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新春系列述评①:真正把青岛经济龙头高高昂起来

2019-02-14 10:19 作者:沈俊霖 来源: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
分享到:

落实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重要指示精神,青岛如何乘“峰”而上担当作为,搞活一座城?本报今起推出新春系列述评。

开篇的话

春潮涌动,战鼓频催。

今年是山东省确定的“工作落实年”。青岛将进一步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各项工作部署,推动青岛各项事业走在前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总书记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青岛将持续放大峰会效应,加快建设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本报今起推出新春系列述评,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展现青岛正站在新起点,加快追梦步伐,以开拓进取、苦干实干的精神面貌,迎来高质量发展新的春天。

2019年2月14日青岛日报2版

新春系列述评①

真正把青岛经济龙头高高昂起来

经济兴,则城市兴;经济强,则城市强。搞活一座城,经济必须活起来。

改革开放40年来,青岛经济体量从小到大,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经济的发展为人民幸福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城市的繁荣带来了无限可能,并确立了在全省、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应有地位。

▲奥帆中心。(资料图)记者 傅学军 摄

但我们更要看到,紧握峰会机遇的青岛,面临的挑战同样严峻。

今年是山东省“工作落实年”。对于青岛而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重要指示精神,要乘“峰”而上,要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要不断催生产业生长的动力,就必须用更大的坐标、更大的格局、更高的质量,去审视短长、谋划路径、设定目标;就必须在新旧动能转换、改革开放、“双招双引”上“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不断赢得胜利,真正把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高高昂起。

加速动能转换

打造转型增长极

经济发展就好比一艘前行的航船,能否行稳致远,能否走在前列,关键在动能。而要进一步让青岛的经济活起来,必须打破路径依赖,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经济航船不断注入新动力。

回顾青岛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到,从早期轻工业的腾飞,到奠定中国纺织行业“上青天”地位,到海尔、海信等家电品牌集群闻名海内外,再到擦亮中国高铁名片,从“老五朵金花”到“新五朵金花”,青岛的城市演进史就是产业进化史、企业成长史,产业始终是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昂起全省经济发展龙头,关键在于发展好产业、依靠好产业。

▲双星4.0智能工厂。(资料图)记者 傅学军 摄

动能有新旧,老树着新花。从现有体量来看,传统产业开枝散叶,仍是青岛产业结构中规模最大的部分,是青岛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是青岛经济的“压舱石”。传统产业并不是旧动能的代名词。当传统的纺织服装产业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就生发出了新动能。“红领”插上互联网之翼后,蜕变为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酷特智能”,成为引领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标杆。相似的故事还在青岛橡胶轮胎、食品饮料等产业内发生着,双星4.0智能工厂、赛轮金宇和森麒麟的轮胎智能工厂、德盛机械的离散制造数字化车间等无不如此。

因此,只要顺应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加强规划引领,以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方向,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这些传统产业,发展融合经济、平台经济、绿色经济、品牌经济,加快存量变革,传统产业就一定可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未来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抓住它们就抓住了先机、抓住了未来。当然,要做到并不容易。就像美国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所言:“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因此,对于未来产业我们最需要的可能是足够的耐心和呵护。

▲中车四方生产的复兴号动车组。(资料图)记者 傅学军 摄

目前,青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涌现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AI)、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一批新技术、新企业,生物医药孕育出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杰华生物,高端装备领域涌现出中车四方股份、庞巴迪等行业领军企业。这为青岛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打下了坚实基础。只要以信息化、智慧化、融合化为方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些产业就有望实现跨代赶超和产业倍增,形成新动能的主体力量,实现产业的“增量崛起”。

城市的“个性”、经济的活力源自其优势和特色,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支撑就在于能否做强做高优势特色产业,让长板愈长。现代海洋、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精品旅游这些产业是青岛经济的脊梁。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这些优势,制定既“接地气”又“接天气”的产业政策,在智能化、集群化的方向上,加快产业链延伸、创新链突破,壮龙头、强配套、提能级,真正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产业动能的新旧转换,就是经济发展基本面的转换,城市经济的活力就在这一过程中被不断注入、不断激发。

提升开放水平

筑牢发展桥头堡

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青岛立于开放、兴于开放,搞活经济必须要进一步提升开放的水平。

▲2018年5月7日,在“中铁联集青岛中心站”,龙门塔吊往“青岛号”中亚国际班列上装载货物。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一直以来,青岛的发展得益于积极融入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格局,用开放促改革促发展。2018年,青岛“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开放成绩突出:全市累计货物进出口5321.2亿元、占全省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全年实际利用外资85亿美元、占全省近半壁江山,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6.8亿美元、占全省36%,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43.12亿美元、占全省35.4%。

应该说,作为山东对外开放的前沿与主阵地,青岛当仁不让、冲锋在前,为全省对外开放作出了应有贡献。但同时也要看到,青岛对外开放在全省的龙头地位还不够突出,个别指标与省内某些地区的差距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与某些省份龙头城市相比,青岛对全省的贡献率偏低。比如,2018年,大连进出口额4580亿元,占辽宁全省的61%;深圳进出口额3万亿元,占广东全省的42%;宁波进出口额8576亿元,占浙江全省的30%。要昂起经济发展龙头,必须首先昂起对外开放龙头。

