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崂山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回望40年沧桑巨变,青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曾经的海边渔村,如今成长为一座举世瞩目的国际都市。为了全维度、立体化呈现青岛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新一轮发展积蓄力量,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充分利用各报、各网、各端,合力推出“回首来时路再启新征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大型巡礼报道,走进各区市,回顾发展成果,见证“改革开放再出发”信心和决心。
崂山夜景
青岛新闻网11月29日讯(记者 任俊峰 摄影 刘明元)作为1994年青岛市区划调整成立的新城区,崂山区经过改革开放40年发展,已经由一片相对落后的农村区域,华丽变身为一座现代化的生态田园城市、山海品质新城。40年拼搏奋斗,40年发展积淀,在崂山区历届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崂山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可以说,崂山今天生机蓬勃的发展面貌,是改革开放40年伟大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是改革开放塑造了崂山、成就了崂山,唯有改革开放,崂山发展才能更出彩、全区人民才能更幸福。”崂山区委书记江敦涛告诉记者。
江敦涛表示,新起点意味着新目标、新突破、新作为。未来,崂山区必须拿出崂山情怀、崂山担当、崂山作为、崂山速度,既要为崂山长远发展加压奋进,也要为省市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必须奋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率先走在前列。
崂山太清宫美景
“我们坚信,下一个40年,崂山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崂山人民的生活也一定会更加美好。”江敦涛说。
抓好三方面突破重点 打造“6+1”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
江敦涛表示,崂山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也有着系统完备的产业生态。近年来,崂山区按照产业组织模式,着力构建了集科技研发、创新载体、高端人才、投融资、产业政策、龙头企业、科技服务等各类要素于一体的产业生态圈,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下步,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在产业组织上,按照“紧盯前沿、打造生态、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组织理念,重点打造“6+1”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做到每个产业都有一名以上院士领衔源头创新、一个以上龙头企业带动支撑;目前已集聚企业1100多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53家、瞪羚企业31家,杰华生物被认定为山东首家硬科技独角兽企业。
二是在产业载体上,按照“一楼一产业、一楼一园区”的思路,建设垂直产业园,集中布局集约化、轻资产化的新兴高端产业,以此来提升经济密度和亩产效益,用好崂山宝贵的土地资源。
三是在产业政策上,将继续搭建最好的平台,出台最好的政策,提供最好的服务,推动更多人才项目、产业项目、资本项目集聚崂山,推动更多人才、产业和资本要素在崂山融合发展,推动崂山成为国内产业生态最完备、创新资源最密集、高新技术产业最富活力的区域之一。
投入400亿 实施全面小康升级工程
江敦涛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崂山人民为崂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体面的、满意的生活。”
近年来,着眼于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崂山区重点做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民生目标的提升。提出了打造普惠型、质量型民生强区的目标,本届区委任期内计划投入400亿元,实施全面小康升级工程,推动崂山的民生保障水平继续走在省市前列。
二是惠民政策的创新。通过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各个领域、各个方向的综合施策、精准施策,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更加注重群众的实际感受和现实需求,更加注重平均数下掩盖的大多数,更加注重丧失能力的极少数,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实实在在地惠及全体群众。
三是民生投入的加大。近年来,崂山民生支出占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始终保持在70%以上,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投入,让崂山群众的民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以3A级景区标准建设提升每一个农村社区
江敦涛指出,当前,崂山的主要区域形态还是农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崂山乡村发展的新机遇,也是必须履行好的新使命。
在总体布局上,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目标,确定以3A级景区标准建设提升每一个农村社区,重点实施文化引领、环境提升、产业振兴、人才支撑、组织保障“五大工程”,努力实现崂山全域皆景区,力争走出崂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率先突破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崂山2018突破之年的“六大突破”之一,依托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的创建,加快建成一批共享庄园、休闲农场和田园综合体,今后3—5年,重点打造4个特色小镇、7个精品示范村和1个中国传统村落。
