公斤,高校卫星中的“大块头”
▲“青科大一号”卫星发射现场
“青科大一号”卫星是青科大与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的“结晶”。欧比特公司负责卫星研发、生产,青科大在大数据学院设置卫星接收基站、卫星数据处理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在卫星升空之后对卫星数据进行接收、存储、处理、分发。
近年来,高校自主研发或冠名发射卫星的事例并不鲜见。但多数都是50公斤级的小型卫星或不足1公斤的“皮卫星”。65公斤级的“青科大一号”虽然也属于轻质卫星,但在高校卫星中算是“大块头”了,而且具有超高分辨率。
据了解,此次发射升空的是一个“卫星星座”,共计5颗微纳卫星,包括1颗光学卫星和4颗高光谱卫星,其中01号高光谱卫星被命名为“青科大一号”。但在实际应用中,青科大可使用全部卫星星座的数据。
每年产生大数据7000TB
▲“青科大一号”卫星发射现场
5颗卫星以98度倾角,在距离地球500公里外的太空轨道运行,每90分钟就可围绕地球转一圈。光学卫星携带“亚米级”的光学相机,即在500公里高空可以清晰拍摄地球上0.9米分辨率的图像,还可以定点进行120秒的录像。4颗高光谱卫星幅宽150公里,5天就可以把全球覆盖扫描一遍,对于特定地区可以每天进行多遍扫描,该卫星星座每年将产生大数据约7000TB,涵盖海洋、农业、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等多个领域,为“智慧城市”的规划和打造提供精准的决策依据。
据悉,5月将启动建设数据接收的基站和数据处理中心,6月开工建设总投资约8000万元、面积约近3万平方米的联合数据开发实验室。
“青科大一号”卫星数据一方面将用于大数据教学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将通过共享机制为政府、社会、行业及创客等提供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数据及解决方案,服务于我市及我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海洋产业等新旧动能转换“十大”产业。
青科大将卫星数据当学科发展
“青科大一号”高光谱卫星
“我们是第一次与高校合作,将卫星数据当做一个学科来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大概也是第一次。”欧比特董事长颜军说,目前卫星研制已不是难题,如何进行卫星数据应用才是关键。
青科大自2016年就开始了大数据方向的人才培养尝试。去年10月,青科大成立大数据学院,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为支撑学科,与高分子材料、化工、机械、自动化、经管等众多学科进行深度交叉融合,重点针对卫星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健康医疗大数据等领域展开研究与创新。
青科大党委书记、校长马连湘表示,青科大已形成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新兴研究方向,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欧比特公司在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上存在高度契合。
未来国家需要180万大数据人才
技术人员为卫星发射做准备
马连湘表示,学校以“青科大一号”卫星为依托,将努力培养社会所急需的大数据系统架构师、大数据系统分析师、数据挖掘工程师、可视化工程师等专业人才。
青科大副校长陈克正告诉科教君,未来3年—5年,国家至少需要180万大数据专业人才,但目前可确保供应的仅有30万左右,我省乃至全国的大数据人才缺口都很大。大数据学院要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需要数据源和“实景演练”。通过对卫星数据的接收、存储、处理、分发,可为教育教学提供鲜活的数据资源。另一方面,可瞄准数字技术前沿,引育一批大数据领域的高端人才,在图形图像、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方向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
这六所高校曾发射卫星上天
清华大学:
清华一号、纳星2号、紫荆1号、紫荆2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
紫丁香2号、紫丁香1号等六颗小卫星
浙江大学:
皮星一号A、皮星二号
国防科技大学:
由6颗卫星组成的集群卫星“天拓三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巡一号
南京理工大学:
南理工一号
今年下半年,
“青科大三号”“青科大五号”“青科大七号”
也将陆续升空。
为青科大点赞。
期待青岛高校迸发出
更多政产学研融合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