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日 青岛日报特刊3
■庆祝青岛解放的彩车经过市政府大楼。
■庆祝青岛解放的彩车经过市政府大楼。
■青岛解放后举行的各界代表会议主席团成员签名。
■张公制
■解放前夕的山东大学部分教授。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薛原
1949年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入青岛市区——青岛解放。守望历史是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地面向未来,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纪念青岛解放,既是为了铭记党领导人民解放青岛的艰苦斗争,缅怀在青岛解放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青岛解放作出贡献的人们;更是为了继承前人解放青岛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弘扬民族复兴的奋斗精神,不断增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奋力将青岛建设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入城前的周密准备
为解放青岛,华东军区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重建山东军区,组建解放军第32军,编入第三野战军序列。根据中央军委对青即战役提出的“迫敌撤退、保全城市”的作战方针,32军制定了“逐步压缩、迫敌早退,于敌撤退之际寻机歼其一部或大部”的战术,决定兵分三路,由北向南推进。在进入市区之前,快速挺进,以闪电之势歼敌主力,进入市区后,停止使用重武器,力避同敌进行巷战。
1949年初,中共胶东区党委根据上级指示,抽调3000余名干部,按照工业、财经、政法、文教系统分别编组,在莱阳集中训练,做接管青岛的组织准备工作。1949年5月24日,根据中共山东分局、山东军区的决定,成立由11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共山东分局副书记向明任主任,胶东军区政委赖可可、32军军长谭希林任副主任,胶东军区参谋长贾若瑜任参谋长。军管会委员有彭林、刘涌、王少庸、马保三、薛尚实、刘坦、冯平。军管会下设16个部和1厅、1处,包括市政、公安、文化、后勤、房产、卫生、工矿、工商、财粮、金融、实业、铁道、港务、公路运输、邮电等部和办公厅、外国侨民事务处等机构,作为接管青岛市的职能机关。
青岛市军管会发布入城预备命令和纪律命令,制定了入城守则,在预备命令中明确规定:行军前应作充分的组织准备工作,机关部队所需日用工具(锅碗瓢盆等)应力求自备,生熟给养及油盐均需自带,以保证部队及时供给;装备和佩戴一律按过去规定执行,步枪除尖兵及后卫可肩枪外,行军中一律背枪;行军时部队一律沿路靠右边走,以免中途阻塞;进入宿舍后,未经一定组织同意,任何人不得乱拿乱借家具和东西,如必须用时,得经一定组织统一调剂(如设备、门窗等);青岛市水源稀少,人口稠密,各部队进入市区后,应力求节约用水,避免浪费。为了及时稳定社会秩序,在入城守则中规定:在军事管制期间,一切机关部队人员、民兵、民工,凡未持有本会所发之通行证,或未佩戴本军特许之证章符号者,一律禁止出入青岛市。
为了提高广大指战员的思想认识,青即战役所有参战部队,在进入市内之前,反复深入地学习了各级机关所制发的各项纪律和命令,着重学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颁发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华东局发出的“关于接管江南城市的指示”中的十项纪律及入城守则;在行动上,为了达到高度统一,军管会要求所有人员必须完全自觉地遵照各项纪律规定,不得有任何违反;在组织保障上,为达到切实遵守城市纪律目的,实行了按级负责制,军管会责成各级机关按级负责,责任到人;在监督体制上,军管会要求行政领导干部结合党支部组成纪律检查组,及时检查执行城市纪律情况。
三路大军入城解放青岛
青即战役突破敌人的三道防线之后,西路由我32军第95师沿胶济铁路两侧占领大港转向团岛,中路由我32军第94师自李村进军市区,东路以警四旅为主力占领沙子口,转向浮山所、八大关。6月2日上午12时许,我三路大军胜利会师市政府,青岛宣告解放。
当天,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布了第1、2号令,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为青岛市军事管制时期的最高权力机关,并在市政府大楼正式挂牌成立。发布令中规定:一切入城的党政军民人员,必须坚决执行和宣传党的政策,保护城市各阶层人民的生命财产,遵守群众纪律,不得擅入民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贯彻为人民服务精神,严禁一切破坏群众利益的行为;除本会指定接管机关外,其他任何机关部队对国民党时期公营的企业、银行、商店等只有保护看管之责,无接收与处理之权;对私营的企业、银行、商店等民族工商业均需负责保护,不得有任何侵犯;经军管会批准留住城市的党政军民人员,必须在指定地点居住,不得进驻工厂、学校、医院、教堂等地;对一切公共设施、公共建筑和机关文书资料等均严加保护,不准破坏;实行公平买卖,不得强买强卖,更不得抢购物资扰乱市场。
我军一面稳定社会秩序,一面坚决认真地执行城市纪律。在入城过程中,战士们不顾几十里行军疲劳,把敌人一路遗弃的物资原封不动归拢到一起,等待交接给接管人员;追歼逃敌时,有的战士鞋掉了就赤脚站岗,衣服破了,不动人民一针一线,受到人民群众的赞扬;某部奉命去看管仓库,途径费县路时,发现一座楼上有坏人正在抢劫,大家立刻进去搜捕,楼内已被坏人翻箱倒柜,饼干、糖果等食品遍地都是,同志们虽然经过一天行军,睡不好,吃不好,但是没有一个人乱拿乱动;某部警卫连驻防一座寺庙,炊事员做饭时,发现墙上有“荤酒回避”四个字,马上决定与和尚分锅做饭,尊重群众的风俗习惯,寺内和尚非常感动。部队入城后,有的部队没有营房,为了不打扰居民,露宿街头。某部被派往山东大学附属医院执行保护任务,战士们露宿在大树下,院方人员非常感动,纷纷让出最好的房子请解放军住,被战士们婉言谢绝。由于我军遵纪守法,秋毫无犯,当时部队的许多单位和个人都受到了上级的奖励,如胶东军区特务团第四连就被军区授予“秋毫无犯连”的光荣称号。
