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草根逆袭:韭菜甜瓜变“明星” 革新种植理念助农民增收

2018-06-25 14:00 来源:青岛晚报
分享到:

种植韭菜、甜瓜这样的“大路果蔬”,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帮助农民就业增收?近日,记者乘坐交运集团的商务车,来到大沽河畔的莱西找到了答案:董家山后村种植的韭菜每年只出产3个月,价格是普通韭菜的十倍多,打出了山后韭菜的品牌;马连庄镇的甜瓜自从迎来甜蜜收获期,外地车牌号的货车涌入小镇,皮薄肉软味甜的马连庄甜瓜可占据市场5个月之久。传统果蔬变身“明星产品”,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一套向上而生的“草根逆袭样本”。这背后是农户种植理念的一场革新,是一番艰难取舍后的选择。

样本1

以质取胜的山后韭菜

韭菜风波引来反思

董家山后村隶属沽河街道,可谓是大沽河的近邻,村子和大沽河由一条迎宾道相连。记者来到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见到了有“身份”也有“身价”的山后韭菜。为防虫害,管理者把网眼极密的纱网披在大棚上,棚内挂着黄色的驱虫板,让韭菜高枕无忧地享受着“日光浴”。种植者介绍,不打农药,以物理办法防止韭菜的病虫害,正是山后韭菜成功的一大法宝。更难能可贵的是,科学防虫已不是一家之言,而是董家山后村所有韭菜种植户时刻遵循的信条。

董家山后村已有近百年韭菜种植史,是什么让种植户摒弃了打药除虫的做法?“在2010年,市场上出现了问题韭菜事件,我们村子的韭菜种植也受到影响,所有的种植户因为市场行情犯愁的同时,也开始了反思。”青岛杰丰有机农业公司负责人赵新德回忆道。2011年,莱西扶持青岛杰丰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在董家山后村建起韭菜种植核心试验基地,后又将周围村庄千余亩韭菜地纳入辐射范围。通过统一的管理、有效的监控,真正做到韭菜的无毒害、无残留。

韭菜一年疯长九个月

在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专门开辟了共60亩的韭菜种植区。然而,想吃山后韭菜还要等到冬天。赵新德解释道,山后韭菜的上市时间一般从腊月开始,持续到第二年的清明节前后,算下来只有短短的3个月,“那段时间没有虫害,清明节过后工人们就不再割韭菜了。”算下来,山后韭菜除去上市时间,一年会疯长9个月。“这9个月的时间看上去是荒废了,因为地闲下来了,但实际上我们一直在进行养护工作,为冬天的到来做准备。”赵新德告诉记者,山后韭菜在含钾量高的红土里长大,喝的是大沽河河水,吃的是豆饼,每四年会换一茬根,保留了过去市民们熟悉的韭菜味,同时又兼顾了食品安全。

种植韭菜花费的心思,每年冬天都会得到回报。“山后韭菜上市的时间,正好快过年了,家家户户尤其是北方家庭都要包饺子,那时候韭菜礼盒装的价格可以卖到一斤78元,供不应求。”赵新德说。如今,在电商的推广下,山后韭菜品牌越打越响,销售市场已经延伸到北京、河北、上海等地。

样本2

小而精的甜蜜事业

拿出嫁妆建起大棚

说起马连庄甜瓜,吃过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不仅青岛人喜欢上又甜又脆的马连庄甜瓜,烟台、济南、北京等地的食客也认准了这一品牌。在马连庄镇崔格庄村,几乎家家都种甜瓜,成为远近闻名的甜瓜特色村。23日上午,记者来到种植户李万翠的大棚前,她正在跟邻居们一起分拣甜瓜。由于天气炎热,凌晨4时他们就已进棚,共摘了3000斤的甜瓜,当天中午装车后发往烟台,傍晚抵达蔬菜批发市场,24日一早就进入了烟台的商超。

马连庄甜瓜的品种叫甜宝,表皮是绿色,绿中又透着黄色,拿在手中就能闻到清香味。对35岁的李万翠来说,她和丈夫选择的这条致富路开始是孤注一掷,后来则成为最甜蜜的事业。“6年前,我们结婚不久后决定不再打工,回村种甜瓜去。”李万翠说起话来很腼腆,但从话语中透着坚定。李万翠告诉记者,为了盖起东边的两座大棚,她搭上了全部的嫁妆和夫妻俩的存款。随着马连庄甜瓜打出了名气,瓜不愁卖了,3年前他们又在西边盖起了两座大棚。“现在一亩地甜瓜能产5000斤到6000斤,最忙的时候得雇五六个人帮忙。”李万翠笑着说,他们和邻居们一样,打算走小而精的路线,把甜瓜种好再想着扩大规模。

打时间差重视管理

目前,马连庄全镇90%的村庄种植甜瓜,总面积达2.6万亩,交易旺季时的日交易量最高可达300多万斤。从3月到7月,马连庄甜瓜可以霸据市场5个月之久。李万翠告诉记者,3月是大棚甜瓜上市初期,因为打了时间差,比传统的甜瓜早上市,所以价格非常好,批发价都可以卖到20元左右。进入6月,甜瓜到了收获的末期,很多经销商已经提前到农户家抢购预定。

长势喜人的马连庄甜瓜还得益于地利、人和。马连庄镇处大沽河上游,土地肥沃,水土特别适宜瓜果生产,农户们把甜瓜当做孩子一样养,造就甜瓜“甜、香、脆”的品质。据悉,仅靠甜瓜种植,马连庄镇的人均增收就达10000多元。

记者手记

多点开花的创新之路

和城市商圈如鱼得水、人气火爆的商业综合体一样,农村也有独特的田园综合体。在山后人家田园综合体,除了山后韭菜,经营者还种植了草莓、苹果、火龙果等近20种果蔬,开展多点经营,这正应了综合体的名字。靠山后韭菜打响名气,再丰富经营业态,继续扩大影响力,董家山后村的做法可圈可点。

采访当天,一批来自烟台的孩子在这里观光体验,青岛一家企业职工来拓展训练,这里的餐饮住宿一应俱全。由此可见,农民增收就业的渠道已不再单单靠种植,如今呈现了遍地开花的好势头。我在采访时还听到一个好消息,综合体正向村里的年轻人广发“英雄帖”。只要有好的种植、养殖想法,综合体免费提供土地、场所、资金,吸引他们回乡创业,丰富田园综合体内容。如今,已有十多名年轻人决定回到家乡,开始创业之路。有了好路子,有了新点子,还有一群怀着梦想的年轻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广阔天地里必定大有作为。(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于波 摄影 宋新华)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