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青岛人都爱海鲜+啤酒,
真叫一个爽!
处理海鲜时,
不小心被螃蟹夹破了手,
被鱼虾刺破了皮,
被海蛎子划开了手……
这些事情都难免发生,
大家通常都觉得一点小伤,
不算什么。
但是……
有时候粗心也要付出
沉痛的代价
↓↓
▶手指被虾刺到,9天后险些丧命
上个月月底,
厦门64岁的吴大伯在家里清洗明虾时,
右手大拇指不小心被虾尾刺到。
吴大伯:当时没有流血,甚至没有强烈的疼痛感。作为从小吃海鲜长大的厦门人哪会把这当一回事,随后就继续做饭了。
可没想到几天后,
被刺的大拇指却开始红肿化脓,
吴大伯这才担心有问题
他便到一家私人诊所就诊,
不过治疗效果并不好。
吴大伯:那个私人诊所的医生告诉我没有大碍,给我做了包扎,拿了新癀片给我,他说你回去一餐吃三个。回到家后,自己就开始发烧,整个人昏昏沉沉,连续几天都处于昏睡状态,不仅如此,还出现畏寒、食欲不振等症状。第九天早上三点起来突然摔倒,牙齿碰到床铺,断了三颗。
倒在地上的他没力气起身,
家人发现他的手臂已经整个紫掉了!
赶紧拨打120将其送到医院。
医生检查后发现,
吴大伯从右手大拇指到手腕处
已经化脓、发紫,
右小臂前段也出现了水泡,
非常危险。
迅速进行急诊检验,
并请骨科值班医生会诊。
▶毒素蔓延,距离心脏13厘米
医院检验结果显示,吴大伯此时已经受到严重的细菌感染,肝肾功能衰竭、低钠脱水,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白细胞达到了惊人的35.0x10^9/L单位,是正常白细胞的最低值的十倍!(正常白细胞值3.50~9.50 x10^9/L)再延误治疗,吴大伯可能就得截肢了。
医生为吴大伯做了紧急处理并做了保守治疗,病例标本送检后最终化验结果显示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手术后第二天复查,吴大伯体内的相关指标均有所下降。
5天后,吴大伯的病情又出现了反复
脓液蔓延到了他的右手肘部,
从外表上,已经看不出皮肤原本的样子,
被深深浅浅的紫色“包裹”。
医生只得再次为患者做急诊手术,将患者右前臂化脓处切开两道很大的口子,每条口子超过10厘米,用于冲洗引流。主治医生:“手术时看到患者连内部的筋都已经烂了,毒素甚至侵入关节,还差13厘米就会到达胸部。”
经过及时的治疗,
吴大伯各项检查指标恢复正常,
已基本康复。
爱吃海鲜的小编
看完后瑟瑟发抖~~~
一点小小的伤口,
就导致这么严重的伤害!
这真的只是个例吗?
这些年被海鲜扎(刺)伤后危及性命的人
真心不在少数
↓↓
全国范围内
被伤的案例也不少
嘴馋的你千万要注意!
2019年5月底,泉州一名五旬妇女因双下肢肿胀伴有发热症状,被紧急送至市区一家医院进行治疗。该患者在入院短短的十余个小时里,病情不断恶化,最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不治身亡。据了解,女子家中经营海产生意。
无独有偶,6月初,该院又接诊一类似病例。在入院后8小时里,该患者同样出现双下肢重度感染,终因多脏器衰竭不治身亡。据该院医生介绍,该患者家属曾说过,患者在发病前曾食用过海螺一类的海产品。据悉,通过对两名患者的血液化验,确认两人均感染了致死率极高的海洋创伤弧菌。
2018年10月,厦门章先生长期在集美某市场贩卖海鲜,国庆期间生意特别红火,每天都要帮顾客处理不少海鲜。当天觉得闷热就把手套摘了干活,结果被鱼鳍扎了一下。因为伤口不大,所以他只是贴了创可贴戴上手套继续干活,但没想到隔天手上的伤口突然出现红肿,并且痒痛难忍。在父母的坚持下,小章才到医院就诊,医生判断小章的伤口被细菌感染,为了避免感染面积扩大,立即进行了清创、抗菌处理。
看过上面这么多例子,
小编提醒各位吃货小伙伴,
海鲜食用前必须正确处理,
做好防护措施
预防感染要注意
1.预防是关键:在处理海鲜时,记得戴上手套,以防创伤弧菌感染。
2.创伤弧菌遇60℃以上的高温即可被杀灭,因此建议人们平时不要生吃海产品,加强卫生意识,不吃不洁食物,不喝生水,尤其是肝病患者。
3.有皮肤黏膜破损或外伤者尽量避免接触海水,在捕捉或宰杀海鲜的过程中,记得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扎伤。海鲜有风险、入口需谨慎。
被刺伤后该这样处理
1.要及时用酒精或碘伏清洗消毒,在伤口未愈合前不能碰水,不要以为伤口小或者没出血而觉得没事;
2.如果出现局部的红肿,就要及时就诊,抗感染治疗。
处理海鲜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戴手套防扎割伤!
安心做吃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