在特色创新上,以正在规划建设的8个郊野公园为抓手,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今年投入14亿元,启动31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10个社区的综合管线入地工程,敷设污水管网100多公里,建成污水处理模块10座,10个社区约1万多户农民实现清洁采暖。
下步,崂山区将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把农村再造成为一个生态化、田园化的新城区,重点布局休闲、度假、康养等方面的城市功能,打造农旅结合、文旅结合、文创、研发等产业载体和绿色生态空间,使农村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大健康产业的辐射地和嫁接地,以乡村的空间重构推动城乡的产业重塑,逐步实现城乡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今年力争新增省市示范村3个、市级达标村20个。
生态立区 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大美崂山
崂山区拥有全市唯一的5A级景区、全市最美的海岸线、全市重要的水源地,既是一座生态宝库,也是青岛的“绿肺”,更是全市人民的母亲山。生态是崂山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人才、产业、资本等要素汇聚崂山的重要吸引力。
江敦涛介绍说,崂山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为崂山永续发展负责的高度,坚决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力打造一个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大美崂山。
在总体思路上,崂山将坚持走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路子,以优势导向推动绿色发展,充分挖掘崂山生态资源价值,切实把崂山的生态优势融入到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各个领域,充分释放生态红利。同时,以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为着力点推动旅游业发展,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富民产业来抓,深入推进“上山下海”战略,加快打造一批高端餐饮、特色民宿、休闲娱乐、康体养生等精品旅游项目,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打造享誉海内外的旅游目的地。
在优化绿色布局上,结合崂山自然资源禀赋,统筹布局好“三带相融”的绿色空间布局。“三带相融”,就是突出绿色基调,塑造好海、山、河的生态脉络和独特风光。滨海,加强海岸线综合治理,精心营造一批景观小品、生态廊道、绿色空间,塑造海洋风情的旅游文化带;环山,统筹推进造林绿化、山体修复和病虫害防治,重点做好午山生态公园规划编制工作,完善好浮山生态公园,建设好金岭山生态公园,营造鸟语花香的绿色休闲带;沿河,实施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严控垃圾倾倒和污水排放,打造生态水岸的景观宜居带。要通过“三带相融”,把山系、水系、绿系等生态空间连成一体,把生态转化为崂山的发展优势、绿色品牌,全面提升城区生态品质。
在突出问题整治上,崂山区将把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深入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一个承诺、三大行动 展现品质崂山的新魅力
江敦涛说,近几年,崂山的城市建设可以归纳为“三个一”。
一是坚持一个思想,就是“人民城市为人民”。崂山把群众的关注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落脚点,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破解市民出行难方面,新建5条市政道路,打通11条“断头路”,完成13条重要道路的大修整治和26条道路的绿化提升工程。
二是确定一个定位,就是“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山海品质新城”,这也是崂山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发展定位。为把这一目标定位落到实处,崂山区着力提升“六大品质”,即,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经济发展品质、城市建设品质、公共服务品质、社会文化品质、生态环境品质。特别是结合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服务保障工作,崂山下大气力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实施了总长10.5公里的前海一线景观提升工程,建成石老人海水浴场“城市客厅”,高标准打造了14处“口袋公园”和44处人文街景小品,完成480栋楼体的城区夜景亮化提升工程,崂山的城区形象进一步提升。
三是强化一个理念,就是“产城融合”的理念。崂山土地资源较少、发展空间受限,要想实现城市的永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走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子。为此,崂山区把产城融合的理念贯穿到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突出抓好株洲路片区30个转型升级项目,突出抓好山东头、朱家洼社区村庄改造,突出抓好楼宇经济发展,全力打造生产、生态、生活“三生相融”的城市空间。
“下步,我们将乘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成功举办的东风,坚持以高标准规划引领城乡建设发展,以高品位设计塑造城乡特色风貌,以高质量建设打造城乡建筑经典,以高水平管理优化城乡人居环境,积极践行后峰会时期‘一个承诺’,实施‘三大行动’。‘一个承诺’即以城市管理的高标准,保持和继续提升城市环境提升成果。‘三大行动’即实施‘花海崂山’创建行动、崂山滨海岸线步行道全线贯通行动、张村河水清岸绿滨河休闲公园打造行动,以城市景观的新亮点,进一步展现品质崂山的新魅力。”江敦涛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