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9月30日讯(记者 王超)近日,山东省文化厅公布了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入选剧目名单,青岛市话剧院原创大型话剧《家有遗产》成功入选。据悉,该剧将于10月10日、11日晚在青岛市人民会堂上演。
从生活中“打捞”艺术感动观众
《家有遗产》改编自青岛本土作家连谏的同名小说,特邀国家话剧院著名导演王晓鹰执导。该剧是一部有温度、具有关照当下捕捉社会敏感问题的现实题材作品,讲述了郑家老爷子去世后,郑家儿女的平静生活突然掀起了一场遗产风暴,面对利益和亲情的考验,有人心怀叵测,处心积虑;有人博大宽爱,相互扶持。在“遗产”面前的众生相,折射了现代社会的世风和人情冷暖,深刻诠释了普通百姓崇尚坚守的中华传统家庭美德——“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一部弘扬好家风、反映正能量的极具现实意义的话剧。
青岛市话剧院院长苗青介绍,《家有遗产》从剧本创作到落地排练用了两年时间,数度打磨,四易其稿,于7月17日在青岛李沧剧院进行首演。“剧本出来后,各方面都给予了极大地重视,对这个题材给予了肯定。因为剧本是从小说改编,起初在艺术呈现上并没有很成熟,我们秉着对艺术负责的态度一直希望能够完善剧本,一边排练一边修改,数其易稿。”苗青坦言,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剧难在贴近生活,因为越贴近生活,观众越能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生活那么丰富精彩,真真实实就摆在那里,戏剧不讲真话不揭示真相,观众就会远离你,只有来自生活深处的剧本才能感动演员、感动观众。”苗青说,“遗产”是我们老百姓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话题,几乎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剧中通过三代人对遗产的不同态度把生活的复杂性、人性的真实性以及良心的拷问、亲情的本质、传统道德和民族文化精神的延续都表达了出来。“这是戏,也是生活。遗产给我们留下的是什么?它不仅仅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家风代传的精神传承才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精神力量。”
这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接地气的话剧,凭着“亲情回归”和“家风传承”的温馨主题受到了业内专家的高度肯定,同时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强烈反响。观众媛子在看完话剧后感慨道,《家有遗产》所折射出来的人生百态,其实是人性多面的真实写照,“一个小家的凝聚力不在于有多少物质的财富,而是这个家有多少善良的心和温暖的怀抱。戏里朴实无华的的台词和情景就像我们的人生经历,记叙着寻常百姓家的酸甜苦辣。”
实力派撑起久违了的现实主义
7月18日《家有遗产》举行了内部专家座谈会,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张健钟、原中国舞美学会会长蔡体良、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文艺报》艺术评论部副主任徐健、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刘敏等专家与主创一起,从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等方面对该剧进行了深入研讨。各位专家对此剧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家有遗产》表现了老百姓的普通生活,是一部真正给老百姓看的戏。该剧呈现了一幅当代社会的世俗百态图,是具有时代精神、接地气的一部好剧。
据悉,《家有遗产》是话剧院时隔12年后再次创排的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剧作品,以记录普通老百姓人家的家风亲情传承的亲情故事关照现实。除了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副教授张华翔这些国家级主创团队的加盟,剧中的演员也全是实力派。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剧作品向来非常考验演技,饰演夫妻的贺凯和李清蕊两人将婚姻里的夫妻状态诠释的恰到好处,动容之处甚至引得观众泪眼涟涟。青年演员张鹏、杨益、张蒙蒙在把握人物角色的心理状态上也下足了功夫,一次次讨论、一次次对人物的推翻重塑,最终为观众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舞台角色。
“这个戏首演达到这样的水平很不容易,文艺关注现实才有生命力,国庆期间我们将继续打磨提高接受观众的检阅。”苗青说,根据前期专家的指点和建议,主创人员近期在集思广益、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又对剧本内容、舞台设计、艺术呈现等作了更加精细的打磨,《家有遗产》现已进入第二轮的修改提高,力求将该剧打磨成为青岛话剧院的又一精品力作。国庆假期过后,该剧将作为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入选剧目于10月10、11日晚7点半在青岛市人民会堂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