▲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资料图)记者 傅学军 摄

经过40年的摸索,中国的对外开放无论是外延还是内涵都发生了蜕变,青岛的对外开放同样不能因循守旧“走老路”。什么才是高水平的开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不仅意味着要扩大开放的范围、拓宽开放的领域、加深开放的层次,还意味着创新方式、优化布局、提升质量。

于青岛而言,首先要推动对外贸易升级。一直以来,外贸始终是青岛对外开放的“先驱”。青岛企业正是在国际市场上“与狼共舞”,才练就了“狼性”;青岛产业正是在参与国际分工过程中,才实现迭代;青岛经济正是并入经济国际化轨道,才愈发有韧性。外贸强,则青岛强。去年以来,青岛外贸面临诸多困难、增长乏力,这对青岛企业和产业产生了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滑。究其原因就是外贸的层次和水平不够高,旧动能乏力,新动能不蓄。因此,要着力推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推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协调发展,不断优化进出口结构,不断提高进出口层次与水平,最终增强青岛外贸的国际竞争力。

▲2018年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必须充分发挥开放平台的力量。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圆满成功举办为青岛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让青岛由此迈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翻开了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篇章。青岛被赋予建设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国之重任、国之大事。这一平台是国家级平台,而且“独此一份”,要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谋划、高标准推进,努力将其打造为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对外开放高地,并作为青岛新一轮开放的新窗口、新平台。

积极承接国家战略,争取先行先试。青岛历来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要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开放大局,充分发挥青岛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优势,探索形成“一带一路”地方经贸合作新模式。要进一步做好自贸试验区申建工作,前瞻性研究青岛自由贸易港建设模式。要切实发挥好比邻日韩的综合优势,抢抓战略机遇,积极主动作为,在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探索地方经贸合作先行先试中发挥更大作用。

2018年年底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这为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青岛要在进一步推动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基础上,加快输出青岛的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经验等,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坚定不移打造开放发展桥头堡。

强化“双招双引”

决胜“第一战场”

如果把经济工作比作一场战役,双招双引就是最为重要的“第一战场”。经济发展质量是高是低、动能转换是快是慢、财政收入是丰是欠、就业岗位是多是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快不快、好不好。抓住了双招双引,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全链条,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五四广场。(资料图)记者 傅学军 摄

近年来,青岛在双招双引工作中想了不少办法,使了不少新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8年,全市各级各部门上下走访企业1.2万余次、近1万家,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项目27个,全年实际到账外资85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2100亿元,引进各类人才21.9万人,人才总量达到193万。海量的资本和人才,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但也要看到,目前双招双引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在招商引资方面,招商走的多、谈的多、签约少、落地难的问题依然突出,重点招商项目推进效果尚不明显,引进的项目中带动性强、支撑作用大的重大项目不多。引进的企业中有分量的总部不多,目前有180家世界500强企业来青投资,但是区域性总部设在青岛的只有45家,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显著。

在招才引智方面,青岛人才总量比深圳、广州等先进城市“落后一大截”,与同一梯队的苏州、南京相比,也有不少的差距,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同时,还存在促进人才发展的制度机制不够健全,人力资源服务还不完善,服务深度不够、定制服务不多,用人单位在招才引智中的自主权也不够大,引进人才的产业融合度、科技成果转化率也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人才势必进不来、留不住。

认清自己,才能更好地前行。要看到,青岛资源禀赋突出,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海洋科研领先、自然环境良好,一直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这些都是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独特优势。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就要加快推进高质量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不断聚集资本、技术、人才、市场、观念、管理等要素,引进新变量,创造新组合,提供新可能,培植新优势。

▲2018年10月18日,世界500强德国大陆集团青岛工厂开工。(资料图)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双招双引必须明确主攻方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要立足自身产业基础、比较优势、整体的产业方向设计。资本与人才的引进必须契合产业发展方向,要按照省十强产业的要求,结合青岛产业实际,围绕新兴未来产业、传统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三个层次展开,不能“来者不拒”。要紧盯世界500强、央企50强、民营100强企业,以及能够给青岛带来更多财政收入的企业总部、销售中心、结算中心,加快引进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以龙头企业落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项目的聚集。更加重视项目的科技含量,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了解科技发展趋势,瞄准具有国内外一流科技水平的项目,加大引进和培育力度,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穿新鞋,走新路。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实现高质量双招双引,必须打破路径依赖,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招商理念上,要由政策优惠型、政府招商型为主的二元化传统招商模式向环境优化型、资本运作型的现代产业招商创新模式提升,引导各类资金投向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提升引资水平,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在招商模式上,要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要搞好专业化的产业链条设计,强化产业入群企业上下游的内在关联强度和横向配套紧密度,按照产业链设计招进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企招企,吸引更多的关联企业。要充分依靠市场力量,采取社会化、多元化手段,以商招商、以才引才。

船到中流,需用力划桨。滚石上山,不容片刻松懈。

只要我们以只争朝夕、发奋图强的志气,坚持改革不停步、开放不止步,努力在改革开放的宽阔大道上奋力前行,一个经济活力四溢的青岛,就将在我们每个人的奋斗中成为壮阔的现实。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首席记者 沈俊霖)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