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月2日讯(记者 孙志文)1月20日,在青岛地铁1号线汽车北站铺轨现场,施工人员操作着地铁铺轨小吊将北段最后一排轨铺设到位,标志着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顺利轨通,这是1号线北段洞通后,实现的又一个关键性节点,为北段按期开通运营奠定基础。
引进高铁技术保证轨道线型顺直
据了解,为保证轨道线路的平顺性、圆顺性,提高运营安全和乘坐舒适度,引进了高铁CPIII控制网测量技术,采用以高等级控制点为基础布设CPIII控制网,利用从瑞士进口的安伯格GRP1000精调小车对轨道进行精调,自动采集数据进行轨道几何尺寸的调整,较以往采用直角道尺人工读数,既提高了精度,也减少了人为因素的误差,实现轨道调整机械化、自动化,达到了轨道铺设误差1毫米的高精度目标。
全区间视频覆盖实现信息化管理
轨行区管理全面应用轨行区调度监控系统,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了出入口全封闭、视频全覆盖、人员全定位、设备全“长眼”。该系统结合轨行区施工管理阶段的实际和特点,配备了视频监控、行车监控、人员定位、语音通信、实时监控、行车调度、移动办公等多项应用功能,提高了隧道内安全文明施工的监控能力。
加强现场管理确保工序无缝衔接
地铁施工是系统工程,轨道施工涉及土建、供电及人防施工等众多专业。通过强化接口管理,在设计之初就对相关专业接口进行详细对接,确保技术图纸完善、准确。压缩工序、专业过程衔接时间,优化施工工序安排,以全局的视野考虑,各单位、各专业施工紧密配合,做到平行、交叉作业,确保工作任务饱满,降低了工序转换工期影响,保障工序无缝衔接。通过详细调查土建施工进展和重难点,以土建关键线路为控制点,结合现场条件,合理规划了安顺车辆段、兴国路站、流亭机场站和东郭庄停车场4处轨道铺轨基地,平均每处铺轨基地工作量约为5千米,实现了轨道施工连续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
为保证现场施工进度,采用了区间机械铺轨、车站道岔人工铺轨相结合的方案,大大节约了过站的时间,节约了工期。针对施工工艺复杂的特殊道床地段,采用基地提前预拼轨道钢筋笼等先进工法,提前做好轨排储备,保障了材料供应,提高了施工效率。强化资源配置,高峰期6个铺轨作业面平行作业,选配施工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组织饱和施工。以铺轨工程作业面为龙头,推进土建施工区间收尾,稳步推进整体工作进展。据统计,北段普通道床平均铺轨指标达到90米/日·作业面,超过常规铺轨指标60米/日·作业面,圆满实现了施工目标。