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头条新闻 > 正文

起势2019年终特稿 逆势上扬,开放高地加速隆起

2020-01-02 06:25 来源:青岛日报
分享到: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青岛进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逆势上扬,开放高地加速隆起

风从海上来,开放铸精彩。

去年以来,尽管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开放的青岛依然用“惊艳”的表现,在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逆势上扬的傲人曲线,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

外贸实现两位数增长。去年前11个月,青岛货物进出口累计完成530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全国5.1个和8.1个百分点,增幅在4个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中居首位。青岛进出口总值全省占比升至28.8%,对全省外贸增长的贡献度高达53.7%,龙头作用进一步彰显。

利用外资全省第一。去年前10个月,青岛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37家,实际使用外资43.1亿美元,增长5.3%,规模位列全国第八位,全省第一位。

海外“朋友圈”不断扩大。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代表,青岛“走出去”的脚步再提速,已与全球102个城市(机构)缔结为国际经济合作伙伴……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傅学军 摄

“内生力驱动”,出口在发展中提质量

去年11月召开的第126届广交会上,在国际市场颇受认可,生产“白雪”文具的青岛昌隆文具公司海外销售部副部长刘嘉雯曾告诉记者,为了进一步在国际竞争中占领主动权,昌隆文具在美国新注册了两大品牌:珍珠和EYEYE,试图加大自主品牌拓宽美国市场的力度。

昌隆的选择不是个案。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众多青岛外贸企业正力图通过品牌、技术等质量型的生长,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正是它们的努力,让青岛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传统的加工贸易占比下降。去年前11个月,青岛加工贸易进出口1064.4亿元,下降3.5%,占比已从历史高峰时期的七成左右下滑至约20%。如今,位于“微笑曲线”底部的加工贸易在青岛已经不再“吃香”。

更能代表“青岛制造”国际竞争力的一般贸易增长强劲。去年前11个月,青岛一般贸易进出口3318.1亿元,增长10.5%,占比达62.6%。其中附加值更高的机电产品表现更为抢眼,前11个月,全市机电产品出口1275.9亿元,占出口总值的42.1%。

结构的优化还表现在贸易主体上。青岛民营企业进出口比重持续提升。去年前11个月,青岛民营企业进出口3161.7亿元,增长20.6%,占比提高至59.6%,成为外贸的绝对主力。

结构的优化更体现在市场分布上。针对中美经贸摩擦这一现实困难,青岛在“稳住”美国市场的同时,推动出口多元化,开拓新市场。去年以来,青岛有1500余家企业前往29个国家参加了170余场展会,市场拓展成效斐然。前11个月,青岛对日本、韩国、欧盟等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7.8%、1.6%和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793.9亿元、增长27.7%,对上合组织国家出口219.3亿元、增长20.8%。

狠抓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在增长中调结构

外资是驱动青岛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双招双引”攻势的深入推进,青岛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水平持续升高,规模领先全国,稳坐山东龙头。

青岛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通过平台撬动和整合资源。去年,青岛搭建招商活动、产业培育、龙头企业等“双招双引”平台230个;先后举办青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深圳推介会、青岛企业家暨双招双引大会等16次重大招商活动,共促进签约项目160余个。

显性的平台背后,是青岛通过制度创新构建的全新的“支撑体系”。让青岛对外资的吸引从政策优惠的“洼地”转为制度创新示范的“高地”。去年以来,青岛制定了重大项目市领导顶格推进机制、打造条块结合招商机制、重点项目督导机制和落地倒逼机制、招商引资项目税源评估机制。市领导对接企业2200余次,各区市及相关部门走访企业10900余家,促成一批项目签约落地。

同时,为推进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招商,青岛制定了境外投资者来青、社会化招商奖励政策以及社会化招商中介机构促进办法,为招商引资“保驾护航”。去年前11个月,青岛登记招商中介机构141家。

制度的创新,换来活力的迸发。按照16条重点产业链和区市重点产业集群布局,青岛去年走访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20个,签约了5亿元以上大项目305个。截至去年10月,已经有16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投资313个项目。在外资大项目的引领之下,青岛利用外资在增长中调结构。全市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占比较同期增加3.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利用外资13.1亿美元,占比较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现汇出资占比、技术出资占比分别较同期提高27.6个百分点、降低14.4个百分点。

扩大国际“朋友圈”,新兴市场版图不断拓展

“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往来之间,青岛的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海外市场不断拓展。

站上对外开放新风口,青岛进一步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交流合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截至目前,青岛累计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项目451个,协议投资额79.7亿美元,实际投资额26.8亿美元。

“走出去”,企业是主体。

青岛充分放大工程承包等传统优势。通过推动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目前已完成境外工程营业额34.1亿美元;推进对外劳务精准扶贫,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4873人。

同时,大力支持优势企业在海外建设营销网络和生产基地。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分别并购了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家电品牌,海尔集团在俄罗斯洗衣机互联工厂项目也在去年8月投产。

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青岛还通过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提升海外市场的竞争力。目前,青岛海尔巴基斯坦鲁巴经济区、海信南非家电工业园、中程集团印尼综合产业园等5个重点境外合作区顺利推进,累计投资额6.1亿美元,实现营业收入37.5亿美元,吸引入区企业22家。

同时,发挥境外青岛工商中心的窗口作用,精准高效对接,促成更多海外合作。青岛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已与全球102个城市(机构)缔结为国际经济合作伙伴。

当下的青岛,正处在开放发展的“黄金时代”。

依托上合示范区、自贸片区等国家开放最前沿的区域,通过一系列的先行先试、制度创新,青岛的“开放之核”一定会释放出更为强悍的能量,推动城市发展进入新境界。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耿婷婷)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