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了解,为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亮点和名牌,深圳正着力从海洋科研、政策、产业、金融、法律、交流合作等方面补短板、谋跨越、树品牌,全力推进创建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打造一个全球海洋智库等“十个一”工程,作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按照规划目标,计划到2035年,我市将基本建成陆海融合、经济发达、科技创新、生态优美、文化繁荣、保障有力,具有国际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要建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
据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个一”工程是目前我市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指的是一所国际化综合性海洋大学、一个海洋科学研究院;一个全球海洋智库、一个深远海综合保障基地、一个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一个以“中国海工”为代表海洋标杆企业、一家海洋开发银行、一支海洋产业发展基金、一个国际海事法院和一个中国国际海洋经济博览会。
目前,我市已经对与之相关的65项重点项目进行了梳理,并将其作为近期开展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工作的主要抓手,预计到2020年,65个近期重点项目中的44个项目将全部完成,21个项目有初步成果。
该负责人表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深圳顺应国内外海洋经济加速发展、世界海洋经济中心东移做出的战略选择;是深圳落实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手段;是深圳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共商、共享、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载体,将成为深圳城市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引进世界知名海洋科研机构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离不开海洋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创新,通过规划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壮大海洋教育研究机构、集聚海洋领域专业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多元举措,持续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水平。
据了解,截至2018年底,我市已建成海洋产业相关的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市级工程实验室14个、工程中心3个以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4个。建立深圳市智能海洋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并已获批筹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引进中船重工、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在深圳设立海洋科研机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已挂牌成立,将重点围绕海洋工程等7个领域开展研究生培养。
未来,我市将对标国际,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整合和集聚国内外海洋科技力量,从发展海洋教育研究机构、集聚海洋领域专业人才、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规划建设海洋科技创新高地等方面入手,打造从科技前端研究到后端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并从人才和空间保障等多方面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大力提升海洋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提升深圳海洋科技在全球的地位。
拟建一座海洋博物馆和两个国家级海洋公园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需要有鲜明的海洋城市文化特色。深圳拥有1145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超过260公里的海岸线,海洋资源丰富,位置得天独厚,这些都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深圳将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文化意识培育两方面切入,全面落实海洋生态文明理念,促进陆海文化融合。
具体说来,我市将以建立陆海联动的污染治理机制、提升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世界级绿色活力海岸带、彰显海洋文化特色、建设国际滨海旅游城市为抓手,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文化发展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深圳海洋城市特色,提升深圳海洋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
目前,我市拟在大鹏新区规划建设一座深圳海洋博物馆,该博物馆规划面积达5万至8万平方米,将与国家海洋博物馆规模相当。另外,已选划大鹏半岛申报国家级海洋公园,筹建华侨城国家级海洋公园和深圳湾自然保护区。
企业也对深圳如何打造海洋中心城市提出建议。中广核集团有关负责人认为,深圳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一定要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突出的作为。要充分发挥深圳面向南海、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从提升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能力、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南海综合开发服务基地等方面着手,深化国际合作,增强深圳在全球海洋治理和国际海洋发展中的话语权。
该负责人表示,作为国际一流的清洁能源企业, 中广核自2007年正式涉足非核清洁能源领域,陆续开发风电、太阳能等业务,形成“海陆并举”的发展局面。尤其在海上风电方面,已经成为了中广核一张靓丽的企业名片。中广核集团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助力深圳建设海洋中心城市。
采写 |深圳特区报记者徐强
图片 |深圳特区报记者周红声
监制︱詹婉容
编辑︱王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