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科技城重点园区之一——国家大学科技园外景。
普通稻壳经过一系列理化反应“变身”为高科技硅碳材料。 北 讯 摄
在水清沟河以东、李村河以南、重庆南路以西、开封路洛阳路以北,围合而成的约3.5平方公里的区域,是市北区科技创新的高地之一——新材料科技城。斗转星移,这里激流涌动。
今年6月底,由国资委直属央企有研科技集团投资建设的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主中心青岛实验室正式运营,并入选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库第二批优选项目,至此,新材料科技城的“国字号”科研机构达到11家。
稻壳变硅碳材料,打破“进口依赖”
7月23日,记者来到青岛科技大学CCE大楼,在前沿纳微科学研究院的实验室里,见到一瓶神奇的稻壳。该研究院科研管理部副部长刘康说,在这看来仅是粮食生产废弃物的稻壳里,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中科院院士冯守华及其团队发现了巨大价值。
“稻壳富含纤维素、木质素、二氧化硅,经过热解后,主要成分变成热解炭和纳米二氧化硅,这就是稻壳灰。”刘康介绍,稻壳灰是硅碳工业产品的原材料,经过物理化学改性后,辅以其他工艺方法,制备出硅碳黑等材料,可作为橡胶补强剂应用到橡胶工业品,且部分指标超过高分散白炭黑,使橡胶制品韧性更强、更耐磨。该项技术可替代高分散炭黑和白炭黑,这标志着我国将打破炭黑依赖进口的现状。
据介绍,这项由稻壳而来的硅碳橡胶添加剂技术目前居国际领先水平。利用天然资源代替化石资源,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商业价值,目前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未来实现规模化生产后,可降低成本50%以上,这将极大地提高青岛甚至国内硅碳材料行业的竞争力。
目前,由冯守华院士领衔的前沿纳微科学研究院依托青岛科技大学生态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成了2000余平方米的实验场所,搭建起国际领先、国内一流标准的生物医疗材料、光电催化材料、再生资源循环与利用等实验室。
11家“国字号”科研平台引领发展
在新材料科技城中,还有软控集团等诸如此类的11家“国字号”科研平台,以及29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研究中心、科研机构等,这些创新平台发挥着创新资源聚集、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型产业培育的作用,引领新材料产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据了解,新材料科技城主要有橡胶谷、纺织谷、国家大学科技园、启迪协信青岛科技城、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等5大园区。依托青岛科技大学等高校资源和前沿纳微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新材料科技城现已形成最佳的集聚优势,成为科技引领发展的新高地。
软控集团历时七年打造的国家橡胶与轮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个平台引进国际顶尖团队,对橡胶和轮胎生产有关的所有要素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目前,研究中心已汇聚了国内橡胶与轮胎行业半数以上的专家,形成了3000余人的专业研发队伍,主持和参与起草了国家行业标准103项,拥有专利、软件著作权720余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逾200项,承建轮胎先进装备与关键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18个。
据市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新材料科技城已建成办公载体37万平方米,拟新建商业办公载体115万平方米,已吸引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有研集团、京博控股等720余家产业链条行业协会、企业及科研机构入驻,提升了区域经济实力和产业活力。同时,依托科研平台引进了4000余人的专业研发队伍,包括“两院”院士10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