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院里的海》《缘起板桥镇》、电视剧《微尘在哪里》等将陆续投入拍摄,青岛已然聚集了200多家影视企业,1000多名从事影视创作的专业人才队伍……
本土影视讲述“青岛故事”
年初,青岛籍导演丁晟现身灵山湾影视局策划的新春公益系列活动之一《我与电影的故事》对话活动现场。除了畅谈他的电影历程,丁晟还带上了自己的新作《特警队》。从《硬汉》系列开始,丁晟喜欢把家乡的红瓦绿树杂糅成镜头的语言,此次《特警队》的拍摄则让他体验了一把青岛的“科技感”—— 《特警队》是首部在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水下摄影棚拍摄的影片,而丁晟自然也成为了第一个“试水”的导演。
如今的青岛,早已将电影深深刻入了城市的基因,并内化为最重要的城市文化特色。一批风头渐劲的青岛本土电影人蓄势待发。
让文艺情怀得以安放
青岛红帆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立勇,从事影视行业已有二十多年。“1998年公司成立,我们先后筹拍了《夕阳里的故事》《古轿》《蓝色梦想》等品质较高的影片。今年,两部电影《里院里的海》和《缘起板桥镇》先后公示备案,将于下半年投入拍摄。”蒋立勇介绍,两部电影都是讲述青岛独特的文化内涵,以《里院里的海》为例,可以说是里院为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贡献了一抹色彩——红色。因此,里院不再单纯成为一种建筑风格,一处民居形式,更是拥有了人格化的特征。正能量和文艺情怀,一直是公司较明晰的发展方向,“青岛有非常多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我们也希望通过影视化的手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将它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青岛电影人在持续发力,在未来的日子里,电影长河中会有更多的青岛元素。
谈到青岛如今广阔的影视发展平台,蒋立勇不无欣喜。“2017年,我们将公司从市区迁到东方影都,其实也是看好了这里影视从业者的集聚和电影发展的土壤。如今东方影都的摄影棚不论在硬件还是体量上都可以和好莱坞媲美,给予了我们很大的便捷。”
去年,蒋立勇亲身体验了一把东方影都的过硬设施。“2018年7月,由李志导演,开心麻花团队功勋演员出演的新剧《无疯也起浪》在产业园一号棚开机。而这也是有青岛本土影视公司参与的第一部在产业园拍摄的作品,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他回忆道,“当时我们在面积1000平方米的一号棚里,搭建了600多平方米的医院场景,有一半的电影拍摄是在这里完成的。摄影棚的拍摄环境不受时间、气候影响,对于剧组来说更加便捷。”
“与此同时,相关的影视制作政策和补贴,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前段时间,四部大片拿到的超3600万元补贴,在影视圈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又一次提振了产业士气。”蒋立勇说,“如今影视局也正在制定‘降门槛’的新举措,这对于中低档投入的本土影视公司来说,无疑是新的机遇。现在我手上还有六七本本子,有了资金的支持,我们也能够放开手脚了。”
用光影传递青岛城市IP
最近,青岛黄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志宝很忙碌。10年前,一部以“青岛微尘“真实事迹改编的公益电影《寻找微尘》,让全国观众认识了青岛这座充满大爱的城市,感人至深的剧情,也让青岛电影力量绽放光彩。“这部电影不仅拿到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还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一座城市的45位专业演员,演绎了自己城市的真实故事。”
■新技术迭出,推动了青岛本土电影快速发展。
今年,贺志宝准备延续这一感动,将30集的电视连续剧《微尘在哪里》再次搬上荧屏。“其实在‘微尘’之后,青岛涌现出了‘玫瑰’‘小草’等非常多具有针对性的公益组织,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我想通过这种形式,记录他们在做的事情,传递来自青岛这座城市的城市IP。”
2005年公司成立至今,贺志宝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小目标”:坚守行业阵地,通过每年两部以上的影片,聚焦正能量和现实题材,让更多青岛出品为人所知。此外,准备今年投拍的两部现实题材影片《一夜暴富》和《中国式婚房》也正在筹备阶段,“赚钱、买房和由此引发的啼笑皆非的故事,是当前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也是希望能够通过影片,引发观众更多的思考。”贺志宝还透露,“电影《一夜暴富》将和包贝尔工作室合作,用黑色幽默的方式讲一个误入传销窝点的故事。到现在为止,山东出品的影片票房尚未突破1亿,我们也想通过精心打造,实现票房的突破。”
与此同时,“电影之都”风头正茂,吸引着越来越多影视企业进驻青岛。贺志宝说,他和同行们正在申请筹备影视行业协会,试图通过行业协会这座桥梁,聚拢影视企业,实现企业和政府的政策对接。“十几年之前,在青岛做影视的企业一只手就能数过来,随着青岛影视行业不断发展,目前已然聚集了200多家影视企业,1000多名从事影视创作的专业人才队伍。希望通过协会这个平台,大家互相学习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在升级
谈到青岛电影产业对于影视从业者的吸引力,下月将正式登陆院线的电影《北斗风云》幕后主创和制作团队就是很好的例证。青岛七度盛霖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才恩告诉记者,自青岛全力打造“电影之都”以来,不论影视环境还是政策扶持,都让原本在外打拼的青岛人感到激动和自豪,也吸引着他们选择回到家乡,为青岛电影发展献力。
■一流的拍摄环境是青岛本土电影工作者开拓的动力之一。图为东方影都置景车间。
随着青岛影视产业“蛋糕”越做越大,后期制作、拍摄配套企业也随之而来,记者了解到,在200多家影视企业当中,有140多家聚集在西海岸,产业聚集效应不断升级。
青岛市影视文化研究会会长周汝萍说,如今青岛电影发展的地盘已经铺开,在呼唤更多具有代表性作品的同时,政策支持也成为蓄力软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吸引力。相信随着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地,青岛发展“电影之都”也将越来越有底气。
对标先进,青岛电影生机勃发
青岛与电影结缘百年,深厚的历史积淀让她一开始就站在了光影的高点。如今,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更是让她实现了硬件设备的国内先行。当然,作为刚起步的影视拍摄基地,对标上海、杭州,差距依然存在。业内人士坦言,“让青岛一年甚至几年赶超北京的后期制作水准,瞬间拥有横店一呼百应的职业群演队伍,这无疑揠苗助长。”
科幻电影元年,青岛正发起猛烈攻势。“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既要有信心,因为青岛影视行业的起步很高,也要看到不足,我们在产业链配套方面还需要不断完善。随着有计划、多触角的发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实现行业深耕,青岛这棵影视发展的梧桐树,必定能引来更多金凤凰。”青岛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过去的一百多年中,电影与青岛彼此成就,共同成长。如今的“电影之都”青岛,正在用更加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姿态不断拓宽着中国电影的边界,将电影这种世界性的语言融入青岛城市文化的血脉,成为城市文化中的鲜明刻度。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杨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