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玉翠将餐厨垃圾倒进餐厨垃圾回收机。余瑞新 摄
打开盖子,将餐厨垃圾倒入箱体,封闭1个多小时后,箱体内的垃圾便消失不见了。今年5月,青岛首台分布式餐厨垃圾回收机在市北区海伦路街道试点运行。两个月后,这个“吃”垃圾的“大胃王”让食堂的师傅们啧啧称赞。
日均处理厨余垃圾50公斤
中午11点半左右,海伦路街道职工食堂内响起了锅碗瓢盆交响曲。食堂师傅魏玉翠提着一桶烂菜叶子、剔除肉的骨头等约5公斤的餐厨垃圾来到后院,一股脑倒进餐厨垃圾回收机。“倒进去就不用再管了。”魏玉翠说。
餐厨垃圾回收机占地2平方米,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餐厨垃圾回收机的“大脑”,上面显示着搅拌机、加热棒、杀菌灯和吹风机等工作状态和定时设置,并配备超高温杀菌空气净化器;另一个是餐厨垃圾回收机的“肠胃”,用来投放、“消化”厨余垃圾的箱体,里面装着类似花土状的高效生物降解菌。
青岛予升汇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餐厨垃圾回收项目的发起者,负责人王晟哲告诉记者,高效生物降解菌是餐厨垃圾回收机的“秘密武器”。“分布式餐厨垃圾处理采用的是国际先进的微生物处理、UV光解技术,对餐厨垃圾进行高效降解,能够把餐厨垃圾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处理能力达97%—99%。”王晟哲介绍,当餐厨垃圾倒进箱体后,搅拌棒便会通过搅拌将垃圾和菌种充分接触,同时,机器加热棒会自动加温,当温度达到100℃以上,菌种便会将垃圾分解。
一个多小时后,魏玉翠打开箱体,餐厨垃圾踪迹全无,箱子里散发出一股焦糖味。“分解后的水已经通过高温加热烘干了,分解后的二氧化碳通过超高温杀菌空气净化器净化后排出,达到国家环保标准。”海伦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洪感慨,“试点前大家都半信半疑,用了之后才发现这箱子就是神奇!”
目前,餐厨垃圾回收机每日运行10个小时左右,日均处理餐厨垃圾50公斤,完全满足海伦路街道职工食堂每日产生的餐厨垃圾。
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
有关数据显示,大中城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大约在4000吨左右,其中餐厨垃圾就占一半。发达国家对餐厨垃圾处置技术的研究多开展于20世纪90年代左右,我国则于近几年开始重视对餐厨垃圾的处理,积极探索的同时效果却大打折扣。
2014年9月,青岛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全面运行,项目采用“预处理—厌氧消化工艺”,对青岛市主城区产生的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同时,还生产粗油脂、沼气等副产品,一期工程日处理规模为200吨。作为全国首批餐厨废弃物处理试点项目之一,高科技的处理技术却不能免除垃圾运输过程所带来的二次污染。“目前对于餐厨垃圾处理的高新技术多用于垃圾集中处理厂,忽视了垃圾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和为此承担的人力、物力成本。”王晟哲的餐厨垃圾回收项目聚焦分布式垃圾处理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可从硬件上推动垃圾分类制度的推广。
“目前全国各地也有推出类似的餐厨垃圾处理机器,但垃圾分解率却在70%左右,大量的残渣处理增加了垃圾处理的成本。”王晟哲介绍,目前,青岛餐厨垃圾回收机所用的技术已获得国际发明专利,在日本餐厅应用广泛,能够将果蔬垃圾1小时至2小时、有机垃圾2小时至4小时内分解,分解率达97%-99%,真正实现垃圾减量化和无害化。
魏玉翠说,以前垃圾都会集中倒入院内的垃圾桶,每两三天环卫工才收一次。一到夏天,气味难闻。自从有了这台机器,随时可以把垃圾倒进去,让它自动“消化”。
将在全国多个地区试点
“只要插电就能运转,还能设置工作时长;平时也不需要清洗,一到两个月补充添加5公斤高效生物降解菌即可。”王洪告诉记者,每天餐厨垃圾回收机工作10多个小时,一个月支付2000元电费。
餐厨垃圾回收机可以定制尺寸,根据处理垃圾量设置不同型号。今年5月下旬,餐厨垃圾回收机在西南交通大学开展试点,日处理餐厨垃圾100公斤。“在试点过程中我们发现,南方的饭菜油水较多,餐厨垃圾处理所需的时间和菌种成本相对较大。”王晟哲透露,面对这一情况,团队正在研究油水分离装置,以期通过加装内部设置解决这一难题。
餐厨垃圾回收项目已获得阶段性技术突破,和深圳、上海、杭州的项目合作正在洽谈中。王晟哲告诉记者:“餐厨垃圾回收机对于投入的垃圾纯度要求高,保鲜膜、塑料、纸壳等都不能投入,否则会加大处理成本,所以依目前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来看,这一机器在居民区投放的空间很小。”目前,餐厨垃圾回收机只面向酒店、单位食堂、学校食堂、餐饮企业等餐厨垃圾场所定点推广。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纯关心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指出2020年底前,全国城市及建制镇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青岛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青岛将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
这些消息让王晟哲对餐厨垃圾回收机的未来充满信心。(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余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