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交通拥堵治理效果位列全国第一 青岛是这样做到的!

2018-11-16 16:07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多措并举高效联动

青岛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讯 近日,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阿里云发布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青岛拥堵排名由2017年的40位、2018年第一季度的73位,下降至第二季度的82位,治堵效果全国第一,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自“美丽青岛行动”统一部署以来,青岛积极推进道路整治提升、停车场建设与管理、交通秩序整治、公共交通治理等治堵、缓堵工作,交通拥堵治理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银川东路等20条未贯通道路主线通车

整治197条市政道路、45座市管桥梁

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完成青山路(万年泉路-黑龙江路)、银川东路等20条未贯通道路打通建设,均已实现主线通车,打通了“毛细血管”畅通道路微循环。开平路(重庆路-周口路)打通工程力争年底前实现主线通车,解决周边居民出行问题。取消环湾路-太原路设置已达8年的红绿灯,充分释放环湾路的快速交通功能。

加大道路桥梁整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197条市政道路和45座市管桥梁提升工作,累计整修路面500余万平方米,20余条道路正在积极推进。城区道路运行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为中外宾朋、游客和广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道路通行环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建立道路日常管理长效机制。峰会后印发了《关于健全标准机制常态长效深入推进市政道路提升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形成市政道路提升长效机制,实施施工信息告知制度、跨区道路施工协调机制、掘路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工作定期调度制度,坚持建设城管交警等部门联动、区市统筹的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后峰会时期市政道路整治提升“机制不变、力度不减、水平不降、常态长效”。

编制、修订了《青岛市市政设施养护维修经费测算指导意见》、《青岛市城市道路技术导则》等8个技术标准,健全地方标准体系,为整治提升提供标准依据。加大设施维护经费投入,通过日常精细化养护、路面预养护技术等措施,提高设施维修及时率、完好率(优良级)。

开展道路检测。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对全市范围内次干路以上、技术评价等级C级及以下状态的城区道路进行专业检测,共完成318条道路检测工作,各区市对1730条道路进行了自检,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018年青岛市城市道路技术状况评价报告》编制工作,为各区市制定下一步市政道路大中修计划提供了依据。

新增超10000个公共停车泊位

224处停车场接入智能停车平台

组织开展停车资源普查。完成GIS空间数据库、停车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和调查软件开发,进一步夯实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基础工作,截至目前,停车资源普查外业调查累计完成约60%,旺季普查工作已完成。

持续推进停车场建设。完成上实地块核心车队停车场、南京路1号停车场等50余处停车场建设改造项目,新增公共停车场(路外)泊位超过10000个,已完成全年停车场建设改造任务。

推动停车智能化管理。一是推动全市智能停车一体化平台建设,平台累计接入停车场224处、泊位8.58万个,引导开放共享车位近万个。二是推动道路停车泊位智能化建设。按照标准对道路停车泊位进行统一编号登记,建立了管理台账,试点安装停车管理智能化设施,其中地磁识别器2209个,视频桩299个,部分路段安装了视频监控,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停车泊位周转效率和管理水平。

制定道路停车泊位管理检查计划。每周对市内四区道路停车管理情况进行现场检查,重点检查停车管理人员在岗尽职、服务管理、依规收费、泊车设施等内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现场督办、微信群调度、下发通报等方式进行督促整改,切实按照“六统一”的要求规范道路泊车管理,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55条重点道路信号灯升级改造

公交车道向社会车辆错时开放

持续开展交通组织优化工作。全面摸排了香港路、东海路、麦岛路、高雄路等65条重点道路的交通组织需求,对各条道路的主要交通节点进行了具体分析,设计实施了交通组织优化方案300余个;针对主城区交通“微循环”改造,编制实施了台东片区、泰州一路、十五大街周边道路等小区微循环方案14个,取得了明显的缓堵效果。

科学优化交通信号控制。结合智能交通管理服务系统深化应用,采取“缓进快出、需求控制、平峰协调”的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对常发性拥堵主要干道实施“绿波带”协调控制,对早晚高峰经常出现拥堵现象的路口进行溢出控制,1-9月份共改进路口、路段信号优化方案1700余次,有效提高了路口、路段通行效率。

升级改造市区老旧交通信号设施。对市南区44条重点道路、市北区11条重点道路进行摸底,对上述55条道路沿线的218处道路信号灯进行了整治提升。

实施城区智能交通二期项目扩展建设。开发集成了“态势监控、信号控制、视频跟踪、方案制作、电子推演、勤务管理、社会面监控”七大工作台,完成了与信号控制、视频监控、高精度差分定位等系统的对接及数据共享,进一步提高了交通拥堵的智能化治理水平。

实施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对道路资源、城市交通出行规律进行监控与分析,实现信息共享与互联,为交通问题诊断、信号控制调优提供依据,目前智能交通平台的781处信号点位实现了联网控制。共实施瓶颈控制36处、干道拥堵协调12条、全天绿波协调52条、商圈区域协调8个,有效提高了路网通行效率。

扩展公交车道开放范围,实行错时开放。目前市区范围内,双向六车道以上的道路均已设置了公交专用车道。为最大化充分利用道路资源,除实行单向交通的专用公交车道及福州南路外,其他所有公交车道一律向社会车辆错时开放(早7时至9时,晚17时至19时除外)。(福州南路道路两侧有隔离带将公交车道与其它车道分隔,且公交车道宽度仅能保证一辆公交车通过,因而不具备向社会车辆放开条件。)

实施交通设施提升工程。按照“内外衔接、重点覆盖”的原则,重点保障环湾路、重庆路等主干道,以及奥帆中心及沿海区域周边道路交通设施提升工作,共覆盖道路160余条,里程约670公里,工程总投资2.97亿元,建成改造各类交通标志1741面,完成交通标线施划面积共计32.8万平方米,建成地下交通管线132.3公里。

市区优化调整37条公交线路

建设公交充电桩800余个

调整优化公交线网。2018年1-9月份,市区共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7条、调整线路首末车时间42条、迁改公交站点52处,更好的方便了市民出行。

持续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加快推进浮山新区、唐山路、瑞昌路等场站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高新区4处公交首末站建设工作,目前该4处场站已开工建设,正在进行土地整理工作。同时,督促协调加快公交充电设施建设,目前市区已建设公交充电桩800余个,满足3000余辆公交车充电需求。

规范共享单车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健全完善“重要政策联合制定、重大问题联合协商、重点环节联合督查”的协同联动机制,积极协调城管、公安、工商、城建等部门及各区市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分别做好监管工作,推动共享单车在我市规范有序发展。

加强轨道交通运营指导。不断提升地铁大客流监测及应急处置管理能力,推进实施常规公交与地铁线路的衔接。目前我市轨道交通已进入三线换乘(3号线、2号线一期东段、11号线)时代,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地铁日均客流量约50万人次。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