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年前那个喜欢写诗画画的天才青岛小嫚儿“老咪”吗?上周六,长大后的“老咪”——西安交大研读先秦哲学的在读博士王子娇,回到青岛,带着她刚出版的新作《易经初解》做客书城城市课堂。她说,人们大都误读了《易经》,或者把它看作“天书”,高深莫测,或者又过于浅薄,成为占卜命运的神测。“老咪”王子娇眼中的《易经》,“是有着数千年积淀、连接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一部古书,是讲述生生不息之道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根基,是不容错过的哲思和妙意。
带着“出走”欧美的生命体验
青岛嫚儿“回归”传统
著名诗人杨炼为《易经初解》作了这样的题词:“一首诗、一幅画、一篇小文,就把皇皇六十四卦中的奥义简明捧出,举重若轻,恰合大道至简的本义。”在这部关于易经的入门书中,诗与画意象鲜明,为随之而来的64卦的注解作出指引,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少女时代那个喜欢写诗画画,连出了三本诗集的“老咪”。而如今专事读“易”的“老咪”,似乎也真正经历了生命和思想的一次回归。
童年的王子娇是一个喜欢问问题的孩子,她会问父亲各种问题:关于天地的运转,关于花草树木植物的生长,“我觉得爸爸是一个很神奇的爸爸,他不会把我傻乎乎的问题当作笑话,而是用一个非常纯粹的有智慧的心给孩子撑起一个童心得到尊重和滋养的空间。所以我从不觉得自己是天才,但的确保持了自己天生的禀赋。”王子娇很早就涉猎了大量古代经典,以至于当时熟悉她的许多长辈都质疑她父亲的做法,那么小就读那么多深奥的古书,是否给孩子的压力过大。但王子娇说,她从不觉得那是非常辛苦的一个学习过程,“你会觉得是在探索生命,是在闯一个迷宫,就像打游戏一样,爸爸不断给你提供攻略,这本身就很好玩,所以每天我们俩都痴迷于读书,妈妈做了很好吃的饭,叫都叫不动。”
12岁小学毕业时,王子娇向父亲要一本真正可以解决生命问题的书,于是她第一次读了《易经》。“我不是那种智商特别高的人,如果说我有什么不同之处,我想可能就是我真的非常真诚地想要知道生命的意义,想要知道那个更宏大的背后的力量,所以抱着这样的一个初心,你就不断地在读书,即使这个阅读的过程会遇到困难,即使感受到读的书可能有一点难,可还是会坚持,因为这个动力是更大的,它不是为了考好一次考试。”
或许正是源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老咪”开始不断尝试体验不同的生命经历,她在伦敦学习纪录片的制作,在一家纪录片公司工作,“在伦敦那样一个繁华都市,你也会学会像其他姑娘那样,渴望出人头地,穿着细高跟、整天饿着肚子、多吃一口都觉得愧疚,然后每天想的都是一种外在的状态,现在想来那种心态是一种很深刻的经历。”她决心重回学校去读人类学,“你知道最早拍纪录片的一群人就是人类学家吗?我想我真正感兴趣的,可能是非常想要追寻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那时她还深入南美的密林,去到玛雅文明的遗迹做田野调查,她热爱一切全新的生命体验……但内心深处,她却总能感知那个叫“老咪”的女孩儿的牵引,“或许那些年少时读过的书,那种能够带你超越世间的琐事,保持独立稳定的自我的力量,才是更符合我本性的东西。”于是她回国了,去西安交大读先秦哲学。
《易经》不是人生问题的答案书
它是一本“无问题”之书
“体验了人生的各种起伏再回来,我突然发现大家可能对易经的很多认识,完全错失了它的妙意,所以我想要以我最初学易经的方式,以及我读易20年的体会,重新诠释它。”现在王子娇正在做一个关于《易经》和《庄子》的对比研究。对于这本曾经被自己当作真正解决生命问题的神秘之书,已逾而立之年的“老咪”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它并非一本解决实际问题的答案书,而是一本‘无问题’之书。是一个对天道规律的呈现,告诉你顺应世间万事运作的流程,保持本心的一种状态。”
王子娇所说的这种状态在于:“无论外界是一种什么样的起伏,什么样的呈现,你都能用一个很柔和、很平稳的方式去接受,因为很多时候问题不是出在那个问题的本身,而是出在我们对它的反映和诠释。”
“你总是你的样子,世界也是它的样子,你们之间便没有那么多问题,就好像云在天上飘或者是水的流动一样。当你的心里没有那么多问题,自然就不会总是考虑预测与答案。”在西方求学工作的10年,对王子娇而言可谓困难重重,但每一次关键时刻,她总能把脱离轨道的自己拉回来,她说,那源于《易经》:“你会时刻去把自己的心放在一个更大的时空格局中去审视,发现对自己越来越了解了,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关于未来,她告诉记者,“只希望我能够一直保持着对生命的新鲜的体验,保持着对自己的诚实的态度,就足够了。”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李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