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8月14日讯(记者 任俊峰)近日,市物价局、市交通运输委、市财政局发出通知,根据市区公交车辆配置情况,在现有票制票价政策框架内,按照“公平合理,有升有降”的原则,对现有部分公交线路落实了相关票价政策。
对混合开行空调车与其他车辆的19条公交线路,试行“一线两制”政策,空调车试行季节性票价,其他车辆仍执行原票价政策不变;对全部配备空调车的66条线路调整为季节性空调线路,试行季节性票价;对9条常年空调线路,调整为季节性空调线路,试行季节性票价;对仍保留的隧道公交等常年空调线路,因客观原因尚未配备空调车的,票价按每人次1元收取;其他线路,票制票价仍保持不变。
据了解,实施后的政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试行“一线两制”政策,二是降低部分常年空调线路票价,改为季节性票价,三是23条微循环公交线路(4字头线路)票价保持不变;四是隧道公交因客观原因尚未配备空调车的票价按每人次1元收取。
通知同时要求公交运营企业应做好明码标价工作。对试行“一线两制”的线路,应合理制定运营计划,确保空调车与其他车辆的开行比例在1:2-2:1之间,在车辆醒目位置标示乘客能够明显辨识的运营车辆类型与票价信息,自觉接受乘客监督。
部分线路落实相关票价政策解读
一、我市现行公交票制票价政策如何规定?
市区(不含西海岸新区、即墨区)现行公交票制票价政策于2000年制定,目前共有线路295条,主要实行一票制计价和累进制计价两种计价形式。一票制计价线路共273条,分为普通线路、季节性空调线路和空调线路。其中普通线路共231条,票价为每人次1元。季节性空调线路共23条,开启空调时票价为每人次2元,不开空调时票价为每人次1元。空调开启时间为每年的7月1日至9月15日、12月1日至次年的3月15日止。常年空调线路共19条,票价为每人次2元。累进制线路共22条,原则上按人千米运率0.125元和30千米以上递远递减的原则确定票价,起步价为每人次1元。
我市对使用琴岛通卡乘坐公交车实行优惠政策,如成人8折优惠,中小学生5折优惠,60-64岁老年人5折优惠、特殊人群免费、一小时换乘优惠等。
二、如何落实相关票价政策?
市物价局、市交通运输委、市财政局根据市区公交车辆配置情况,在现有票制票价政策框架内,按照“公平合理,有升有降”的原则,对现有部分公交线路落实了相关票价政策。
对混合开行空调车与其他车辆的19条公交线路,试行“一线两制”政策,空调车试行季节性票价,其他车辆仍执行原票价政策不变;对全部配备空调车的普通线路,其中符合条件的66条线路,调整为季节性空调线路,试行季节性票价;对9条常年空调线路,适当降低票价水平,调整为季节性空调线路,试行季节性票价;对仍保留的隧道公交等常年空调线路,因客观原因尚未配备空调车的,票价按每人次1元收取;其他线路,票制票价仍保持不变。
三部门同时要求公交运营企业应做好明码标价工作。对试行“一线两制”的线路,应合理制定运营计划,确保空调车与其他车辆的开行比例在1:2-2:1之间,在车辆醒目位置标示乘客能够明显辨识的运营车辆类型与票价信息,自觉接受乘客监督。
三、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情况如何?
2018年8月3日至8月8日,市物价局、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市财政局就落实相关公交票价政策方案通过青岛政务网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意见从两方面进行征集,一是方案是否合理可行?二是方案还需要进行哪些修改完善?截至8月8日,共征求到意见417条。在是否合理可行方面,认为合理的有268条,占64.27%,认为不合理的有149条,占35.73%。在对方案的意见和建议方面,经归纳整理,与方案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一是实行季节性票价政策合理可行,建议市区公交车全部配备空调;二是公交应执行低票价政策,建议对普通线路和空调线路统一执行每人次一元的票价政策,不同意落实票价政策的方案。
经研究,我们采纳支持落实相关票价政策意见。主要理由,一是有利于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提升旅游城市形象;二是可以充分发挥现有车辆的功能,满足乘客对乘坐舒适性的需求,符合优质优价的原则;三是有利于形成多层次、差异性的票价体系,体现票价的公平性。
四、为什么不进行价格听证?
对部分线路的票制票价进行调整是在现有票制票价政策框架内进行,不是票制票价政策的重新制定或调整,而现有票制票价政策是2000年经价格听证程序制定,因此不需要履行价格听证程序。
五、开启空调加收一元是不是说明成本翻倍?
按照我市现行公交票制票价政策,对季节性空调线路,开启空调时票价为每人次2元,不开启时为1元。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公共交通票价的普惠性,现有空调车和普通车票价制定均低于运营成本,因此成本并非确定票价的主要因素。在确定空调车票价时,主要综合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考虑服务质量的差异,实行优质优价;二是与多数同类城市空调车票价水平的衔接。这也符合《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关于“根据服务质量、运输距离以及各种公共交通换乘方式等因素,建立多层次、差别化的价格体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