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拿国奖留学哈佛 这位中山大学美女博士是青岛嫚!

2019-01-18 15:19 来源:大众网
分享到:

初见毕青苗,印象最深刻便是嘴角灿烂的笑容。这似乎与印象中“压力大到掉头发”的博士生形象不符。

谈起自己的学术生涯,毕青苗总是提起三个字,“心态好”。尽管科研工作很紧张,她也会在空闲时间追追电视剧,刷刷微博。毕青苗笑称自己是“非典型”博士生,然而正是这位“非典型”博士生,在2018年不仅获得了国家奖学金,还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联合培养项目支持留学哈佛,做到了大家眼中的“典型”优秀。

▲毕青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和学术相遇的第一个瞬间

“保研表格上有直博、专硕、学硕三个选项,我一眼就被‘直博’吸引了。”回忆起学术生涯的开端,毕青苗选择用“心动”这个词来形容。

就读于岭南学院西方理论经济学专业的她,如今是直博的第五个年头。也正是这一年,她获得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对毕青苗而言,走上学术道路并非事先的规划,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缘分。“我是一个特别随性的人,直到大四才开始考虑未来究竟该走什么路。”本科四年,年年都能拿到奖学金,优异的成绩让毕青苗得到了保研的机会。

生于山东青岛的她,从小便被儒家尊师重教的思想影响,对做学术,做老师,有一种天然的憧憬。本想出国留学的毕青苗因此决定“试一试”,没想到这一试,便成为了她与经济学“爱情”的开始。

▲毕青苗在2018山东大学举办的制度经济学论坛上获优秀论文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3年的夏天,毕青苗报名参加了岭南学院的暑期夏令营。毕业于数学专业的她,在当时可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经济学“门外汉”。面对老师提出的种种问题,她只能努力开动大脑,灵活应对。

“有一个问题我印象最深,‘一个蛋黄月饼要怎么分,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我当时就想,这算是什么问题?”对经济学理论一窍不通的她,选择用数学中微积分的方法解决。“没想到老师说,这样好像也可以。”

尽管努力答出了一个个问题,但毕青苗仍然感觉面试表现过于糟糕,以至于对结果不报什么希望,然而最终她还是接到了这个巨大的惊喜。而她与经济学的“爱情长跑”,也就此拉开帷幕。

喜欢是乍见之欢,爱是久处不厌

“做学术就像是一场长跑,不能透支。”在毕青苗看来,做学术研究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和保持好奇心。她把自己的学术生涯比作一场“爱情长跑”,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既有心动和吸引,也有压力和争吵。

该如何与学术工作相处?回顾这几年的学术经历,毕青苗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心态好。“不开心就不做了,玩开心了再做。学术研究不应该是一种逼迫。”每当在研究上遇到压力或瓶颈,毕青苗会去健身,或是看看电视剧,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别人会说,你怎么一天到晚都乐呵呵的?其实我也会在办公室通宵,会熬夜到三四点,但因为我心态好,平时大家都看不到我背后的压力。”

▲办公室里的毕青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尽管科研压力大,但毕青苗始终记得导师徐现祥教授的一句话,“科研是科研,生活是生活,不要把科研和生活捆绑在一起。”一年回两次山东,她整整一个假期都会和父母一起待在家里。读博的这几年,父母给了她很大的支持,帮她化解了许多压力和情绪。

谈起身边的亲人、导师、朋友,毕青苗总会说自己很幸运。她坦言自己的导师是对她影响最大的人,“如果没有遇见导师,我的人生肯定和现在不同。”在徐现祥教授的指导下,毕青苗完成了多项学术研究,而导师的言传身教,更是让她学会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在导师身上,毕青苗感触最深的是他的温暖和对学术的执着追求。每当研究遇到困难,毕青苗都会到办公室和导师谈心。“导师会问你有什么困难,然后和你一起想应该怎么做。”学习论文,师门聚餐,这样一周一次的研讨会,是徐现祥教授坚持了近十年的传统。

和学术研究“久处不厌”,还需要保持自己的好奇心,主动学习新的知识,获取新的体验。

2018年,毕青苗成为了国家公派留学生之一,赴哈佛大学交流学习。初到陌生的环境,毕青苗也感觉到一丝胆怯和不适应,但很快她找回了自信。“我发现我们国内的教育其实和国外比并不差,我们学院的课程设置,包括研讨会、小班教学,其实和国际接轨的程度很高。”

在海外留学的过程中,口语往往会成为最大的问题。哈佛大学每周都会举办讲座和研讨会,也给与会者留出了提问与讨论的时间。由于对自己口语的不自信,毕青苗刚开始总是保持沉默。但慢慢地她发现,身边的同学总是十分积极,即使是一些简单的问题也会与演讲者进行讨论。“有什么不敢的,反正没有人认识我。”带着这种想法,她也开始参与到讨论之中,最后甚至为自己所在的团队用全英文做了一次报告。

▲毕青苗在哈佛经济学院做报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美留学期间,哈佛的博士生给毕青苗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们的专注力和批判精神都是值得学习的。而最令她惊讶的是一位研究中国经济的美国博士,“他每年要来中国两次,去各地调研,甚至比一些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从他身上,毕青苗学习到了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作为中国学者,我们更应该立足中国社会现实,做对中国有用的研究。”

▲美丽的哈佛校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以真实测量经济的温度

经济学的研究与社会现实密不可分,不仅源于社会,也要回报社会。而“真实”,便是毕青苗科研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

2018年发表于《经济研究》的《行政审批改革与企业进入》一文,毕青苗和助理研究员一起,手工收集整理了全国333个地级和2852个县级设立行政审批中心的数据。为了这些数据,他们在一个个城市的官方网站上查找、下载、整理,花费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

▲经过无数次修改的《行政审批改革与企业进入》论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了寻找数据,毕青苗还曾在哈佛图书馆待了一个多月。2012年至今,徐现祥教授及其团队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展开了研究。由于中国各地都有经济增长目标,为了建立一个不实施经济增长目标管理的参照系,识别出经济增长目标的影响,团队开始寻找全球各个经济体经济增长管理的数据,而毕青苗则承担了整理哈佛图书馆所保存的数据的任务。

厚厚的一沓微缩胶片,每一张保存了二十页的数据,只能通过人工一张张筛选、记录、整理。寒假期间的哈佛图书馆早上九点开门,下午五点关门,毕青苗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甚至看到眼睛都有些发胀。

2018年2月13日,大年三十的前两天,毕青苗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些与她相伴月余的珍贵资料。

▲哈佛图书馆的胶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整理胶片数据的毕青苗(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除了真实的数据,实地的考察调研也同样重要。2018年盛夏,在岭南学院的支持下,徐现祥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国家商事制度改革暑期调研”。11支队伍,30名学子,走过了11个省份,74个城市,162个区县,以实地测量中国经济的温度,真实记录调研所见所感。

在这次调研中,毕青苗负责推文编辑、数据处理、报告写作等工作。“你一定要亲眼去看看,你才知道中国各地的经济状况是什么样的。”立足中国,研究中国,服务中国,这是毕青苗目前学术研究的基础和目标。她始终记得导师曾说过的一段话:“基于中国实践提炼科学问题,讲好中国故事,做出一流研究。”

回首四年的科研生活,毕青苗总结了两个关键词:幸运,心态好。尽管一路走来也有压力和艰难,但她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始终不减。“现在发现一些新的方向还是会感到很兴奋。”正是这份热爱,成就了她与经济学的缘分,她的科研生活,仍将继续。消息来源:中山大学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