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德地图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未来交通与城市计算联合实验室、阿里云等单位共同发布了《2018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
青岛连续四年拥堵缓解
拥堵降幅达8.35%
登上了全国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榜”
在榜单中位列18位
这一切与我市近年来发力推动的交通拥堵治理工作密不可分,通过采取道路整治提升、停车场建设与管理、交通秩序整治、公共交通治理等一系列治堵、缓堵措施,我市交通拥堵缓解明显,治堵效果成效显著。
拥堵降幅青岛位列第3
《报告》显示,基于路网行程延时指数对监测的50个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2018年是四年来路网高峰行程延时指数最低的一年,同比2017年全国近90%的城市拥堵下降或持平。监测的50个城市中,有35个城市拥堵同比2017年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济南,降幅达10.57%。在降幅较大的TOP10城市中,我市位列第三,仅次于济南和石家庄,降幅达8.35%。
从近四年的趋势来看,青岛连续四年拥堵指数不断下降。2018年是拥堵程度最低的一年,拥堵延时指数1.60,相比2015年下降了13.6%。从24小时的趋势来看,青岛白天拥堵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其中晚高峰下降最为明显,拥堵峰值降幅达14.6%。说明青岛近几年城市交通逐步改善,治理疏堵效果良好。
“交通健康指数”全国排第18
本次《报告》基于“城市交通立体化诊断和评价体系”,首创了城市交通综合评价标准——“交通健康指数”。该指数包含了时间、空间、效率三个维度中路网行程延时指数、路网高峰拥堵路段里程比、路网高延时运行时间占比等九项数据指标,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城市交通运行状态。《报告》显示,交通健康指数69.5%为城市交通健康水平线,高于此水平线的城市交通相对健康,低于此水平线的处于亚健康状态。数据显示,在监测的50个城市中,有56%的城市交通健康指数高于健康水平线。
从《报告》来看,青岛交通健康指数为73.1%,在全国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指数”排名中位列第18位。《报告》分析认为,交通健康指数超过70%,意味着这些城市有多项指标更接近交通运行的理想值,交通综合运行状况相对更为健康。
解堵招式
01 打通“毛细血管”畅通微循环
我市自2014年起成立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指挥部,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积极推进道路整治提升、停车场建设与管理、交通秩序整治、公共交通治理等治堵、缓堵工作。通过连续四年的不断建设,市政道路得到了综合提升,全市完成青山路(万年泉路-黑龙江路)、银川东路等多条未贯通道路打通建设,打通了“毛细血管”,畅通道路微循环。
去年年初,环湾路-太原路设置长达8年的红绿灯取消,环湾路一路“畅行无阻”,充分释放环湾路的快速交通功能。市民刘先生家住越秀·星汇蓝湾,工作单位在中山路附近,环湾路是他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回忆起以前青岛北站的红绿灯,刘先生直摇头,“环湾路全程就在北站这里有一个红绿灯,每到高峰期必堵,尤其是下班时间,经常过了瑞昌路前面就是‘一片红’。”取消红绿灯后,他的上下班之路畅通了很多,“开车从家到单位也就20分钟,全程都很流畅,这才是真正的城市快速路。”新路要打通,老路还得去除“病害”,我市建立了道路日常管理长效机制,市政设施由“集中大中修建设”向“维护保持长效”转变,“未病先防”、“小病早医”,通过日常精细化养护、路面预养护技术等措施,提高道路的维修及时率、完好率(优良级)。
02 交通组织优化提升通行率
如何让既有道路充分发挥交通通行功能,更是有关部门需要思考的地方。为此,我市持续开展了交通组织优化,全面摸排了香港路、东海路、麦岛路、高雄路等65条重点道路的交通组织需求,对各条道路的主要交通节点进行了具体分析,设计实施了交通组织优化方案300余个;科学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结合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深化应用,对常发性拥堵主要干道实施“绿波带”协调控制,对早晚高峰经常出现拥堵现象的路口进行溢出控制,有效提高了路口、路段通行效率。
对于这一点,老司机们感受最为明显。“以前上下班高峰走黑龙江路真是急死人,一共四条车道,最左边的车道只能左转,经常有车走最左车道,然后到了路口再变道,一变道就把两条车道都堵死了,而且容易发生事故。”市民于先生家住城阳,每天开车到宁夏路附近上班,黑龙江路是他的首选,但随处可见的“加塞”常常让他感觉“闹心”。情况的转变出现在去年下半年,上下班时于先生感觉黑龙江路越来越“好跑”了。“路口重新进行了渠化,四条车道到了路口会分成五条,最左车道分成一条左拐、一条直行,大家互不干涉,在路口随意变道的行为少多了。”于先生坦言,这一点小小的变化,让他的上班路畅通了许多。
03 地铁公交换乘出行更便捷
交通的组织优化不仅让驾驶员行驶更通畅,乘坐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市民也感受到了这波“红利”。近年来,随着地铁3号线、2号线东段、11号线、13号线的逐步开通,以及公共交通1小时换乘优惠政策的实施,市民出行更加快捷。此外,我市还根据公交场站建成交付、道路安全通行能力、公交运力配备、与轨道交通衔接、公交线网布局规划等情况,对现有公交线网不断进行优化调整,更加方便市民出行。
变化最为明显的莫过于李村商圈,从前这里是一个很多人”不敢来“的地方,堵车、乱停车等问题让市民诟病。不过现在,这里早已换了模样。准时准点、快速方便的地铁2号线、3号线从李村商圈地下呼啸而过,带来了一波波人流。家住浮山后的市民盛女士经常带着孩子周末来李村玩耍,”现在来李村逛街真方便,坐着地铁就到了,这边商场多,吃饭的地方也多,还有很多亲子游乐的地方。“
04 建设停车场规范泊车管理
近年来,结合美丽青岛行动、棚改拆迁、口袋公园建设及海绵城市建设楼院整治等工作,每年新增公共停车场(路外)泊位超万个;加强道路停车泊车管理督导检查,规范道路泊车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去年,我市组织开展了停车资源普查,摸清全市停车设施”家底“;推动停车智能化管理,建立了全市智能停车一体化平台,试点安装停车管理智能化设施,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停车泊位周转效率和管理水平。(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傅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