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硕士让花生种收“So easy”
平度人郭宁研制的花生联合收获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谷雨后,花生迎来了播种的最好时节,平度市田地里大大小小的花生播种机来回穿梭。记者在该市店子镇郭家烟村看到,返回本村五年的留德硕士郭宁,正忙着给农机手调试新研制成功的双垄四行花生联合播种机。从开沟、播种到施肥、喷药,再到铺膜、覆土,6道工序走一趟就全部完成,有需要滴灌的农户还可以再加上滴灌管。
▲郭宁介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最新改进型号。刘岱摄
37岁的郭宁戴着眼镜、笑容可亲,给人第一印象怎么都不像跟土地打交道的人,然而正是他参与研发的花生联合收获机今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的另一项成果——花生捡拾收获机打破了我国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依靠美国进口的历史。
郭宁2004年毕业于青岛大学机械设计专业,2006年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农业机械专业深造,2012年取得硕士学位顺利毕业后选择回到自己长大的郭家烟村。他目前供职的青岛弘盛机械公司位于郭家烟村头,乍看上去并不起眼,却是集新型农业机械研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为郭宁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虽然也曾有大城市的大企业高薪聘请,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我回来的目的,就是想改变家乡传统的耕作模式,改变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式耕作方式。”郭宁告诉记者,他想给现代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的解决方案。
平度是山东半岛规模最大的花生集散地,连续6年总产量排名全国县级市第一。“平度大花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域保护面积达到32万亩。
但平度花生的收获在农民眼中却一直是需要耗时间、出苦工的“累活”。前几年花生联合收获机的问世让他们一度以为解放人力的春天来了,然而大大小小厂家产出的机型质量参差不齐,收获的花生不是拖泥带土就是漏果率太高,农民对这类产品并不认可。
“我们根据市场反馈,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集中力量攻关,做了大量的试验和优化。”郭宁说,他们研发成功的4HB—2A型花生联合收获机,最终解决了机械精准收获倒伏花生难题,作为青岛农业大学“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成果,在今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新型专利的4HJL—2500型花生捡拾收获机也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内花生捡拾收获机械领域的空白,打破了我国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依靠美国进口的历史,为花生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成归来的郭宁,对中外农机都有着深刻的理解。“我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德国农机的‘整套技术’理念——不是单一的某种机型,而是全程、系统的概念,这也是我们今后组织农机研发生产的发展方向。”郭宁介绍,国外的农机舒适性、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普遍较高,但多以大型机械为主,且价格太高不符合中国国情,他立志做花生全程的机械研发,并降低使用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每年卖出各型农机200余台,平均单价8万余元,产品远销印度、柬埔寨、尼日尔、坦桑尼亚等10余个国家。
“俺家3亩花生,都用这个机器播种,省事省力,而且覆膜特别好。”郭家烟村村民郭兆阳用了郭宁的播种机后连连点赞。
目前,郭宁正在研制花生植保机械。“我们正在做调研,加快设计研发进度,持续做花生的全程机械化,拉长产业链。”郭宁表示,在未来发展上,他们将进一步深化对合作社、大规模种植户的服务,以大数据信息为依托,从播种、施肥、喷药、管理到机械配置提供全程、可定制的个性化解决方案。”郭宁说,下一步将继续与青岛农业大学开展“产学研”深度战略合作,推进花生全产业链条的协同创新,加快花生机械装备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让科技成果更多地服务农业、惠及农民。(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记者 刘岱 通讯员 张德杰 孙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