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又添两位非遗传承人
春宝发制品制作工艺传承人陈玉兰、棒槌花边技艺传承人王军榜上有名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近期,山东省文化厅下发了《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即墨区的春宝发制品制作工艺传承人陈玉兰、棒槌花边技艺(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王军榜上有名。至此,即墨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总人数已达到5人。
近年来,即墨区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非遗传承人保护体系得到逐步完善。截至目前,即墨区已公布了三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1人(含2人已去世)。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5人、青岛市级13人(含1人已去世)。
即墨发制品制作技艺历史悠久,萌发于原即墨县龙泉、段村、金口、店集等几处乡镇的相关村庄,是以师徒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
有史料依据的传承关系可追溯到明朝天启年间。那时,他们依附号称“胶东城市之冠”的金口港的南北通商贸易,起始于头发的梳理加工,编织榨油的油垫、演戏曲秧歌用的头饰、假辫等。在长期的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即墨民间艺人在不断融合当地发制品制作技艺精华,形成一整套完备的发制品制作流程。
■即墨发制品。
即墨发制品传统制作技艺包括档发、色发、发网、男女假发、教习假发、植发、包装整形等多方面的技艺流程及相关法则。主要以优质人发及人造发为原料,以专用发胶、网料等为辅料,集选料、摘发、水洗、拉荒把、梳拉、吃酸、中和、催化、氧漂、染色、固色、烘干、剪边整形等30多道工艺和50余种技法为一体,制出的成品形象美观、生动逼真、和谐自然。上世纪80年代,即墨发制品就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荣誉称号。
春宝发制品制作工艺传承人陈玉兰将历史悠久的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并在国内荣获驰名商标称号,在国外占据70%的市场份额,并被称为“发饰工艺品之瑰宝”。2015年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花边传人王军正在与外商商讨花边制作技法。
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是我国传统织绣工艺品的典型代表,由鲁绣衍生而来,为纯手工编织而成,在国际上素有“抽纱瑰宝”称号。现已形成了以即墨为中心,北至莱阳、海阳,南到崂山,西跨沽河两岸的生产区域。
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从产生到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即墨民间艺人在不断融合当地花边编织技艺的同时,适当吸收欧洲国家花边编织的技艺精华,经过不断总结与改进,以师徒相传的方式流传至今,并已形成了即墨织绣独特的艺术风格。
即墨花边是一种单线织绣的花边,主要采用21/4、21/6、20/4等不同股数的丝光线和优质亚麻布、棉布及各种机制小带为原料;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和80余种针法为一体,达到平、薄、光、匀、齐、净的工艺技术要求。织边的主要针法有锁灯笼扣、织密布、绞柱、搁边、二针网、三针网等50余种。刺绣的主要针法有插花、行梗、纳底、抽经(纬)、锁边、陶眼、扒丝、抽勒、切勾等24种。无论织边或刺绣均须拉线松紧一致,底线适宜,用线不碾不毛,网眼均匀清晰,针码平均。对织出的图案要求角尖、弧圆、边齐、整体平整、不卷不曲。即墨花边在编织过程中,每道工序都十分严谨,无可挑剔。花边小幅作品精美绝伦,是一种时尚高档的消费品和艺术收藏品;大幅作品高贵典雅,是各国重要场所的装饰用品。2015年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记者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