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组图:实拍海科展上的黑科技 水下滑翔机你见过吗

2018-09-12 13:41 作者:陈志伟 吕栋 来源:青岛新闻网
分享到:

“海燕”万米级水下滑翔机。

青岛新闻网9月12日讯(记者 陈志伟 通讯员 吕栋)今天上午,2018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在青岛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本届展会以“科技经略海洋创新实现梦想”为主题,将一直持续到14日。

青岛新闻网记者采访了解,青岛海科展将集中展示海洋工程装备仪器设备、海洋新成果新技术、海洋观测探测监测、海洋环境保护、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科技军民融合、空天地海一体化装备与技术等最新技术成果和产品,展览面积30000平方米,吸引数百家参展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人士参会,专业买家和采购商的数量将达到2000家,专业观众达30000人次。

青岛海科展汇集了国内海洋科技研究的顶级力量,包括国内知名涉海科技研究机构、高校以及相关企业,展会上,最前沿的海洋科技研究新成果和新产品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观众被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综合模拟实验装置模型吸引。

虚拟现实让参观者实地体验“可燃冰”

在本次展会上,青岛新闻网记者看到,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展出了大尺寸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综合模拟实验装置的模型,该装置可制备接近实际条件的样品,实时探测水合物成藏与分布情况,模拟钻井、降压开采工艺与过程,探测水合物开采过程中诱发出砂位置和出砂速率等参数,为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提供支撑。天然气水合物分子模型可使观众直观地认识可燃冰微观笼型结构。

据工作人员介绍,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其资源密度高,全球分布广泛,具有极高的资源价值,因而成为油气工业界长期研究热点。

海水淡化装置。

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引关注

在2018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上,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等参展商带来了当下海洋科技研发最前沿的“海燕”万米级水下滑翔机、“浮星”浮标的深海探测设备,向参展观众展示了最先进的海洋观测装备。

在天津大学青岛海洋工程研究院展台,“海燕”系列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备受关注。

据介绍,今年4月,“海燕”系列万米级水下滑翔机,在马里亚纳海沟附近海域,经过一系列的规范化的海上测试,其最大工作深度达到8213米,刷新了下潜深度的最新世界纪录。今年5月,“海燕”系列长航程水下滑翔机连续运行119天,完成剖面862个,航行里程2272.4公里,再次创造国产水下滑翔机连续工作时间最长、测量剖面最多、续航里程最远等多项新纪录。

据了解,水下滑翔机是深海环境观测的重要平台之一,此前最深观测能力为6000米级,而8000米潜深的顺利测试,为我国深渊研究和深海观测增添了新型的装备平台。

西北工业大学展台。

水下机器人深海显神通

近年来,在无人机市场的带动下,水下智能机器人产品也开始崭露头角。在2018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上,多家参展商展出了水下机器人。

在展会上,由西北工业大学“自主水下航行器”研制的50公斤级便携式自主水下航行器引关注。

据介绍,在“50公斤级便携式自主水下航行器”研制过程中,突破了复合材料耐压壳体结构轻量化设计、、高精度自适应定深控制、应急避险舵机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3项,授权8项,并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海上实航试验验收。

“我们研发出9种型号的系列产品,航程从100到500公里,深度从50到300米,可以根据不同应用需要分别完成各种水下探测、勘察任务。”工作人员介绍,“50公斤级便携式自主水下航行器”的研制为我国海洋探测、开发和防卫提供了重要装备。

动台试验系统模型。

检测“神器”惊艳亮相海科展

检验检测是是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基础。正在进行海科展上,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展出了各种检测“神器”。

在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中心展台,青岛新闻网记者看到了海上钻井平台模型,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展示的是海洋水下设备综合试验检测平台,海检集团具有国内唯一的海洋水下设备综合试验检测平台,可系统地提供海洋工程装备国产化和产业化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服务。

青岛海检集团另外一项“神器”是动台试验系统,作为地面试验验证的重要设备,其可以模拟航天器在运输、飞行过程中的多种振动环境,解决可能会导致航天器飞行载荷增大、飞行不稳定、推进系统工作异常、控制精度变坏,甚至飞行失败的等力学问题。此外,该系统在民用领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为海工装备、汽车及轨道交通、电工电子、医疗器械等行业解决整机或零部件系统力学性能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支撑。

自主研发翱翔系列微小卫星亮相

在2018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上,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青岛中海基业等参展商展出了尖端的卫星研发及高精度定位产品。

西北工业大学“翱翔系列卫星”是一种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低成本实用化的立方星系列,主要应用于区域遥感、通讯、空间科学、新技术验证等领域,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十余颗卫星的在轨运行,技术成熟可靠。

西北工业大学已自主研制并实现翱翔系列微小卫星“一年三星”的成功发射与在轨运行,2016年6月25日,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搭载“长征七号”液体运载火箭于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首飞,开展人类首次大气层外自然偏振模式探测。

2017年1月9日,西北工业大学与航天科工集团联合研制的“行云试验一号”2U立方星,搭载“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验证低轨窄带卫星通信技术。

2017年4月18日,西北工业大学自主研制的“翱翔一号”2U立方星搭载宇宙神5运载火箭在美国卡纳维拉尔角成功发射,并经天鹅座飞船转运至国际空间站,5月15日由国际空间站成功部署入轨。

工作人员介绍蓝光存储实物。

全球领先蓝光存储技术引关注

2018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上,众多参展商展出了其自主研发的海洋大数据平台,在未来的海洋探索中,海洋大数据平台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东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2018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上展出了蓝光存储实物,蓝光存储内含300GB工业级光盘,由国内唯一一条300GB光盘生产线生产。展陈还配合高清工业级存储过程影响,展示设备的精密技术与流畅的读写过程。

据了解,易华录的蓝光存储技术,采用全球领先光磁一体存储,能满足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相比传统存储方式,“蓝光存储”可以使成本下降70%至80%,促进数据的保存,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供更好的土壤。据介绍,海洋科技研究领域涉及到大量的数据记录,高效且稳定的存储技术将为海洋科研提供重要的基础和保障。

展示山东省近海雷达立体监测系统。

近海雷达实时监控海域动态

近年来,人类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已经逐渐从近海走向深海。这也对海洋渔业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在2018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上,不少参展商展出了最新研发的海洋渔业科技新产品,让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不断走向现代化。

山东海兰寰宇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山东省近海雷达立体监测系统,包括雷达、光电、AIS等。“雷达主动探测,可实时显示海面目标态势,辅助分析船只作业类型,提升船只监管范围,尤其提高伏休等特殊时期渔船、渔港监控力度。我们已经在全国已经设置了220套雷达监测系统。”山东海兰寰宇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申春煦介绍,雷达观测技术还被用于海上搜救。地波雷达观测到的表层海流数据,是人员搜救模型的基础数据,漂移预测模型可据此对人员、船只作出漂移预测。

据介绍,雷达监测布局成网后,可通过多站部署扩展搜救监测范围,对较远海域的目标进行准确探测、识别和跟踪,形成应急搜救所需的实时数据,为行动部署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支撑。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