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正文

河套街道山角社区:傍海而兴渔业杠杆撬动社区发展

2019-08-19 18:10 来源:青岛高新
分享到:

南望环湾高速,西临大沽河,这里就是河套街道山角社区。凭借紧靠大沽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山角人以渔为生,还修建了岛城最大的内河渔港之一——山角渔港供上下游社区使用。渔业的繁荣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织网厂、冷藏厂、船用配件厂等一时间兴盛起来,带动居民就业;怀着对大海的崇敬之情,山角修建了龙王庙,并依此举行庙会,如今已经成为居民的重要节庆。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居民们开始走出社区谋求新职业,并与时俱进学习新艺术,居民的经济和精神生活迎来双重发展。


傍海而兴过上好日子

沿着大沽河上溯,西岸是胶州,东岸就是河套街道,经过罗家营,就来到了山角社区。勤劳朴实的山角人凭借紧邻胶州湾的优势出海打鱼,在经济不佳的年代依旧能衣食无忧。早在五六十年代,社区全部集体生产,每家每户的渔民都跟随队一同出海,近的就在胶州湾,远到黄海渤海。丰富的渔业资源使得渔民们基本每次都能满载而归。随着集体收入增加,社区添置了大马力渔船,促进了当地渔业进一步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渔民开始单干,三四人一同出资购买渔船出海。单干之后大伙干劲十足,收入较以前更高。今年57岁的山角党支部委员刘界清就是当时渔民之一。1985年,由于当时捕捞风头正盛,刘界清便和三四个渔民一同出资购买了渔船出海。时值9月份,渤海海域迎来对虾汛期,刘界清等人驾驶渔船来到了渤海。本以为一天捕捞三四百斤已经算多,不曾想当天收成极好,一天下来大伙捕捞了上千斤对虾。渤海对虾的海上收购价格大约七块钱一斤,一天下来大家就收入了近万元。“当时纸币用得比较多的是五元和十元,收购完的钱装了一大包。真是从来没见过那么多钱。”第一次出海就收入丰厚,刘界清回想起当时的画面显得眉飞色舞。


渔业带动产业大繁荣

渔业的繁荣不光使渔民获得了不错的收入,更催生了社区上下游产业发展,解决了居民的就业问题。渔民捕鱼时针对不同鱼类、虾类需要使用不同的渔网,细心的山角人看准了这一商机,开始从事织网这一行业,山角社区党支部委员刘赞展就是其中之一。1999年,刘赞展开始筹划创办一家织网厂,他和姐夫一同赶赴苏州购买织网机器,仅这一台机器就花掉了他们23万元,这在当时可算是一笔巨款。“23万在当时房子都能买好几套了。 ”刘赞展打趣道。为了熟悉织网机器的使用和维修方法,他在苏州待了47天,亲眼看着工人们把一堆零件组装成一台可以轰隆运转的大机器。

刘赞展告诉记者,当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为出口韩国的厂商做紫菜网代加工。鱼虾等水产都是野生的更加鲜美,而紫菜则是养殖的更美味。养殖紫菜的数量大,渔民把握成熟时间收割,味道鲜美;野生紫菜数量少,且生长时间不同口感不佳。由于紫菜的这种特殊性,紫菜网不可或缺。当收到紫菜网订单后,紧接着刘赞展就会收到按吨计算的用渔网线织成的布,这就是织网原料。原料布拆解成网线后,6个工人一同操作织网机器织出一张网,织出的网还需进行深加工,后面跟着二三十个工人在网上编扣,用来承载紫菜菌种。 “像这样的织网厂,村里不止一家,同时还有冷藏厂、船用配件厂、渔业机械厂,这些个体作坊都是渔业带动起来的,加起来得有80多家。 ”谈起渔业对社区的推动,刘赞展深有感触。

修建渔港方便周边社区

山角社区虽以渔业为生,却并不紧邻胶州湾,渔民需从西侧大沽河自北向南顺流入海,渔船的停靠就成了问题。早在德国侵占青岛时,德国人在大沽河沿岸登陆后在山角修建了码头,后由于常年废弃不用,码头就荒废下来。为了方便渔民停靠渔船,社区重新修建了山角渔港。由于上游水位较低,大船无法继续向上游停靠,上疃下疃乃至周边孙东孙西社区的渔船便都停靠于此,如今山角渔港已经是岛城最大的内河渔港之一。

走进山角渔港,笔直的塔吊矗立在岸边,沿岸停靠着大大小小的渔船,渔民正在船上收拾行头。“捞海蜇的时节快到了,渔民现在都开始做准备了。”刘赞展告诉记者。每年9月初是海蜇的捕捞旺季,渔民们捕捞的品种为沙蜇,经过了几个月的休渔期,沙蜇长得新鲜肥美,渔民们也是跃跃欲试准备大“捞”一场。渔民从海上捕捞起沙蜇后会先将不用的海蜇头和海蜇脚去掉,然后进行清洗、脱水等初步加工。基本十斤鲜海蜇才能加工出一斤成品海蜇。虽然经过了初加工,一船的沙蜇依然非常沉重,一包重一千多斤,人力无法运送,就需要动用塔吊,届时渔港就会呈现船只密集、塔吊转动的壮观景象。


看点:独特社区文化注入新活力

与渔业相伴而生的,还有山角社区独特的渔家文化。在社区西部的一处山沟里,有一座精致的庙宇称龙王庙。由于祖祖辈辈出海捕鱼为生,渔民们信奉东海龙王便在这里修筑了龙王庙。每逢除夕、财神会或出海往返之日,叩拜者络绎不绝。几百年间,龙王庙曾几经翻修。2001年,社区全面翻新龙王庙,如今的龙王庙灰墙飞檐、庄严肃穆,里面墙壁上绘着的龙王出巡夜叉巡海、鱼郎赶鱼等画面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每年农历七月初九为庙会,渔民们来此祭海,社区会邀请剧团到龙王庙演出,演出持续两天,如今已经成为社区的独特节庆。

随着渔业萎缩和其他产业的繁荣,越来越多的山角人到企业上班,原本独特的社区文化也正注入新活力。2011年,山角社区成立了空竹队,社区出资统一购置了道具,并聘请老师到社区培训。队员全部是社区居民,他们并无基础,但训练认真刻苦,很快就掌握了要领。一只空竹重两三斤且不对称,甩起来都很费劲,队员们不但能灵活甩动,还能表演盘丝、天平等多种花样动作,技巧令人叹服。2012年,山角空竹队赴河北保定参与“国际空竹赛”,一举夺得一等奖;2015年,队伍荣获李沧“国际华人体育大赛”优秀奖,让更多人看到山角的风采。此外,社区还成立了广场舞队、合唱队等文化队伍,每逢街道演出,队员们都会亮相为大家奉上精彩表演。凭借全方面的繁荣进步,山角社区于2015年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次年又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社区的名声持续打响。

2016年,山角社区全面启动社区改造,1400余户居民将集体见证社区实现小平房到大楼房的飞跃,如今安置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其中7个楼座即将封顶,其余楼座也已经陆续展开基坑开挖工作,不久居民们将搬进崭新宽敞的新房。

相关链接

山角社区位于河套街道办事处西2.7公里处,有居民1400余户,人口3600人。大沽河下游自北向南从村西域内流经注入胶州湾,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和胶马公路横亘村南。据山角村《刘氏家谱》载,明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刘氏从江南砀山县(今属安徽省)大刘家村迁此“山角”下立村,故得名“山角底”,又名“山角里头”。1961年后,逐步简称“山角”。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