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闻道 志文)
“青岛国际院士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决定了,要在这里干一番事业。”18日,在第二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丹尼•舍特曼深情告白院士港。
本次院士行,包括丹尼•舍特曼在内,又有49名院士签约入驻院士港。
走过了初生的阵痛、襁褓中的艰难,如今的院士港进入了茁壮成长期。用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的话说:“如果把院士港比作一个孩子,她就要上幼儿园了。”
幼儿园,代表着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在这次院士行活动中,两岁零两个月的院士港展示了其雄心勃勃的成长路径。
丹尼·舍特曼
突破:院士港的”住户“扩到诺奖级
16日至18日,第二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暨青岛国际院士论坛成功举办,相比与第一届海外院士青岛行,本次活动的含金量更高,参与范围也更广。
本次活动吸引了22个国家和地区的109名院士集聚青岛。这109名院士中,中国籍院士7人,外籍院士102人,占比达90%以上。从涉及的专业领域看,新能源新材料36人,高端装备制造27人,网络信息21人,生物医药22人,艺术类3人。而且海外院士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设计研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与院士港产业发展目标也是相一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舍特曼签约院士港,他是化学和材料方面的顶尖人才、从事了30多年科技教育研究工作。“我想以科学为特色,在青岛建立一个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教育机构。”丹尼·舍特曼说。
据悉,参加活动的109名院士,有49位签约院士港,签约率超过40%。
除此之外,院士行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院士港的朋友圈越扩越大。
更加注重院士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沟通与交流,此次活动邀请范围扩大到全国范围内的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其中,218家企业及金融机构参会,106所高校、科研机构参会。
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表示,本次活动建立起了院士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五位一体”的紧密合作模式,最大化地放大了院士港在全省的人才集聚效应,成为山东“双招双引”的有力手段和载体。
质变:院士港由平台迈向生态圈
“青岛国际院士港是一个极具创新性的探索,短短两年时间,16个院士项目投入运营,实现产值近50亿元,这些成果让人震撼。”印度国家工程院院士、印度海水淡化协会主席普拉迪普•库马尔•特瓦里说。
特瓦里的话,说出了很多院士的“心声”。
比利时皇家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比利时根特大学教授塔尔韦•卢克说:“我对青岛的沿海建筑非常感兴趣,我希望留下来,为科技发展做贡献。青岛国际院士港的发展前景很好,我在这里发现了很多我感兴趣的项目。未来,我希望入驻院士港以后,组建新的团队,尽早开展研发工作。”
卢克是国际知名的混凝土结构研究学者。此次院士行期间,他与青岛国际院士港成功签约,未来将在青岛进行高性能建筑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培祝•阿尔瓦兹看来,将海内外院士集中到统一的平台,有利于平台的多样性与创新性。“我们院士不应该浪费在这个平台上交流的机会,院士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如今的院士港名声在外,创新模式得到了众多院士的认可。
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经过两年的发展,院士港正由一个平台迈向院士聚集的生态圈。在18日的青岛国际院士论坛上,记者偶遇了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迪埃·贝奈姆,他站在印有自己简历的站牌前,面露笑容,让工作人员帮其拍照。
他说,去年自己与另外三位法兰西艺术院的院士携手落户院士港,并成立了中法融源(青岛)文化艺术研究院。
“从去年底至今,已经5次来到青岛,在青岛的时间远远超过了3个月,对于这里的环境、服务、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迪埃·贝奈姆说,他们4位院士正在努力,争取让更多的法国院士来到这里,成就梦想。
“来自全世界的院士坐在一起交流,太不可思议了!”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马丁·德·里克很珍惜此次来青机会,两天内他同来自俄罗斯、英国、美国等国的科学家进行了简短但热切的交流。“我从事信息检索和人工智能研究,汲取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交叉领域的智慧,对研究和成果转化很有帮助。”
未来:构筑形成院士经济生态体系
格局决定高度。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国际院士港早已开始谋划“2.0”时代的发展格局。
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表示:“围绕院士技术、打造院士产业、构建院士平台、发挥院士效应,进一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工程,践行‘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制度创新激发敢闯敢干、创新创造活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从青岛国际院士港总体战略发展规划和空间发展规划可以看出其格局之大,这是一个由院士工作站、院士研究院等9个核心功能板块有机融合组成,联动发挥整体功能效益,体现集成聚合效应的体系。
目前,占地256亩的院士港二期、占地3053亩的院士产业核心区加快建设,院士产业加速器等板块顺利启动,促进了院士项目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构筑形成院士经济生态体系。
另外,持续探索院士港与企业、院士与企业高校合作模式,最大化发挥好院士效应,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发展助力,并最终打造以青岛国际院士港为核心,以院士引领为鲜明特色的高端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和院士高端人才聚集区。
院士港建设已纳入国务院批复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全力争取承接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据介绍,到2018年底,青岛国际院士港预计实现30个以上院士项目落地运营,主营业务收入破百亿、税收过十亿。
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说,院士们的产品“高精尖缺”,一旦产业化,将带来“核裂变”式的效应。
未来的院士港,或许会带来更大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