下午6时许,3000余名接管干部相继到达工作岗位,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对国民党青岛市的行政、司法及官僚资本企业共374个部门、1254个单位实行了接管。
一份珍贵的签名名单
在青岛市档案馆提供的档案文献中,有一份珍贵的签名名单,是青岛解放后举行的各界代表会议主席团人员的签名。在这份名单上,除了有彭林等军管会领导外,更有社会著名人士,例如童第周、王统照、冯沅君、张公制等人。
这些社会名流当年留在了青岛迎接解放,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为青岛解放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张公制。
张公制(1876—1966),山东安丘人。张氏为安丘望族,张公制乡试中了举人,两位兄长都是进士。1906年安丘劝学所成立,他出任该所首任总董,主持一县教育事宜。1909年后,先后任山东省咨议局议员、山东省议会议长、副议长、议员,济南育英中学校长等职。1911年,他协助革命党人王长庆策划诸城起义,并与安丘官绅商定,助王以巨款。1912年去济南,参加共和党,当选部长。组织过《诚社》,自任社长。他与张伯秋等人主办《大东日报》。奉系军阀张宗昌人鲁后,张公制到青岛养病。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后,青岛伪政权邀他出任伪职,被他坚决拒绝。日本投降后,国民党青岛当局也多次邀他出任山东省和青岛市议会议长,均借口年老多病而拒绝。
1949年春天,青岛临近解放,当国民党军队撤退前计划破坏青岛时,胶东军区通过民主人士请张公制以个人的声望和影响,出面制止国民党军队的破坏,他慨然允诺,甘冒生命危险,面见第十一绥靖区司令刘安祺陈情:“将军应不战善退,切勿毁城堕池,作民族罪人……”张公制的规劝,对保护青岛起到了作用。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张公制虽然已73岁高龄,却劳瘁不辞,再度出任公职。
从这份名单上可以看到,青岛一解放,张公制就积极参与到城市的恢复与建设中。1950年9月,张公制当选青岛市副市长并担任青岛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还先后当选青岛市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青岛市第一至六届人大代表,政协青岛市第一至四届委员会常委,山东省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全国第一至三届人大代表等,1966年10月29日病逝。
在这份名单上签名的王统照,是闻名中国文坛的作家。王统照生于1897年,他的家族是山东诸城的书香门第。1921年在北京与郑振铎、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王统照从1926年定居青岛后一直住在观海二路49号。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全家到上海避难,1945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日,王统照重回青岛,先后任青岛《民言报》副刊主编、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他和全家迎来了青岛的解放。之后,他于1950年赴济南任山东省文教厅副厅长、省人民政府委员……
名单上的童第周和冯沅君都是山东大学的教授。冯沅君是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与丈夫陆侃如都是山东大学的著名教授。而童第周则是理科名家的代表。在青岛解放前夕,他们选择留下来迎接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建立后,以童第周为首创建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后来发展成规模为全国海洋科研机构第一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童第周后来还担任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庆祝大游行
青岛解放之后,在青岛市职工联合总会筹备委员会举行的工人座谈会上,很多工人代表为表达对青岛解放的喜悦之情,表达对解放军的感激之情,提议组织庆祝青岛解放大游行,得到了工人、学生和工商业者等热烈响应。青岛市职工联合会筹委会向青岛市军管会提出举行庆祝解放大游行的建议,6月11日,提议得到军管会批准。
6月15日,青岛庆祝解放大游行举行,游行的起点在市政府大楼前,一颗红星照耀在主席台上方,市政府大楼前的台阶两侧是20余名解放军战士手执红旗伫立,全市各机关、学校、民众团体、各区居民等有140余个单位的10余万人参加了游行。
上午10点,主席台四周响起了《八路军进行曲》和《跟着共产党走》的雄壮歌声。游行队伍开始走过来。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是解放军行列,青岛警备司令部的榴炮营、炮兵营、256团,用十辆大卡车拖着重炮,他们身着崭新的草绿色军装,整齐划一,雄姿勃勃地行进着。这支队伍每走过一处,就会听到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紧跟其后的是各机关、学校、工厂的游行队伍,各单位代表走到市政府大楼前主席台时,都向青岛市人民政府的领导和青岛警备区的首长敬礼献花献辞,表达市民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解放军解放青岛的感激之情。主席台上市长马保三、军管会各位委员等领导含笑接受贺信、鲜花和锦旗。到下午2点,最后一支游行队伍走过主席台,主席台上已经堆满了各色鲜花、近20面锦旗和2000余封慰问信贺信。
队伍游行沿着湖南路、转向中山路直达终点馆陶路上的青岛警备区司令部。沿途人山人海,市民舞动各色彩旗,高喊着口号,直到下午三点,最后一支队伍才到达终点,结束了游行。
当时拍摄的图片和发表的新闻报道,记录了70年前那个全民狂欢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