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获数量多了、个头大了,近乎绝迹的鱼类幼体重新出现,带动渔业新旧动能转换和现代渔业持续升级——
4个月休渔期:调优“供给侧”
9月1日12时,青岛第二个“史上最长”休渔期落下帷幕,全市4000多艘渔船陆续离岸出海,撒下今秋第一网。渔民们修整了4个月,为鱼虾满仓的丰收做足了准备。
而休渔期内,青岛水产市场依然热闹。发展远洋渔业、建设海洋牧场,青岛不断推进渔业供给侧改革,建设现代渔业体系,丰富市民的菜篮子。
渔获量多体大,近乎绝迹的鱼类幼体重现
“我早就赶过来了,买点新鲜海捕渔获回去。你看这螃蟹多肥,这刀鱼多新鲜,虽然让我们这些市民馋了4个月,但这等待着实值得。”9月2日下午,小港码头上,56岁的张庆福拎着刚从渔船上买到的新鲜海货,心满意足地告诉记者。
▲9月2日,市民在小港码头采购海鲜。任晓萌 摄
“不光市民欢喜,我们渔民也高兴。”渔船上,满载而归的渔民刘洪实黝黑的脸上乐开了花。“今天这一船捕回来600多斤,按这个收成算下来,过年时能给孙子包个大红包!”
“史上最长”休渔期已实行两年,在主要经济鱼类繁育和幼鱼生长的时期实行“封海”,不仅让整个渔业资源得以休养生息,也让渔民们每次出海都能鱼虾满仓、收获更丰。根据2017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与生态系统研究室进行的“黄渤海渔业资源调查”和“黄渤海近岸产卵场调查”两项调查,黄渤海的渔业资源平均密度2017年比2014年大幅度提升,带鱼、蓝点马鲛(鲅鱼)、许氏平鮋(黑头)等主要渔业种类资源量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不仅平均渔获密度和平均渔获尾数出现上升,且平均体长和体重也出现小幅增加。银鲳、高眼鲽、大头鳕和三疣梭子蟹等重要经济鱼种幼体的补充量也明显增多。
除此之外,在渤海区,近几年调查中近乎绝迹的鱼类如银鲳、黑鲷和带鱼的早期补充幼体重新出现,且主要经济种类鱼卵质量明显好于2016年。在黄海区,鳀鱼、小黄鱼、蓝点马鲛、鮻鱼、鮸等种类早期补充能力显著增加,鲐鱼、褐牙鲆、棘头梅童和银鲳等鱼类的优势度也呈现一定程度的增加。
打造域外蓝色粮仓,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动能转换
8月底,6艘国内新型远洋渔船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起航,前往毛里求斯海域捕捞金枪鱼,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春节,捕回的金枪鱼将出现在市民的餐桌上。
市海洋与渔业局明确表示,近年来,青岛不断推进渔业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壮大大洋性渔业,巩固提升过洋性渔业,积极开发季节性远洋渔业,不断丰富市民菜篮子里的水产品,就是要让市民菜篮子里的水产品不因休渔期而短缺,让青岛水产品市场品类更多元、数量更充沛。
截至目前,青岛已有10家企业与12个国家建立合作项目,全市注册远洋渔业公司31家,批建远洋渔船165艘,其中正在作业渔船118艘,已批在建待建渔船47艘。今年1至7月,全市远洋渔业产量7.86万吨,同比增加3.4%,计划全市作业远洋渔船总数达到120艘,年捕捞产值达17亿元。
近海资源相对有限,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建设域外蓝色粮仓,对于渔业的现代化转型意义深刻。目前青岛正着力推动马来西亚渔业产业园等海外综合性渔业基地建设,积极开展海外养殖、捕捞、加工、经贸等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同时,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充分发挥基地的集聚效应和仓储功能,鼓励国内外远洋渔船在基地停靠、国内外优质渔获物在基地交易,推动水产品市场物流与养殖、捕捞、加工融合发展。
在大力发展远洋渔业的同时,自2015年开始,青岛开始启动渔船减船转产五年计划,至2019年底,全市计划压减海洋捕捞机动渔船567艘,总功率数压减19585.70千瓦。同时,压减老旧、木质渔船、大中型渔船及双船底拖网、帆张网、三角虎网等对渔业资源破坏性较大作业方式的渔船,逐步降低捕捞强度,缓解了捕捞强度过大与渔业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积极引导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带动增养殖业、休闲渔业及其他产业发展,促进渔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从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和渔民增收。
“不管是延长休渔期、减船转产,还是大力发展远洋渔业、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对全市渔业体系将进行一场良性洗牌,剔除违规滥捕的低端渔船,通过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的休养生息,提高现代海洋渔业的高质量发展。”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着力建设海洋牧场,实现“耕海牧渔”愿景
延长休渔期至4个月,同时减船转产,但岛城市场上的水产品却保持丰富。这其中除了依靠远洋捕捞,更得益于现代养殖技术的发展。其中,既能游钓休闲,又能养殖增产,还能生态修复、渔业养护的“海洋牧场”,更是让“耕海牧渔”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通过投放人工鱼礁,为藻类、贝类生物提供附着基,吸引鱼、虾、蟹等在附近游动、聚集,除了创造环境使鱼类自然聚集,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向海洋补充资源,从而达到修复海洋生态、恢复海洋的目的。海洋牧场模式科学精准,已成为青岛现代生态渔业的重要部分。
青岛自2009年开始规模性建设人工鱼礁发展海洋牧场,目前在建11处海洋牧场区,总面积5890公顷,共投放礁体222万多空方。其中6处被评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3处被认定为省级休闲海钓基地,4处被认定为省级休闲海钓场。
配合海洋牧场建设,青岛逐年推进增殖放流等渔业资源修复工程。近5年,全市共投入各级资金逾1.8亿元,累计放流水产苗种105亿单位。其中,在龙盘、鲁海丰、银海等省级休闲海钓基地鱼礁区海域,投放恋礁鱼苗1000多万尾,有效提高了海洋牧场综合产出效益,让海洋牧场“生态兴旺”。
“耕海牧渔”的美景也有效拉动休闲海钓产业的发展,石岭子、王哥庄、五丁礁等海洋牧场通过承办不同规模的海钓比赛,极大地提高了青岛海洋牧场和海钓基地的知名度,为青岛现代渔业转型升级、打造蓝色粮仓提供了强大支撑。市海洋与渔业局表示,今后青岛将推进“礁、鱼、船、岸、服”五配套,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升级版”,助力青岛渔业的新旧动能转换。(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任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