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将情感寄托给月亮,尤其是象征着“团圆、圆满”的圆月,更成为人们寄托情思的重要载体。
临水赏月,是自古便有的习俗,而要论青岛最佳的赏月地点:崂山作为“海上名山第一”,是中国18000公里海岸线上的最高峰,是中秋赏月的不二之选。
“崂山十二景”中唯一的夜景,也是名冠十二景之首的,便是“太清水月”,2017年被央视评为“中国最美赏月地”景区第一后更是声名远播、家喻户晓。
太清水月的盛名,还是得益于清朝的著名才子——刘墉。
相传当年刘墉在太清宫游玩之时,不觉天色已晚,此时恰巧看到一轮明月自海中升起,意境非凡,便写下了“太清水月”四个大字,从此太清宫的月景,便有了“太清水月”的美誉,并被收入崂山十二景,流传至今。
图丨如今,在太清湾入口的悬崖上刻有“太清水月”四字,字高70多厘米,为书法家所推崇。凡到太清宫游览,导游均会娓娓道来这段历史,如数家珍。
每当春秋月夜,微风徐来,海不扬波,皓月当空,浮光耀金,一派皎洁月光洒向大海,“太清水月”之景缓缓而现。
摄影@纪春章
清代文人林绍言有诗赞曰:“相约访仙界,今宵宿太清。烟澄山月小,夜静海潮平。微雨五更冷,新秋一叶惊。悄然成独坐,细数晓钟声。”
一轮明月慢慢从山间探出头来,第一缕月光洒在水面上,海浪轻轻推搡着月光,将这海上仙山映亮,一动一静间,恍若仙境。
摄影@崂山特约摄影师 王守增
面对烟波浩淼的大海,回首眺望太清宫,天上的月与水中的月交相辉映,水生光,月更明,如入画中,十分壮观。
摄影@孔祥晶
关于在太清宫赏月,曾任教育总长的清末翰林傅增湘《游崂山记》中有一段精采的记述:“是日,适值佳节,月上东峰,遂同步海岸赏月。初行竹林中,金影布地,晶光上浮,若玉烟之笼被,清奇独绝。嗣乃登坡放瞩,海波浪碧,天宇横青,上下空明,如置身玉壶冰镜中。”
摄影@纪春章
当万籁俱寂之时,海上一轮明月高挂,倾洒柔和清辉的太清宫该有多么安静。
月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与海上仙山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悠然之感,着实能体会一番“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的意境。
摄影@闫培森
中国人自古对月亮就有独特的情感,民间也有无数关于月亮的传说与诗作。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国教”,对月亮更是有着其独特的敬拜方式。伴随着悠扬的道乐,虔心观礼,也将自己的美好祝愿寄托给天上这一轮明月。
无论是“明月共潮生”,还是“青山掩楼台”,能够在变化如此之快的世界中欣赏到与古人相差无异的美景,与古人来一次穿越时空的唯美对话,我想也只有在崂山了吧。
又将是一岁浪漫中秋,又将见一轮崂山水月,今年月圆之时,团圆过后别忘记与家人出门走走,来共赏这一轮最美的明月。
摄影@纪春章
来源:悦行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