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青岛新闻 > 正文

青岛迈入快车道!到2022年开通8条轨道交通线路

2019-08-27 09:13 责任编辑:中石 来源:青岛晚报
分享到:

胶宁高架路四通八达。

胶州湾隧道建成通车。

拓宽改造后的重庆路。

交通是城市的骨骼和血脉。新中国成立以来,四通八达的道路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巨变的见证。不断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地铁多条线路相继通车、完善立体式交通线网……一项项基础设施的建设,一个个跳动的数字,无不折射出岛城发展的一次次飞跃。

历史

从人在“囧途”到大道通途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在长达数十年的那段时间里,青岛人对出行的记忆往往伴随着各种“窘迫”。来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的数据显示,1977年末,青岛市道路长度为394公里,而由于丘陵地形,市内道路多数较为狭窄,能通汽车的道路只是少数,大多数路都是土路或者碎石路,走在路上,时常会碰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尴尬窘境,更别说乡间小道。

1978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自那一年开始,我市先后拓宽了威海路、宁夏路、香港中路等道路,新建了山东路、南京路、延吉路等道路,建设了杭州路立交桥、人民路立交桥等交通枢纽,使我市的交通瓶颈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1992年随着市政府东迁工程的启动,青岛市区范围扩大了1.45倍。为配合城市的发展,陆续启动了鞍山路打通,新建东海路、福州北路、海信立交桥、澳柯玛立交桥、镇宁立交桥等工程,青岛市的交通格局逐渐建立。“十五”以来,胶宁高架路、杭鞍高架路等工程相继完成,初步形成了以快速路为骨干、主干路为补充的城市快速交通路网体系。进入“十二五”后,2011年胶州湾大桥、胶州湾隧道建成通车,完善了我市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青岛跨入立体交通“快时代”。

发展

从架桥修路到开发地下

路畅天地新。一个个大交通项目的建设,持续发力,“内外兼修”,一步步缩短了青岛的时空距离。而在地下,一条条蜿蜒的地铁,将青岛载入了发展新时空,也搭载着新梦想,驶向城市崭新的未来。 2015年12月16日,地铁3号线北段开通运行,青岛在我省率先迈进地铁时代;2016年12月18日,地铁3号线全线通车;2017年12月10日,地铁2号线东段开通;2018年4月23日,地铁11号线开通;2018年12月26日,地铁13号线开通;今年年底,地铁2号线西段也将开通……

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同时,地铁还发挥着巨大的“同城效应”,汇聚着人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为城市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按照最近刚刚发布的 《青岛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作战方案》,到2022年,每年开工一条地铁线、每年开通一条地铁线,初步建成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串联起主要对外交通枢纽,实现内外交通一体化、中心城区运营网络化。到2022年,开通8条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到330公里,日客运量达到200万人次/天,地铁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总量比例达到35%。今后,青岛轨道交通将加速实现网络化运营的转型,为我市全域统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趋势

从“越来越快”到“快慢结合”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蒋海军预测,未来城市交通将向着更加智能化、立体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将成为下一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地铁、地下管廊、地下联络通道都是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代表。

“在我们的构想中,未来将实现这样一种交通方式:四通八达的地下联络通道在城市的地下构筑起全新的交通网络,人们从地铁站出来直接经地下联络通道进入楼宇内部;白领驾车从家里的地下车库出发,到达目的地后经地下联络通道进入写字楼的地下车库……”这就是蒋海军畅想中的未来城市交通。

对于这一点,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许从宝也表示赞同,“根据我们已知的城市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城市交通应该向着更加立体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他也表示,未来的城市交通将更加多元化,实现“快慢结合”。所谓的“快交通”就是使人流物流分离,更加快速集散,如,采用物联网技术发展更加高效的物流体系;发挥公共交通的效能,使地面行车、地上地下的轨道交通互相支撑、互相协调。而“慢交通”则更加注重人性化,“应该构建城市慢行系统,让市民更加享受城市生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记者 傅春晓 摄影 徐常青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