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上半年保费收入248.5亿元 解密靓丽“中报”背后的嬗变

2018-08-16 13:47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分享到:

△2018年8月16日青岛日报6版截图

近几年,无论规模还是产业层级而言,青岛保险业一直在“加速跑”。

2008年,青岛保险业保费收入首次跨越100亿元大关;6年之后的2014年,跨越新台阶,保费收入超过200亿元;两年之后的2016年,保费收入成功突破300亿元;2017年,青岛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96.7亿元。

来自青岛保监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48.5亿元,同比增长2.88%。全市保险业累计提供保障金额11.6万亿元;累计赔付支出69.2亿元,同比增长15.3%。

岛城保险业交出的靓丽“中报”足以描摹出2018年保险业发展的整个轮廓。

不仅仅是规模的提升,青岛保险业内生动力也在不断增强。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充分发挥保险业在经济补偿、风险管理、资金融通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推经济顺利爬坡过坎,行稳致远,既是保险业的本真所在,更是保险业的责任与担当。

也正是缘于这种共识与理念,青岛保险业充分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精准浇灌实体经济,全力破解民生难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保险业的身影正日渐多元与清晰。

服务实体渐成风向标

服务实体经济是保险业恒久的主题。

今年以来,我市保险业通过引入保险资金入青、发挥保险融资增信功能、为企业筑起风险“防护网”等三个纬度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

保险资金作为期限长、规模大、来源持续稳定的资金,在经济金融运行中发挥着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为最主要的长期资金提供者。截至6月底,保险资金在青岛的运用规模达286亿元,比年初增加51亿元。

现代保险业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充分挖掘保险工具的增信作用,大力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业务,提高小微企业融资增信能力,使之更好地创造可贷条件,畅通信贷渠道。岛城保险业在这方面的尝试可圈可点。

今年以来,我市保险业通过积极发挥融资增信功能,进一步扩大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覆盖面,提升保障能力,改善服务水平。上半年利用保险机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采取政府、银行、保险公司等各方联手累计提供1.1亿元的融资支持,其中专利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项目提供融资支持7101万元。推动“保险+期货”政策性苹果目标价格保险项目落地,支持地方特色农业发展。

我市还积极争取和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相关扶持政策,承保北船重工40万吨矿砂船和TK11.3邮轮首台(套)保险项目。

为“走出去”企业筑起风险“防护网”。今年以来,我市保险业通过优化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产品设计,提振企业出口信心,助力外贸稳定增长;通过大力推进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支持外贸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和关键产业合作。

财险业务日渐均衡

车险“一险独大”是我国财险行业存在已久的问题,如何平衡业务结构,实现车险和非车险的平衡发展,是众多险企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车险与非车险业务发展日渐均衡正成为岛城保险业不可忽视的亮点之一。上半年,青岛车险保费收入38.2亿元,同比增长2.51%,提供风险保障11875亿元,同比增长28.54%。上半年青岛非车险保费收入18.03亿,同比增长20.2%,非车险业务占比34%,比去年同期大幅提升6个百分点,其中责任保险增长66.5%,保证保险增长36.5%,船舶险增长36.9%,农业险增长19.2%。

青岛作为全国首批商业车险改革的六个试点地区之一,自2015年6月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启动以来,车险条款费率下降,保障范围扩大,岛城广大车主得到实惠。今年上半年,车险保障额度明显提升,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平均限额约83万元,同比提升15万元。

回归保险业姓“保”

保险业的本质是提供风险保障,“保险业姓保”是监管部门一直以来反复强调的理念之一。

今年上半年,人身险市场逐渐回归保障本源,有两条主线贯穿其中:一是监管部门持续严监管、治乱象,不断强化对人身险产品销售的管控力度,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二是原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影响继续发酵,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多家公司主推保障型保险产品,回归保障本源,业务回升趋势明显。

来自青岛保监局的统计显示,上半年青岛人身险市场新单保费77亿,比去年同期增加8.4个百分点。续期保费收入112.13亿,同比增长56%。人身险业务主动转型,结构调整的正向效应逐步在岛城人身险市场上显现。

作为我国第一个面向居民的税收优惠型商业险种,税优健康险至今已在全国市场推行一年,该产品不仅可享受税收优惠,可带病投保且保证续保。目前,税优健康险在岛城稳步发展,共有20家驻青人身险公司具备经营资质,13家向银保监会备案了产品条款,上半年,有11家公司完成出单,335人投保,累计赔付49人次共17.55万元。

社会治理中的“保险身影”

“最近几年来,在青岛民生保障领域,处处可见保险业尽职服务的身影。”青岛保监局相关人士表示,“通过保险产品与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保险在青岛民生保障领域的渗透率提升了,灾害损失补偿渠道拓宽了,灾后(意外事故后)保险受益人群大幅增加了。这是各区(市)政府重视保险、运用保险继而大力扶持保险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内生因素。”

社会医保商业经办不断深入。自2014年,我市确定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医疗保险经办服务,促进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合作发展,提高参保群众对医疗保险服务的满意度。上半年,全市各医保商办项目已经完成1-5月份赔付工作,累计赔付6.38万人次,共计2.21亿元。创新服务方面,“互联网+经办”全面推广,截至6月底,门诊大病网上预受理服务累计受理审批业务17379件,基本实现服务区域参保人申请门诊大病待遇的一次办结。互联网异地医疗费用报销流程打通,已完成36笔共计63万元医疗费用的审核工作,切实缓解了异地安置参保人办理异地医疗费用报销困难。

保险扶贫项目成效初显。今年以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向贫困人口倾斜,起付线下调50%,支付比例提高5%,缓解了贫困人口的就医压力。

我市还稳步推动校园方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等险种顺利开展,充分发挥责任保险事前风险预防、事中风险控制、事后理赔服务的作用。保险公司积极参与青岛市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用责任保险置换安全生产责任准备金,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傅军)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