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自媒体人分享了《医学博士海外留学14年,回山东工作被泼冷水,黯然离开》一文,文中称,2015年一位海归医学博士在山东找工作遇到挫折。作者还认为山东正在逼退一批高级知识分子。事实果真如此吗?
巧的是,在今年9月3日的《大众日报》头版上,记者看到《2019山东“双招双引”创新案例征集启动》的一则消息。文中称:省委提出“七赛七比”,坚持问题导向,改进方式方法,拿出“双招双引”真功夫,全省双招双引氛围越来越浓,为进一步挖掘和总结典型经验,在交流碰撞中纵深推进“双招双引”,发起此活动。
从报道看,山东急需人才,对双招双引很重视,正在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提升。又怎么会逼退一批高级人才?
自媒体文中说海外博士的事发生在2015年。且不说事件到底是真是假,有无夸大成分,客观地说,四五年前,不只山东,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偶发这样的事也不为怪。但近几年,山东在招才引智方面其实着实花了不少心思,费了不少功夫。
今年年初,在青岛召开的院士新春茶话会上就曾提到,山东省委将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培养使用人才,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为广大人才在山东发展搭建良好的事业平台。各级各部门要优化政策供给,为各位院士和各类人才提供更好服务,让广大人才成为受人尊重的“座上宾”。
医院引才出“实招”上百万的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送上门
把人才当“座上宾”,说得再多,也不如实际行动来得实惠。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山东不少医院在吸引人才上其实有很多好政策。
比如,根据山东省妇幼保健院2018年的人才优惠政策,医院对优秀的博士在编人员,为每人每月提供为期5年的3000元补助(博士后4000元)。对达到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不低于80万元的生活补助金以及不低于12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2018年,山东省肿瘤医院为学科领军人才制定最低优惠标准。学科领军人才可根据需要在医院基础研究中心设立实验室,提供科研启动经费100万元。并给予一次性安家补助费100万元和每年15万元住房补贴(连续6年),可优先购买面积150平方米团购房一套,提供科研启动经费100万元。
威海市中心医院在引进紧缺急需人才方面,将按照医院的《紧缺急需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予以兑现奖励,最高可以给予200万元安家补贴,2018年以来在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岗位全职工作的45周岁以下博士研究生给予每月 5000元生活津贴。
在吸引人才的途径和方法上,医院也有自己的做法。一位在山东某三甲医院从事人事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来应聘的高端人才,一般招聘时的面试、笔试等固定流程就不适用了。很多时候医院会灵活应对,采取柔性引才策略,比如先跟人才进行面谈,交流其学术研究成果,加强了解,在不断沟通中,根据人才和院方各自的需求,达到共赢。
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大项目 造就一个新产业
医院在吸引人才上下功夫,其实只是山东招才引智的一个缩影。在山东各地、各行业,人才都不可或缺。有时候,吸引一个人才,就能带来一个大项目,造就一个新产业。
就在今年,山东青岛就受到了一位资深海归博士——张汝京的垂青。据媒体报道,他在服务美国德州仪器的二十余年期间,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参与或建立了十座芯片制造工厂。2000年,张汝京在中国大陆建立了第一座现代化芯片制造企业——中芯国际,开创了中国芯片制造工业化先河。如今,在半导体产业工作了近40年的张汝京,将青岛作为国产“芯”的主战场,成立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一个人才带来一帮人才。为突破“芯”的革命,张汝京带来了350多人的技术团队,核心团队中,硕博士90余人,团队70多人具有20年以上半导体行业研发生产和产品设计经验。
“我们将国际先进的共享共有式CIDM模式首次引进中国,以国际一流的芯片设计、制造能力,吸引澳柯玛等一系列先进制造业应用企业参与进来,在汽车控制、智能家电、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
对顶尖人才“一事一议” 人才津贴最高400万项目资助最高5000万
山东招才引智的步伐从未停止。2017年,山东推出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实施办法,对全职来鲁开展创新工作的杰出人才和领军人才,分别给予最高400万元人才津贴、5000万元项目资助或6000万元直投股权投资支持。2016年,山东首次启动了“一事一议”论证受理工作,共吸引包括“两院”院士、世界500强企业总部首席工程师等在内的36名国际一流人才团队申报,经过考察论证,产生“一事一议”杰出人才3人、领军人才4人,入选项目资助总金额达到2.24亿元。
为积极招纳海外人才,山东特意组织“齐鲁之约”海外引才活动,每年派出小型化、专业化团组到海外对接引进人才。2017年,山东组织4个团组赴北美、欧洲等11个国家进行海外人才招纳,共对接高层次人才725名,达成初步引进意向210人,现场签约引进70人。
与此同时,山东各地也在行动。济南市推出“人才新政30条”,青岛市研究起草海归精英培养工程、顶尖人才认定和奖励实施细则等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烟台市印发《烟台市博士后资金资助管理办法》等文件,让山东的容才环境不断优化、政策合力不断集聚。
给补贴、给编制、给户口……山东各地抢人劲头十足
为了做好人才的后勤保障工作,近几年,山东各地出台了一系列购房、租房补贴政策。济南对企业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按照每月1500元、1000元的标准连续发放三年租房补贴。烟台对新引进的创新创业且购房的人才给予一次性购房补贴,正高级职称、博士、硕士分别为6万元、4万元、2万元。在日照,凡是从事生产技术科研工作满五年且首次购房的博士,一次性给予15万元购房补贴。此外,青岛、淄博、济宁、临沂、威海等地也陆续出台了相应政策。
在工作方面,山东各地市的送编制政策颇具诚意。2018年,威海曾发布公告,拟引进100名优秀毕业生到事业单位工作,无需笔试环节,只采取面试方式。聊城对于引进的急需紧缺博士到事业单位工作者,可不受编制人数计划的限制。此外,济南、临沂等地市也都推出人才编制“蓄水池”,灵活用于博士学位等人才的引进、创业激励。
给了补贴,给了编制,山东各地还在开放落户政策,不仅把人才吸引来,还要把人才留住,变成自己人。比如,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凭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即可落户。
不可否认,山东有些地方部门在招才引智上仍有完善的空间,但省委省政府求才若渴,诚意满满,各地政策一直在完善提升。相信山东的人气会更旺盛,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会来鲁创业。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9月8日报道
记者 梁雯 实习生 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